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寺 〒 站務公告 ::
1、參訪方式、地圖路線!
2、本站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瀏覽器。
3、本寺為清靜佛寺,謝絕乩童...等,入內辦事。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法緣影音]《大悲懺法》四講之四

影片來源:法鼓山-法鼓講堂
主  題:《大悲懺法》四講之四
影片長度:1小時 55分

邀請您一同來聆聽果慨法師主講的「大悲懺法」,內容中有許多的重要開示,期望能幫助各位能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何為懺法,知道懺悔法的由來,讓大家未來在參加法會的同時,同時得到真正的好處。

[法緣影音]《大悲懺法》四講之三

影片來源:法鼓山-法鼓講堂
主  題:《大悲懺法》四講之三
影片長度:1小時 52分

邀請您一同來聆聽果慨法師主講的「大悲懺法」,內容中有許多的重要開示,期望能幫助各位能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何為懺法,知道懺悔法的由來,讓大家未來在參加法會的同時,同時得到真正的好處。

[法緣影音]《大悲懺法》四講之二

影片來源:法鼓山-法鼓講堂
主  題:《大悲懺法》四講之二
影片長度:1小時 46分

邀請您一同來聆聽果慨法師主講的「大悲懺法」,內容中有許多的重要開示,期望能幫助各位能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何為懺法,知道懺悔法的由來,讓大家未來在參加法會的同時,同時得到真正的好處。

[法緣影音]《大悲懺法》四講之一

影片來源:法鼓山-法鼓講堂
主  題:《大悲懺法》四講之一
影片長度:1小時49分

邀請您一同來聆聽果慨法師主講的「大悲懺法」,內容中有許多的重要開示,期望能幫助各位能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何為懺法,知道懺悔法的由來,讓大家未來在參加法會的同時,同時得到真正的好處。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站務維護][維護日誌]更新日誌

版面維護作業說明:

 2016/12/07
 1、版面右側邊欄天氣概況與預報功能移除。
 2、原意為方便蓮友以及共修團在查詢相關活動,或有天氣了解需要時,可在右側
   邊欄快速查詢,參考目前的天氣概況。
 3、考量大眾在網頁連結時的讀取速度,以及系統更新後程式碼修正等維護處理,
   所以將其移除。


下為僅作為紀錄,或供有Blogger功能需求者,參考取用。
於版面配置、或程式碼編輯中,放到自己喜歡的位置,儲存即新增完成。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綜合整理] 開元釋教錄

【開元釋教錄】

由於近來常常聽到幾位蓮友們談及到,某經典是否屬於僞經或來源出處的問題...等等,所以整理資料供大家參考,不過即便如此還是必須表明,法門派系之多,在此並非要製造對立,同時也並非寺方之立場,有任何問題別忘了還是要請教師父,避免個人理解上的錯誤,有如八萬四千種法門,卻僅只是簡單解讀成法門數量,所以雜亂修學,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卻不解八萬四千種人與病,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資料方便了解參考的同時,別忘了請教師父,聽聽大德、善知識們的建議,以下整理提供給有智慧的各位參考。


大正新脩大藏經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23/T55n2154.pdf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法會活動] 圓滿法會(消災、祈福、超薦)

日期:國曆 106 年 元 月 14 日(星期六)
   農曆             12 月 17 日

時間:早上 08 : 30 開始誦經。


謹訂於 國曆 106年元月14日,星期六,特舉辦圓滿法會,由法師帶領誦經團與諸位蓮友,恭誦慈悲三昧水懺法儀,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善信蒞臨參加,併有消災、祈福、超薦牌位,欲參加請提早報名,以利寺方準備。

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阿彌陀佛。

欲參加法會者請儘早報名,連絡方式如下: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 (陳寶珠、王師姐)


補充:詳細參訪路線及方式說明請點我。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法會活動] 恭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消災、祈福、超薦法會

日期:國曆 105 年 10 月 15 日
   農曆               9 月 15 日

時間:早上 08 : 30 開始誦經。
            (慈悲三昧水懺)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欲參加法會,報名超薦蓮位(牌位)者,請儘早報名,連絡方式如下: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補充:詳細參訪路線及方式說明請點我。


簡說:關於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

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是唐朝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站務公告] 預先通知公告,照片、圖片、電子經書,需轉移到其他空間

網站公告:

 2016/08/18
 由於 Google 決定關閉 Googledrive 雲端空間,最後連結日為 2016/8/31,
 所以網站內相關的電子經書與照片、圖片,必須存放到其它空間。

 在此預先公告,若 2016/8/31 以後在流覽網頁內容時發現,
 文章中的照片或電子經書無法閱讀時,還請見諒!

