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寺 〒 站務公告 ::
1、參訪方式、地圖路線!
2、本站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瀏覽器。
3、本寺為清靜佛寺,謝絕乩童...等,入內辦事。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教學說明] 何謂法會前行功課

[教學說明] 何謂法會前行功課
資料來源:法鼓山 http://shuilu.ddm.org.tw/homework.php?Co=1

目錄(段落快速連結)
前言
利他的菩薩行
前行功課與修行
為什麼要做前行功課
如何做前行功課
回向


前言

是否您參加法會,總是匆促的趕場? 是否總是到處參加,寫了一堆牌位後,就事不關己了呢? 或是把參加法會,僅僅當成是種花錢消災的方式而已呢? 如果是!不如靜下心來,讀完下面的整理,思考一下,想想看為什麼想參加法會。 既然要參加,那是否應該準備些什麼,應該如何準備!
藉由透過前行功課的用功,來調整自己使身心沉澱安定,是為「自利」; 而藉由對他人、對環境的關懷,則能將法會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精神,層層落實在生活中。

法會的前行功課,不僅可以作為個人身心狀態檢核的參考,以此清淨心參與勝會,將使修行更得力。另一方面,藉由提昇「布施」的精神層次,讓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在生活中廣為普及,將會發現,每一次待人接物,都是修行的機會;每一個順逆因緣,也都是修行佛法的道場。

利他的菩薩行
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
──聖嚴師父〈菩薩行〉


聖嚴師父曾說,基本的菩薩道,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以智慧心斷除煩惱,以大悲心成熟眾生,以六度四攝,透過利人來成長自己;而大乘菩薩的利他行,不論六度或四攝,皆以「布施」為首要。新時代的修行觀,必須回歸佛陀的本懷,提昇布施的精神層次,落實於解脫道及菩薩道的普遍推廣,才能契合社會大眾的需求。

對佛教徒而言,慈悲精神的表現,首要在於布施,布施的行為就是對人間的關懷。在布施的過程中,個人的貪心跟瞋念隨之減少,進而使身心安定,社會也會因此更和諧圓滿,這就是真正落實「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也許有人認為,自己一無所有,該拿什麼布施呢?我們可以藉由自我成長,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人,修學更多的佛法道理利益他人,這就是布施。以自己的知能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的布施行,是人人都可以隨分隨力做得到的。

前行功課與修行
參加水陸法會宜先進行每日定課,將全部身心交給修行。所謂「定課」,是指在每天的同樣時段,做同樣的功課,以培養定力和規律,使身心安定。除了水陸法會的前行功課,個人平日的修行法門或習慣定課,如果時間允許仍可持續,但定課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

若能每天確實做定課,並詳實記錄,從發願、懺悔、迴向等基本修行項目中,養成修行與利他的生活習慣,並於水陸法會的送聖當天普皆迴向,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此外,由於定課也含有發願接引眾生學佛的目的,藉由每日定時定課的用功,使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 並以此清淨心,發願接引歷代祖先及累劫怨親同來無遮大會,親承甘露,同霑法益。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並不是只在本屆水陸法會之前用功,更可作為往後定課修行的參考。

為什麼要做前行功課
夫一切懺悔行法。悉須作前方便。所以者何。若不先嚴淨身心卒入道場。則道心不發,行不如法。無所感降。

──智者大師《法華三昧懺儀》

天台智者大師提到,修持任何法門都需要做前行功課,如果不先嚴淨身心,做好參加法會的準備工作,就匆忙進入道場,則身心不易安定,行持不易如法,修行也不易有所成就。

因此,在參加法會前,透過前行功課的用功,使身、口、意三業清淨,並以此清淨的身、口、意,虔誠恭敬供養三寶,累積修行所需的資糧及福報,莊嚴修行道場。同時經由反省生起慚愧心,進而向諸佛菩薩懺悔過錯,且發願精進用功,使自己身心清淨沒有障礙、煩惱,成就參與法會修行的目的。

此外,聖嚴師父曾開示,佛教徒有三項基本的修行項目──懺悔、發願、迴向。這三項基本修行項目,也都是參加水陸法會的重要功課。

懺悔,就是坦誠地面對自己,反省自己過去、現在犯下的過失,懇切懺除無始以來的的一切罪業,才能獲得內心的清淨、安定。

發願,則包含了祈願、許願、還願,祈願是為眾生祈福,祈求眾生幸福、平安、健康、快樂;許願是為一切眾生的平安、幸福,而許一個「大願」,願眾生慈悲而不瞋恨、不貪心;許願之後要還願,就是盡心盡力為眾生福祉而奉獻。

經由這樣的心願和行動所產生的功德,要迴向給大眾,共同成就大眾的幸福。

如何做前行功課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主要包含兩大部分「開啟自性大悲」與「祈願眾生離苦」,分別代表菩薩行的兩個主要方向:「自利」與「利他」,修行者應同時兼顧不可偏廢。

開啟自性大悲─自利
(一)早、晚定課
儀程蘊含著「歸敬三寶」、「發願」、「懺悔」、「迴向」等項目,雖然很簡易,但都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二)各壇前行功課
依照「各壇建議前行功課內容」(詳見附錄二)選擇一項或全部,若時間不允許,以參加該壇之前行功課為主。

(三)個人定課
個人平日的修行法門或習慣定課,例如:
 1.每天持〈大悲咒〉二十一遍。
 2.或每天禮佛一百拜。
 3.或每天禪坐十五分鐘。

祈願眾生離苦─布施
例如:
 1.每天跟一個人分享「心五四」。
 2.或每天關懷幫助三位需要幫助的人。
 3.或每天幫助五個人微笑。
 4.或每天跟一個人分享節能減碳觀念或吃蔬果的益處。

詳實記錄每日功課及心的對話

在「心的對話」這一欄,可留下當週的實踐心得或自我勉勵的話。

回向
聖嚴師父說:「回向的意思是:1.回己向人,2.回小向大,3.回有限向無限,4.回有漏向無漏。做任何好事,不論是無形的、有形的,為己的、為人的,均有功德。如果認為該功德只應歸於自己,功德便很有限,因為個人是一個非常有限的存在。相反地,如果把功德回向給一切人,其功德將是無限的大了;如果做了功德而不執著功德,便是做的無漏功德。

《維摩經》中有一個無盡燈的譬喻:點燃自己的一盞油燈,那照明度是很小的,如能主動去點燃別人或被動的讓別人來點亮他們的燈,那麼燈燈相傳相續,點亮的燈越多,照明度越強,照明的範圍也越大,終究使大家都能得到光明。

能為需要的人做個祈禱和回向,也是助人。雖僅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佛號,但我們相信:只要有心,諸佛菩薩確實有感應。「眾生有盡,我願無窮」,便是菩薩所發的大悲願心,又名:「大菩提心。」

讓我們以虔敬的心,將一切善法功德普皆回向,匯集分分善念,成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