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綜合整理] 死亡與重生
死亡與重生
文章取自某密宗撰寫之文,藉以更深層的了解,什麼是地光明以及過程,因篇幅
問題以及敘述方式,我們將文章稍微整理與編修,最後一段是回憶的記錄,說明
著發生了那些情況。
在此要再次說明,許多文章,我們不評論不批評,而是參考,當作是一則故事來
看,學習人生中哪些是我們可以了解,哪些是我們可以學的,哪些是我們應當自
然的放下,視而不見的。
更新說明:
2014/02/07 原為加密文章,限定閱讀,修改開放閱讀參考。
若您有任何建議,歡迎您留言提出。
[爭議佐證] 待整理編輯文章編號目錄一覽表
以下為待整理編輯文章之編號目錄一覽表
在此目錄內之所有案號、編號之文章,皆屬尚未佐證或整理編輯完成之文章,
完成正式發布後,則刪除案號與編號,或解除鎖定、密碼,並開放閱讀。
案號、編號,編碼模式說明:年度 + 月份 + 排序
例如:2013年08月30日第一份(即 201308001 )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在學習法寶經典中,看到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位,
代表什麼意思呢?請參見下面的潛釋:
先做個補充說明,我們在閱讀下面的淺釋前,請各位先了解,關於佛菩提道的修行,
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之內容:總共分為五十二位階,而這五十二個位階,
也就是我們此篇的主題了。
代表什麼意思呢?請參見下面的潛釋:
先做個補充說明,我們在閱讀下面的淺釋前,請各位先了解,關於佛菩提道的修行,
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之內容:總共分為五十二位階,而這五十二個位階,
也就是我們此篇的主題了。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法寶經典]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為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法寶內容簡介:
本經的內容:是說明學佛、做人的基本道理,可以說是初學
入門的教材。
本經的內容:是說明學佛、做人的基本道理,可以說是初學
入門的教材。
本經的宗旨:佛告訴我們說,能夠依佛陀的教法奉行,一定
得到吉祥自在。
本經的作用:教我們對於佛陀教育生起信心,建立良好的修
學態度,求正確的理解,破除邪見,和窮究因
果的道理。
[法寶經典]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遺教三經之《 佛說四十二章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後漢摩騰、竺法蘭共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為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法寶經典] 佛遺教三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
佛遺教三經之《佛說八大人覺經 》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為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綜合整理] 認識佛珠、念珠、手株的佛珠數 Part I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許多人的手上都配戴著佛珠,種類樣式可謂琳瑯滿目,或許
有些人並非是因為宗教信仰而配戴,有些只是想當成裝飾品,那當然隨喜就好。
那如果您是因為宗教信仰,所以想配戴,試問,您是否了解佛珠有哪些含意呢?
有些人並非是因為宗教信仰而配戴,有些只是想當成裝飾品,那當然隨喜就好。
那如果您是因為宗教信仰,所以想配戴,試問,您是否了解佛珠有哪些含意呢?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頂禮諸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圖為:千手千眼觀音寺拍攝(本網)
目錄: (文章段落快速連結)壹、緣起與由來:
貳、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手印與法器的意義:
一、千手千眼觀世音的法像淺釋:
二、手印與法器的淺釋:
三、手眼的佐證補充:
肆、法像說明,諸經軌所載不同︰
伍、本願誓言:
陸、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
柒、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捌、相關經典與陀羅尼:
一、觀音三經:
二、觀音五經:
三、諸經典法寶:
四、陀羅尼:
玖、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拾、其它記載: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五根、六根、六塵、六境、十二入、六識、十二處、十八界、第七識、第八識