 維護人員會儘快處理維護完成。


下面是官方的電子郵件通知,請參考!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站務維護][維護日誌]更新日誌

版面維護作業說明:

 2016/08/12
 由於使用少,相關圖示等功能,不適合使用,故移除~
 噗浪 PLURK :: ,減少縮排與精簡版面。


下為僅作為紀錄,或供有Blogger功能需求者,參考取用。
於噗浪 PLURK官方申請後,提取程式碼,到版面設定新增JavaScript,再放到自己喜歡的位置,即新增完成。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法會活動] 慶讚中元普渡,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日期:
國曆 105 年 8 月 14 日
農曆       7 月 12 日
(星期日)

時間:
早上 08:30 開始誦經
     『慈悲三昧水懺』

下午 14:00 甘露施食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善信蒞臨報名參加(消災、超薦),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報名及連絡方式: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詳細參訪路線及方式,說明介紹,請點我查閱。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教學說明] 簡說 大藏經的結構與分析

  相關參考連結:[辭義淺釋] 何謂三藏十二部?

  大藏經的主體結構分為經、律、論三類,稱作「三藏」也指大藏經,尤其是南傳佛教的巴利文大藏經。。

「三藏」佛教術語,佛教經典的一種分類法,即經、律、論三種類別的佛典,即稱經藏、律藏、論藏,三者合稱三藏,或三藏十二部經。

十二部經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

三藏的稱謂,最初是由古印度的僧侶在對經典進行集結時,按其屬性劃分出來的。

補充:這裡整理為一般常見名詞、說法、稱名...等,其他請見文末補充附註。

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法師開示] 印順法師:念佛法門三特徵

念佛(稱念阿彌陀佛)法門,有三種特征:
一、他增上,二、易行道,三、異方便。

此三者,在一切佛法中,無論是大乘或小乘,本來就是普遍具有的,不過揉合這三點而專門闡揚顯示的,唯是念佛淨土法門。

一、他增上:

  他增上的反面,是自增上。修學佛法,有依自力和依他力二種,自力即自增上,他力是他增上。我常說佛法重於自力,但並不是說到自力,便完全否定他力,因為他力也是確實存在的。例如一個人生存於世間,不能專靠自力或他力,而是依著自他力的展轉增上。如小孩必由父母養育,師長訓導,一直到長大成人,在社會上也還得依靠朋友;同時他所需要的衣服飲食等資生物,也都不是全由自力供給。所以就世間法說,一個人的生存,決無專賴自力而可以孤獨存在的。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法會活動] 舉辦梁皇寶懺,祈福、消災、超薦法會

各位護法居士: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僅定於民國一O五年七月二十日~七月二十四日
(農曆六月十七日~六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早上八時三十分,

舉辦 梁皇寶懺法會,祈福、消災、超薦法會

旨在祈求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增慧增福、災消除厄、家庭安康、諸事吉祥

期望十方大德參與此殊勝難得之法會,阿彌陀佛。

欲參加法會者,請儘早登記,俾便列消災長生祿位、超薦拔度往生文疏。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綜合整理] 〈大悲咒〉與〈十一面觀音咒〉的探討

〈大悲咒〉與〈十一面觀音咒〉的探討
文章來源:林光明教授

一、流行的現況:

  坊間最近相當流行所謂「藏音修行版〈大悲咒〉」的錄音帶及CD,我聽過由不同唱誦者所錄的就有七種。這些帶子所錄咒語之音譯漢字約只一百五十個,採用藏密通行的「十一面觀音咒」之旋律。 其中流通量最大的是愛華出版社所發行的版本, 漢字有一百五十三字,以男女混聲配上國樂、西樂、法器及電子合成樂器等,聽起來讓人滿心歡喜,很快就能跟著唱誦。

做為一個佛教咒語研究者, 看到佛教的咒語音樂受到這麼多人的唱和與歡迎, 深知將能直接間接、有形無形地影響廣大眾生向佛,心裏實在非常高興。

二、主要的問題:

  也許因我研究佛教梵文咒語多年, 曾出版過《大悲咒研究》與《往生咒研究》等書, 可能被一些朋友誤當成是咒語專家,因此收到不少讀者與朋友詢問有關此錄音帶的一些問題。歸納這些問題,主要不外是:(1 ) 何以此〈大悲咒〉比平常早晚誦唸的短? (2 ) 二者內容相同嗎?(3 ) 唸誦功德有何不同?

