千手千眼觀音寺 〒 站務公告 ::
1、參訪方式、地圖路線!
2、本站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瀏覽器。
3、本寺為清靜佛寺,謝絕乩童...等,入內辦事。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法師開示] 早晚課誦的目的

早晚課誦的目的
淨空法師開示

  現在的社會,可以說遍及到全世界,不只是某一個地區,對於佛法都有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會障礙對佛法的修學,障礙佛法的流通,所以《認識佛教》、《三皈傳授》這兩本小冊子確實有大量流通的必要。

  修行,古大德所編的課誦、儀規在當時確實能利益一切眾生。可是現在的眾生業障深重,而且基礎喪失掉了-孔孟的書不讀了,老莊、道家的東西也不涉獵了,小乘又不學。就像我們今天蓋大樓沒有地基似的,毫無基礎,這樣入大乘怎會有成就?

  古今凡是有成就的大德,無論在家、出家,他們儒學的底子都很深厚。因此這些儀規(那時稱作朝暮課誦),現在拿來已是用不上了。早晚功課訂定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改變心行的,如果我們做了,而心行仍沒有改變的話,這早晚課就白做了。因此我們才把早晚課誦的內容,改為早課讀《無量壽經》第六品,晚課讀卅二到卅七品。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法師開示] 求感應

求感應
淨空法師開示

【學佛就是學覺悟】
  佛法貴在覺悟,古聖先賢也說「克念作聖」,故聖凡只在覺迷一念間耳。一念覺,當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又何止十法界?覺悟之人真正能放下,只有迷人才有爭執。諸佛菩薩是我們的好榜樣,所以學佛菩薩,就是學覺悟,學看破、放下,真正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自然身心自在,智慧增長。

  學佛之人不能契入境界,是一念情執沒消融。而要想成就,不能不曉得這個道理,不能不認真去學習無爭無求,學習慈悲,熱誠助人。在助人的過程中,決定不能執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永遠保持清淨平等心,這是菩薩行;菩薩行就是覺悟之行。

[法師開示] 佛七的真實意義

佛七的真實意義
淨空法師開示

【佛七目的】
  佛七不是法會,若將之看作法會,那就是湊熱鬧,意義不大。佛七真正的目的是放下萬緣,希望在這七日當中,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之結果。一心不亂功夫有淺深不同,端看你放下多少;放下得多,一心功夫就深;放下得淺,一心功夫就淺。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和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淺的事一心,但決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法師開示] 超薦的重要意義

超薦的重要意義
淨空法師開示

文章摘轉於: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三時繫念佛事,從淺處看,是孝道的顯示,儒家所講的「慎終追遠」,效果是「民德歸厚」。這是良好的教育,教導我們孝親、報恩,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注重孝道,特別著重祭祀祖先。在「古禮」裡面,對於祭祀很慎重,禮節相當繁瑣,其用意非常之深!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願消三障諸煩惱,何謂『三障諸煩惱』?

願消三障諸煩惱,何謂『三障諸煩惱』?

煩惱障(梵語klesavarana)、業障(梵語karmavarana)、報障(梵語vipakava),是名三障。

煩惱障者:如貪欲、瞋恚、愚癡等之惑。

業障者:如五逆十惡等輕重業。

報障者:如地獄、餓鬼、畜牲等之苦報是也。

眾生因有這三個障礙,因此, 引生無邊之煩惱,煩惱迷惑本性,所以不能開悟佛道。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辭義淺釋] 佛法中時常提到『畢竟空』,是何意義?

佛法中時常提到『畢竟空』,是何意義?

畢竟空(梵語atyanta-sunyata),佛陀慈悲眾生,深怕眾生執著一切法,而廣說空義,眾生聽佛說空,又執著於空,佛又說空也不可得,因而說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實相之法。眾生聽佛如是說之後,又執著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實相之法,佛又慈悲眾生說中道亦不可得。
如是不斷破除眾生對一切諸法的執著,令大地一切眾生,得證無上究竟菩提,是名畢竟空。

大般若經云:『六度不可得、不得聲聞、不得獨覺、不得菩薩、不得如來,何以故?於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故。』

大般若經云:『雖然圓滿一切佛法,而於諸法,無執無取,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大般若經云:『諸法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既然非有,聲聞(梵語sravaka)、緣覺(梵語pratyeka-buddha)、菩薩(梵語bodhisattva)、如來(梵語tathagata),皆不可得,六根六塵、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道品、乃至一切空不可得,皆為名法假施設。』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辭義淺釋] 何謂『四種無礙法界』,如何解釋?