五根、六根、六塵、六境、十二入、六識、十二處、十八界、第七識、第八識
1、五根:眼、耳、鼻、舌、身。屬色法。
2、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意根屬心法。
3、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4、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儀規行儀] 中國佛教儀軌制度
中國佛教儀軌制度
中國佛教協會編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W8bhl4dRpUTQ7PXQHR3soNaxHLJzWllcLZNYDIJhEFpId8jwl3YYqifOCUH4JAOJ7_uy0A4-zixbJg8kXpJpyQI7xime4douoUALFGk3rNUuGsMqsckhrYysWnxbh8H6Lw4QC6005HmN6/s200/10080123201569.jpg)
一、叢林
二、殿堂
各殿堂的像設大概如次:
三、傳戒
四、度牒
五、清規
現在叢林中實行清規的主要情況
六、課誦
二課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懺悔全文為四個部分所組成
百零八禮的禮法是
七、國師
八、俗講
俗講的話本,據敦煌所出作品分類,大別有三
九、浴佛
十、行像
十一、讚唄
十二、水陸法會
十三、懺法
十四、盂蘭盆會
十五、焰口
[公案故事] 心存正念勿變豬
曾經有個修行人,有一次在坐中出了陰神,沿著齋房後面的小路,往林子裡走。
一路走去,就是平常散步的小徑。再往前走去,是平常沒有進去過的地方,那裡
有座房屋,大紅色的門。他看得奇怪,這個大紅門是從前一直沒見過的,到底怎
麼回事?好奇的走上前去,開了紅門簾,往裡探頭一看,有個女的躺在床上,張
著兩腿,正在生孩子。
一路走去,就是平常散步的小徑。再往前走去,是平常沒有進去過的地方,那裡
有座房屋,大紅色的門。他看得奇怪,這個大紅門是從前一直沒見過的,到底怎
麼回事?好奇的走上前去,開了紅門簾,往裡探頭一看,有個女的躺在床上,張
著兩腿,正在生孩子。
[辭義淺釋] 四威儀
【前言】
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不出行、住、坐、臥四者,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此四威儀,正是行者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
「威」以德顯,由嚴持戒行,眾德威嚴,有威可畏,故非強橫勢力之威。「儀」以行表,由動靜合宜,舉止安詳,故有儀可敬,非虛偽詐現之儀。具足威儀,謹慎莊重,自然令人望之生敬,渴仰欽羨,故以威儀細行,即能化導眾生,令入佛道。
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不出行、住、坐、臥四者,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此四威儀,正是行者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
「威」以德顯,由嚴持戒行,眾德威嚴,有威可畏,故非強橫勢力之威。「儀」以行表,由動靜合宜,舉止安詳,故有儀可敬,非虛偽詐現之儀。具足威儀,謹慎莊重,自然令人望之生敬,渴仰欽羨,故以威儀細行,即能化導眾生,令入佛道。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公案故事] 我不會佛法
天皇道悟問石頭希遷禪師:「曹溪意旨誰人得?」
石頭答:「會佛法的人得。」
道悟遂問石頭和尚:「師父你得到了嗎?」
石頭說:「沒有。」
道悟再問:「為什麼沒有得到?」
石頭答:「我不會佛法。」
從文字、語言來瞭解佛教義理,等於盲人摸象,不得要領。不少人以為讀很多經典、論典,懂很多佛學名詞,知道很多佛教的歷史掌故,瞭解各宗各派的理論,就是瞭解佛法;其實那是佛學,不是佛法。
石頭答:「會佛法的人得。」
道悟遂問石頭和尚:「師父你得到了嗎?」
石頭說:「沒有。」
道悟再問:「為什麼沒有得到?」
石頭答:「我不會佛法。」
從文字、語言來瞭解佛教義理,等於盲人摸象,不得要領。不少人以為讀很多經典、論典,懂很多佛學名詞,知道很多佛教的歷史掌故,瞭解各宗各派的理論,就是瞭解佛法;其實那是佛學,不是佛法。
[公案故事] 鬼逼禪師
鬼逼禪師,本來是個專門趕經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夜,才踩著月光歸去。
某一晚,他剛趕完一堂經懺,回程中路過一戶人家,院子裡的狗不斷地向他咆哮著,
他聽到屋子裡傳來女人的聲音:「快出去看看,是不是賊?」
接著聽到屋子裡的男人說:「就是那個趕經懺鬼嘛!」
某一晚,他剛趕完一堂經懺,回程中路過一戶人家,院子裡的狗不斷地向他咆哮著,
他聽到屋子裡傳來女人的聲音:「快出去看看,是不是賊?」
接著聽到屋子裡的男人說:「就是那個趕經懺鬼嘛!」
[儀規行儀] 為甚麼要做佛事
為甚麼要做佛事
作者:聖嚴法師著
作者:聖嚴法師著
書籍目錄:
一、前言:
二、什麼叫做佛事?