因為對此錄音帶內容有反應的人實在太多, 其影響可能極其深遠, 因此,有關這組錄音帶的相關問題,我認為有必要以嚴正的態度提出來與讀者及諸方大德討論。

三、咒語的名稱:

  我常認為個人有個人的因緣, 但很讚同 藍吉富 教授說的:「一般的修行者最好能選持一經一咒為主修。」因此,我覺得修行者若能持個咒最好,長咒短咒甚至任一個咒都沒關係,也覺得一個咒語的名稱事實上並不十分重要。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 廣義來說,將其系統中之任一咒語稱為〈大悲咒〉並不為過,如此則所謂六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十一面觀音、不空脆索觀音甚至準提佛母等等, 為了度化不同眾生而分化自聖觀音的諸位觀音菩薩的咒語,皆可稱為〈大悲咒〉。

雖然萬法皆通, 所有觀音咒語皆稱為〈大悲咒〉也無不可, 但為了不同眾生而示現或分化成不同的觀音菩薩,每位都有自己獨立專屬的名稱,也有述說其咒語來源成效等的個別經典,而每種法門也各有適合修行它的人,因此,法門有不同的名稱以資區別,也是發展過程中必要的方便。 因此才會有、也應會有這是〈千手觀音大悲咒〉,那是〈十一面觀音咒〉的咒語與法門之區別。

四、〈大悲咒〉與〈十一面觀音咒〉:

  依佛教用語的習慣來看, 〈大悲咒〉一詞的使用在漢譯佛典中有其特定範圍, 亦即指一系列與「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有關的咒語。此系咒語在《大正藏》中收有長短不同的版本近二十種,以漢字音譯之字數而言,最短的有四十句二百八十九個字,最長的有一百一十三句,九百九十八個字。 這二十本當中,最通行的是八十四句四百一十五字的版本,一般人說到〈大悲咒〉時,指的就是八十四句四百一十五字本,這可說是狹義的〈大悲咒〉。 〈大悲心咒〉與〈大悲咒〉名稱的由來,是取自其全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最後數字。此版本已在漢譯佛典使用區通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之久, 由伽梵達摩與不空等人前後分別譯出。

〈十一面觀音咒〉在歷史上有四譯, 此四種譯本咒語常被稱為〈十一面觀音咒〉。 此四譯本可說是同本異譯,其咒語非常接近,是同一咒語的不同音譯,不像二十本〈大悲咒〉,可分成大約五組長短不同的內容。

五、內容的差異:

  若逐字比對八十四句型〈大悲咒〉與〈十一面觀音咒〉二咒的內容, 除了「歸敬文」段的「禮敬三寶,禮敬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大悲咒〉之第一至第六句 ) 等句相同外, 二咒只有開始誦出咒語內容前的「即說咒曰」 (〈大悲咒〉第十八句 )、 及「結尾文」的「娑婆訶」 (〈大悲咒〉第八十四句等共十四句 ) 二句相同,其餘內容完全不同,因此二者是完全不同系統的咒語。

在「咒語中心內容」這一部分, 要說二者有些近似的話, 主要是一段很好聽的咒文,在八十四句型〈大悲咒〉中是sara sara, siri siri, suru suru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句),而在〈十一面觀音咒〉中是  dhara dhara, dhiri dhiri, dhuru dhuru(陀羅陀羅,地利地利,豆樓豆樓),二者皆為 (X)ara(X)ara, (X)iri(X)iri, (X)aru (X)aru 之型式。

六、流傳的歷史:

  與〈千手觀音大悲咒〉及〈十一面觀音咒〉有關的經典, 在《大正藏》的漢譯經典裏,收有前者十八部,後者五部;在《德格版西藏大藏經》裏,前者有五部,後者有三部。可見不論在漢譯或藏傳佛教的經典中,此二者皆分屬不同經典,也各自有獨立的咒語系統。

我覺得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其特定的因緣, 此二咒在中國的發展就有截然不同的現象與結果:

〈十一面觀音咒〉約在西元五六一至五七七年間首先由耶捨崛多譯出, 開始流行,當時修行此咒且獲得法益的人很多,其發展約在西元六五六年間,由玄奘譯出〈十一面神咒心經〉後達到頂峰,之後,此咒在中土就漸漸沒落了。現在漢地的佛教徒除非是對佛經與咒語有研究者, 大概對十一面觀音咒都相當陌生。

〈千手觀音大悲咒〉比前者晚了約一百年傳入中國, 自西元六五Ο至六六Ο年間由伽梵達摩初譯以來,此咒就一直廣受中國人的歡喜與持誦,之後再繼續漢譯的同系咒語有十數種之多,在《大正藏》中居同系咒語漢譯數量之冠。 歷代中國人承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音菩薩之助, 而得拔苦救難、驅魔辟邪的人數無法計數。誦念與修持〈千手觀音大悲咒〉的風氣在中國一直非常興盛,且歷久不衰。我所認識的佛教徒朋友裏, 還未見有不曾接觸過此咒者,看來似乎〈大悲咒〉的持誦者數量還會越來越多,而此法門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大。

翻閱中國歷代宗教持驗錄的記載, 可知持驗成效最著之咒語為〈大悲咒〉,而經典則為《金剛經》。這種現象,我除了讚嘆觀世音菩薩的誓願與能力之外,實在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大悲咒〉是個相當長的咒語,一般人除非有堅定的信心,要背下它實在很難,何況要經常持誦。因此,我對能背誦〈大悲咒〉的修行人非常欽佩。

七、發展的先後:

  據專門研究觀音菩薩的日本學者後籐大用先生說: 千手觀音是由聖觀音菩薩在十一面觀音之後再分化發展出來的。從種種資料包括經典出現的先後、傳入漢地的情形、經典內容的描述等等來看,我覺得這種說法相當有道理。

八、功德的差異:

  佛法八萬四千, 法門眾多,為因應不同眾生的不同需要,便有不同的法門發展出來。 以此角度來看,此二咒適用的對像會有些不同。一個例子是千手觀音系統所求取的「現世利益」部分就要比十一面觀音多,例如以一般信徒最關心的持咒功德來說, 除了原經敘述說咒的因緣及能得的功德之外, 大致而言,八十四句型〈大悲咒〉提到「會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而〈十一面觀音咒〉只提到「得十種勝利,獲四種功德」,可見前者現世利益比後者多。我猜想〈千手觀音大悲咒〉之所以在漢地流傳這麼廣大長遠, 與漢人之較喜現世利益而少計涅槃解脫有關。這可能也是〈大悲咒〉發展較晚、更通俗化、求取更多現世利益, 更適合一般大眾的必然結果。

九、形象的差異:

  一般漢傳千手觀音的圖畫和雕像絕大多數皆為一面  (一頭 ),至於手臂則有多種變化,大多數為二隻大臂,有些有十八隻、四十隻乃至四十二隻大臂, 畫有千手的則在主尊後面以扇形再畫上千隻小手,較少見多頭多面的情形。日本密教則可見到一面、十一面乃至二十七面的千手觀音,其畫法有些是一層有一頭具三面, 也有一層直接畫上三頭或五頭但每頭只有一面的情形。 藏傳雖有十一面配六隻大臂、十八隻大臂、四十二隻大臂等多種情形,但一般的唐卡畫像則幾乎都是十一面配上千手。

從漢譯經典來看, 在四部有關十一面觀音的經典中,有關其畫像的部分,皆只提到十一面,未曾提到千手。而十多部有關千手觀音的經典中,絕大多數皆是一面,頂多是附有多臂而已,只有《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T-20,1065,P.120b, 121a bc )中提到十一面, 但該經中的千手是以二十五位菩薩各具四十隻手來表現,而非一尊菩薩具千隻手。所以,根據漢譯佛經,很少見到像藏傳畫像那種同時具十一面與千手千眼的畫像。

十、原因的推測
據我有限的藏文資料, 藏譯佛經的說法與漢譯佛經類似,並未見有十一面配千手的情形。我個人猜想十一面配千手的畫像法應來自某些特別傳承,也許由於這種畫像的搭配法, 〈十一面觀音咒〉才被當成千手觀音的〈大悲咒〉系統之一。 不過,到底是先有咒語的使用再出現這種畫像法,還是先有這種畫像法,才將〈十一面觀音咒〉當成〈千手觀音大悲咒〉之一,則不是我根據有限的資料所能論斷的了。