何謂『四種無礙法界』,如何解釋?

這是華嚴宗所創立的四種無礙法界,即事無礙法界、理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事無礙法界者:

  就是世間萬法差別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無礙法界。

理無礙法界者:

  真如平等的理體,為萬法所依,名理無礙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者:

  真如能生萬法,故萬法即是真如,理體事相,互融互具,無礙通達,理即是事,事即是理,理事不二,名理事無礙法界。

事事無礙法界:

  諸法互攝,重重無盡,不相妨礙,一多相即,大小互容 ,舉一全收,具足相應,名事事無礙法界。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法緣影音] 出家人如何稱呼(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影片來源:法鼓山
主  題:出家人如何稱呼(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說  明:

出家人該如何稱呼,目前出家僧眾,參與社會活動的情形,可以說是愈來愈普遍了。
那麼當我們,碰到一位出家人的時候,如果自己沒有信佛,可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才好
有的人仍然稱呼出家人某某先生,或者是某某小姐,而有的人是見到出家人就稱大師。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出家人才比較恰當呢?

我們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教學說明] 宣化上人的 100 條修行開示


[01] 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麼意思呢?
  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予自己。捨棄小我,完成大我。

[02] 修道人切記!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緣,這樣會糾纏不清,令你墮落。

[03] 修行就是要養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麼也不知,
  一點妄想也無。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佛門弟子有七眾,何謂七眾?

佛門弟子有七眾,何謂七眾?

一、比丘(Bhiksu)是男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又稱 乞士、苾芻ㄅㄧˋㄔㄨˊ

二、比丘尼(Bhiksuni)是女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又稱 乞士女、苾芻ㄅㄧˋㄔㄨˊ

三、式叉摩那(Siksamana)是沙彌尼之學六法者。

四、沙彌(Sramanera)是男眾出家後,受沙彌十戒者。

五、沙彌尼(Sramanerika)是女眾出家後,受沙彌十戒者。

六、優婆塞(Upasaka)指在家男眾受過五戒者。

七、優婆夷(Upasika)指在家女眾受過五戒者。

前面五眾是屬於出家佛弟子,後面二眾是屬於在家佛弟子,是經論通常所說的七眾正是。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摩訶薩

相信許多人都曾聽聞,我們在稱呼佛菩薩時要說摩訶薩,有禮敬、尊敬的涵義,下面我們來學習摩訶薩,更深層的意義,恭讀宣化上人的開示。

段落摘錄於:宣化上人講述《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

◎ 宣化上人開示,摩訶薩的七種意思:

摩訶薩這個菩薩不是個小菩薩,是個大菩薩。大菩薩有多大?有大菩薩那麼大嗎?大菩薩還有多大?就是大菩薩那麼大。你不知道有多大,現在我告訴你,有七個意思,這是大菩薩的意思。這七個意思以前已經講過了,聽過的人,會聽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聽得多了。那麼,沒有聽過的呢?還想叫這個耳朵歡喜歡喜,所以呀,我現在再把這七個意思大略的講一講。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辭義淺釋] 法界

梵語 dharma-dhātu,巴利語 dhamma-dhātu。音譯為達磨馱都。指意識所緣對象之所有事物。為十八界之一。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辭義淺釋] 如是我聞

在學習與誦念的過程中,常常在諸多的法寶經典中,誦讀到首句「如是我聞」,經由研讀與相關的淺釋文章,我們可以學習到,是阿難尊者聽佛所說,而後轉述轉錄下來,那究竟還有哪些含義和過程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宣化上人的開示,讓我們了解經典中,「如是我聞」四個字,所包含的深遠之意。

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信成就,你想要學佛法,必須要有信心,若你沒有信心,就不能學會佛法。所以一定要具足真正的信心,這是學佛法最主要的條件,必須要有信心。

如是之法,是說像這樣的法,是可信的;不像這樣的法,就不可信。也就是說正法,就可信;邪法,就不可以信。如是,是指法之辭,指明這個法。如,是「不變」的意思;是,是「無非」的意思,沒有不對的。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法緣影音] 淨空法師開示《皈依自性三寶》

淨空法師開示《皈依自性三寶》

影片來源:YouTube 華藏
主  題:淨空法師開示:皈依自性三寶
說  明:影片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二集)2011 年 9 月 2 日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