三、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四、臨命終時怎麼辦?
五、亡靈是什麼?
六、誰該做佛事?
七、誦經做什麼?
八、拜懺做什麼?
九、放焰口做什麼?
十、人鬼之間的佛事。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法器教學] 簡易梵唄打板的認識
壹、練習前的認知:
一、在學習與練習法器前,我們應當了解,使用法器並不是在於好不好聽,而應該是
注意整體的和合。所以法器的學習,也不應生起偏重在哪一個樂器的上面,反而
是應該每一種樂器都要去熟悉,了解各種法器的節奏與生命以後,才能讓一場法
會顯得莊嚴,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一、在學習與練習法器前,我們應當了解,使用法器並不是在於好不好聽,而應該是
注意整體的和合。所以法器的學習,也不應生起偏重在哪一個樂器的上面,反而
是應該每一種樂器都要去熟悉,了解各種法器的節奏與生命以後,才能讓一場法
會顯得莊嚴,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儀規行儀] 佛門行儀
向各位報告,關於此行儀的整理由來,因為近來有發現與師兄、師姐詢問,以及聽聞到某佛寺遭糾正,卻不知原因的情形,所以在此整理相關的行儀,供諸善信、居士、師兄、師姐參考,雖然佛菩薩慈悲,但是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學習,做好弟子的本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了解,為什麼會需要學習,這之中的涵義及素養。
下面,我們進入主題: 佛門的行儀。
目錄:
壹、殿堂儀規: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二、如何尊敬佛像:
三、如何禮佛(拜佛):
貳、敬法:
一、如何請經、持經(演示):
二、如何誦經:
叁、敬僧:
一、僧五敬德:
二、敬僧之法:
三、稱呼大德:
四、與大德談話:
肆、四威儀:
一、行如風;二、立如松;三、坐如鐘;四、臥如弓。
伍、出入佛門之禮儀:
陸、穿著海青應注意之事項:
柒、齋堂儀規:
捌、講堂規約:
下面,我們進入主題: 佛門的行儀。
目錄:
壹、殿堂儀規: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二、如何尊敬佛像:
三、如何禮佛(拜佛):
貳、敬法:
一、如何請經、持經(演示):
二、如何誦經:
叁、敬僧:
一、僧五敬德:
二、敬僧之法:
三、稱呼大德:
四、與大德談話:
肆、四威儀:
一、行如風;二、立如松;三、坐如鐘;四、臥如弓。
伍、出入佛門之禮儀:
陸、穿著海青應注意之事項:
柒、齋堂儀規:
捌、講堂規約:
[辭義淺釋] 阿僧祇劫
阿僧祇(祇,音qí),梵語「asamkya」的音譯,或譯為無數或無央數,是一個佛教名字對於數字10104,是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意思。阿僧祇劫即指「無數劫」。
《妙法蓮華經》:「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禪修系列] 觀行法門:七週緣慈
- 修七週緣慈的目的
- 為什麼我們修行不得力,因為在生生世世中,有很多將冤、親之間的關係沒有處理好,而有業障,若把冤親處理好,則心就能平靜得到解脫。
- 思惟慈悲的道理,就是用來破除我們的執著、癡心、瞋心。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居士學佛不要入誤區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
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作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於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眾多的後進居士贊嘆、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
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鐘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
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莊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於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
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禪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作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於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眾多的後進居士贊嘆、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
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鐘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
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莊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於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
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禪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法會活動] 慶讚中元普渡活動
日期:國曆 102 年 8 月 17 日
農曆 7 月 11 日
時間:早上 08:30 誦經
下午 14:00 普施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連絡方式: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