黃英峰先生在《如何欣賞唐卡》書中第六十六頁提到,《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十一面配千手的畫像法有兩種傳規:一是國王傳規,是七世紀時根據藏王松贊干布親眼所見的形像畫下來;二是蓮花傳規,是依丘尼白瑪(蓮花)所見的形象而畫下來。 此二傳規皆為十一面配千手,而十一面皆由五層組成, 自下而上,第一、第二、第三層皆一頭三面,第四、五層各一頭一面,共十一面。我猜想既然《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畫像為十一面,一些藏密傳承會將〈十一面觀音咒〉當成是《千手觀音菩薩》的咒語之一, 也應屬理所當然了。

本段所述僅屬個人推測, 希望對藏傳佛教史與藝術史有研究者能做更深入的研究。

十一、藏傳的解釋:

  我雖曾從多位藏傳上師學過一些法門, 但對藏傳佛教仍不甚瞭解, 我曾請教數位藏傳佛教法師,何以稱〈十一面觀音咒〉為〈大悲咒〉的原因,但眾說紛紜。我想這與藏傳佛教派別甚多,且皆依於其傳承有關,上師怎麼傳,弟子就怎麼用,因此各家說法不同。

在這些說法中, 我最能接受的是:藏傳〈大悲咒〉依咒文內容長短可分成大咒(長咒)、中咒、心咒(短咒)三種。〈大咒〉是指與漢地八十四句型或更長的〈大悲咒〉相同者, 〈中咒〉是指〈十一面觀音咒〉,而〈心咒〉是指漢地的〈六字大明咒〉。 據此說法,稱〈十一面觀音咒〉為〈大悲咒〉也極正常。

不過, 在中日韓等漢譯佛典使用區,所謂〈大悲咒的心咒〉,一般是指〈千手觀音小咒〉。此咒很短,只有八個漢字「唵 縛日囉 達摩 紇哩」,梵文是 om vajra( 金剛 )dharma( 法 )   hrih。與藏傳所說的〈心咒〉也不同。

其實, 在藏傳佛教系統中,也並非所有人都將〈十一面觀音咒〉稱為〈大悲咒〉, 市面可見的錄音帶中,有一張是諦聽出版的〈十一面觀音咒〉,由奕睆先生錄製,其內容及旋律與愛華公司所出版「藏音修行用〈大悲咒〉」完全相同,只有唱誦者及背景音樂不同而已。可見在西藏也有人稱此一百五十三個漢字的咒語為〈十一面觀音咒〉,而非〈大悲咒〉。

十二、結語: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在中日韓等漢譯佛典使用區的用法裏, 〈大悲咒〉與〈十一面觀音咒〉是指兩種來自不同經典、分屬不同系統的咒語;藏傳則可能將二者當成是同系咒語,並將〈十一面觀音咒〉當成是〈大悲咒〉的〈中咒〉,有些傳承就將之簡稱為〈大悲咒〉。

我覺得名稱並不是十分重要, 而且稱任何觀音系統咒語為〈大悲咒〉並無不可, 因此,我並不反對藏傳佛教傳播者將〈十一面觀音咒〉依其傳承與習慣簡稱為〈大悲咒〉。

對習慣於漢地傳統稱謂的人們, 我建議一切皆隨順因緣。 但假如一定要稱呼此〈十一面觀音咒〉為〈大悲咒〉,請記得它只有一百五十三個漢字,在漢地傳統裏稱之為〈十一面觀音咒〉,屬於「十一面觀音菩薩」,以資與四百一十五字的〈大悲咒〉有所區別。

一般佛教徒早晚必誦的〈大悲咒〉, 有八十四句四百一十五個漢字, 屬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其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一千多年來,大家皆習慣簡稱其為〈大悲心咒〉或〈大悲咒〉。

本文摘錄自 林光明 先生的〈一百五十三漢字的大悲咒實為十一面觀音咒〉一文,文中比對了二十多本不同的〈十一面觀音咒〉,也與四百一十五字〈大悲咒〉之內容詳細比較。該文將發表於他的新書《梵英漢對照大悲咒》。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綜合整理] 四依四不依出處及意義

四依四不依,大乘佛教術語,《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亦見於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

於釋迦佛陀欲示現入涅槃時,告諸比丘:「從今日應依四法。」佛弟子從今已後當依此四法修學,依此四法辨明佛門善知識,依此四法簡別正邪作師子吼,依此四法乃能正修佛菩提道與解脫道,亦依此四法簡別佛陀正法經論。

 《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第四之三

        如佛所說是諸比丘當依四法。何等為四。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如是四法應當證知非四種人。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來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常住不變。若復有言如來無常。是人不知不見法性。若不知見是法性者不應依止。如上所說四人出世護持法者。應當證知而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來微密深奧藏故。能知如來常住不變。若言如來無常變易無有是處。如是四人即名如來。何以故。是人能解如來密語及能說故。若有人能了知如來甚深密藏。及知如來常住不變。如是之人若為利養說言如來是無常者無有是處。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況不依是四人也。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聲聞。法性者即是如來。聲聞者即是有為。如來者。即是常住。有為者即是無常。善男子。若人破戒為利養故。說言如來無常變易。如是之人所不應依。善男子。是名定義。

[綜合整理] 四依法的內容與出處

四依法節錄自《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29:無盡意菩薩品第十二之三


「菩薩摩訶薩有四依法亦不可盡。何等為四?

  依義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依法不依人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法師開示] 怎麼才算落因果

[法師開示] 怎麼才算落因果
來源:大乘定香精舍 悟顯法師 開示

佛教道場裡有很多的規矩,跟世間一般的公司行號不相同,乃至跟法律也不相同。世間它所在意的是事相,意思是說它所訂的規矩,事相上你有沒有違犯。

但是在佛門裡,是講求「起心動念」。即使在事相上,做得看起來很如法,可是你的存心不善,或是刻意的去規避規矩,就是世間常講的「投機取巧」。尤其是修學大乘佛法,這樣統統算是犯戒了。

所以在道場裡,每位同修必須端肅身心。能做得好,這一天就有「戒行」,也就是持戒的意思。這行為裡面有「德」,所以稱之為「德行」。如果沒有做好,或是找很多理由、藉口違背規矩,即使理由再正當,在道場裡有護法善神,你雖看不到他,他卻可以看到你,他會把你的行為記下來,等到因緣成熟的時候,他會找你算帳,所以大家都要注意。

在道場,東西屬於齋堂的,就不能隨意拿到大殿來使用。屬於大殿的,也不能拿到念佛堂去使用。這些都是較微細且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然,都算是偷盜。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法師開示] 傳法傳給誰?

[法師開示] 傳法傳給誰?

釋迦牟尼佛滅度,經過三千年,從印度傳法到中國來,也有兩千年,歷代祖師所講求的傳承,是在於佛法的傳承,所以傳法這件事情就非常地重要。有關佛教傳法的內容,這裡說明一下。

講到傳法,法是什麼?

基本上在經典裡把法分成兩種,一個是「世間法」,一個是「出世間法」

現在的佛教僧團裡,夾雜太多的世間法,真正講大乘佛法,教眾生了生死、破無明的,少之又少,甚至聽到要了生死,說要破無明,許多人都非常的害怕,所以佛說現在是末法,沒有人有成就的志氣,那都是因為沒有修學大乘的關係,要是常常讀誦大乘經典,就能夠知道,自己跟佛完全一樣,這是大乘佛法教我們最重要的觀念,佛法的傳承,是在於能夠「明心見性」,見性了,才有資格得法,不見性,都不算真得法。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綜合整理] 您知道「燒香」、「三炷香」、磕「三個頭」的涵義嗎?

前言:

  每逢初一、十五、婚喪喜慶、逢年過節,許多善信男女會到寺院、廟裡在佛前燒香磕頭,祈求身體健康、順利、升官發財等,而人手「三炷香」、磕上「三個頭」似乎已習以為常。有時也會看到有些善信,為了表達敬意,反而舉著香快速的擺動,狂點頭,更有些人點了整把的香,甚至很高的香,認為這樣會更靈驗有效。

也有一大早開門就看見大批信眾舉著大捆、大把的香、抱著鮮花以及供品,爭先恐後地往寺里奔跑,為了搶燒頭柱香和高香,有些高香還真高,有一米左右,有的都快兩米了。其實這是大家的誤解,覺得敬佛燒香越多、越高越好,這樣也會顯出心誠,才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當然在此我們並不是要表達,方式的錯與對,只要誠心、且能讓自己心神安寧,都是好方法!下面我們來進入主題,一同來了解其背後深層的涵義。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法會活動] 慈悲三昧水懺,消災、超薦法會

日期:國曆 105 年   3 月 26 日
   農曆               2 月 18 日

時間:早上 08 : 30 開始誦經。
            (慈悲三昧水懺)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欲參加法會者請儘早報名,連絡方式如下: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補充:詳細參訪路線及方式說明請點我。


關於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

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是唐朝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藥師法] 十二藥叉大將護持─所求滿願

十二藥叉大將護持─所求滿願

修藥師法另一個重要的利益是隨時隨地有十二位藥叉大將以及各自所領的七千眷屬貼身衛護,這個龐大的護持力量來自於修藥師法的緣故。

誦經、念佛、持咒、禮拜供養藥師佛能召感十二藥叉大將及其眷屬護佑,可以解決一切困苦災難,尤其是滿足我們所有的願望。

藥師結

在藥師法門裡,十二藥叉大將提供一個迅速又具神效的方法,一個快速解脫病難的特殊方法─五色絲結。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法師開示] 關於誦經


宗舜法師

今天將四十卷北本《涅槃經》全部誦完,想著談談誦經的事情。

  誦經在一般人看,好象很神秘,其實不然。一般寺廟裏面因為人多,必須統一誦經的節奏,免得快慢不一,參差不齊,所以要敲木魚。很多居士在家誦經,也喜歡敲小木魚,實在並非必須。我自己有自己的一套誦經心得,比如說誦多種經,不一定只專誦一種。還有就是要朗讀,不要唱讀。這是很要緊的一點。所謂唱讀,就是用同一種音調和節奏讀,字字平齊。這種方式就是寺廟裏面的誦經方式。他的好處在於心隨節奏而動,久久如同流水,心氣平和,會修行的,容易得定。更高明的,能隨文入觀。弊端在於普通人容易動雜念,跟著唱誦下去,可以誦經不妨礙想其他事情,難得實際利益。所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何謂 十纏



十纏
,何謂十纏呢?請參見下方整理





十纏即十種纏縛眾生之煩惱。乃附隨貪等根本煩惱而起,與染污心相應而造種種惡行,因其纏縛有情令不得出離生死,故謂之纏。即:

(一)無慚,於諸功德及有德者無敬崇,卻忌難之,而不自知恥。
(二)無愧,於罪為他人所見而不知恥。
(三)嫉,於他人諸興盛事心生不喜。
(四)慳,吝於惠施世間資財或出世間法財。
(五)悔,追悔於所作之過惡中而令心不安。
(六)眠,令心昏懵而無力省察。
(七)掉舉,令心不寂靜,無法成就諸禪觀。
(八)惛沈,神識昏鈍,於善法身心無力堪住。
(九)忿,於違己意之境,則發恚怒而忘失正念。
(十)覆,即覆藏自己之罪過。

品類足論卷一僅立八纏;大毘婆沙論卷四十七至卷五十又加忿、覆二纏,明示十纏。
〔俱舍論卷二十一、大智度論卷七〕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爐香贊的意義

段落連結:(文章段落快速連結)
 一、明倫月刊171期1987/1‧2
 二、生命電視台中五方講堂


爐香贊的意義
  來源:明倫月刊 171 期 1987 / 1‧2

  凡是學佛的人,不論共修或法會上,大都會唱「爐香贊」,當然只要心存至誠懇切,必可獲得利益。但如果能夠進一步,知道它的意義豈不更好。

  贊是讚歎,爐香贊是香爐點上線香,或以旃檀供養佛時,所唱讚歎「香」功德之讚辭。為什麼要上香呢?賢愚經上記載,某次佛正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當時在印度放缽國,有一位長者之子名叫富奇那,他出家學佛,證了阿羅漢果,富奇那想度其兄羨那學佛,於是造旃檀堂請佛。兄弟二人各執香,共登高樓,遙對祇園燒香歸命佛陀及聖僧。這時香煙乘空裊裊聚在佛頂之上,化成一座莊嚴香煙寶蓋。佛在給孤獨園對在座之大眾,說二兄弟之虔誠,有神通者,可以同往接受供養。按著,佛以他的神足通頃刻便到放缽國。所以香又稱為信心的使者,簡稱為信使。這有如郵差能送信,而香能將佛弟子虔誠之心,像使者一般表達給佛知道,所以又名「佛使」。一般上香多用三炷或一炷,除有特別事情才用二炷。上三炷香,代表勤修戒定慧。一炷香,則代表佛弟子一片至誠懇切之心香。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