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會受因果之報,聖人亦會受因果之報,只是凡夫聖人各受果報,心境各有不同,聖人解脫,凡夫未解脫,凡夫受果報心不甘情不願,怨天又尤人,受果報心情激盪,起伏不定,不知果報是自作自受,無因則無果,果由因來而,何必當初呢?這是凡夫受果報的心情。
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何謂 三分科經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名數)晉道安,初科節諸經而立三分。及後親光之佛地論來,果有三分之說。
由是諸經皆科三分:
一、序分,起本經之由序因緣也。中有通序別序之二。
通於諸經曰通序,局於本經曰別序。
二、正宗分,正為本經之所說也。
三、流通分,舉本經之利益勸正說之流通也。
見法華文句一。佛地論之三分:一、教起因緣分,二、聖所說分,三、依教奉行分。
◎佛光電子大辭典
又作一經三段。乃將一經論分為三部分解釋。
一般依該經論內容而作適度之區分者,稱為科文。通常皆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故稱三分科經。
(一)序分,又作序說、教起因緣分。即述說一經教說產生之由來。
(二)正宗分,又作正宗說、聖教正說分。即論述一經之宗旨,正顯聖教所說法門。
(三)流通分,又作流通說。乃敘說受持本經之利益,復勸眾等廣為流傳,使流通久遠,令末世眾生依教奉行。
三分科經之說,創始於東晉道安,盛行於劉宋以後。
〔佛地經論卷一、仁王般若經疏卷上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四、法華義記卷一〕
(參閱「科文」3923)Page: p531
◎明,一如《三藏法數》字庫
三分科經===出法華經文句
三分者,分即分限。謂諸經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晉道安法師判節諸經,皆具三分。爾後親光論自西天傳至此土,果有三分之說。是故諸經皆以三分而科節也。(親光論者,謂親光菩薩所造之論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別序。通序者,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俱。此是通序。以一切經初同有此序,故名通也。別序者,蓋佛說經,必有由致。如楞嚴經由阿難遭摩登伽幻術之緣,佛因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故說是經,是名別序。而言別者,以諸經所說,各有緣起不同,故名別也。雖分通別,總名序分。
〔二、正宗分〕,宗即主也,亦要也。蓋佛說經,必以正說為主;又正明一經要義故也。如楞嚴經第一卷,從阿難見佛,頂禮悲泣,下徵心辨見,分別真妄,會萬法歸如來藏,乃至說咒立壇,遠離魔事,令阿難大眾除惑證道,至第十卷,重研五陰,知有涅槃,不戀三界等。此是一經正說,故名正宗分。(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流通分〕,流則不滯,通則不壅。謂正說既陳,務傳後世,利益眾生,用使正法之源流通而不壅也。如楞嚴經,自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至作禮而去。此乃較量持經福勝,勸讚讀誦,流傳無盡,故名流通分。(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碼瑙、赤真珠也。
Page: 出法華經文句
(名數)晉道安,初科節諸經而立三分。及後親光之佛地論來,果有三分之說。
由是諸經皆科三分:
一、序分,起本經之由序因緣也。中有通序別序之二。
通於諸經曰通序,局於本經曰別序。
二、正宗分,正為本經之所說也。
三、流通分,舉本經之利益勸正說之流通也。
見法華文句一。佛地論之三分:一、教起因緣分,二、聖所說分,三、依教奉行分。
◎佛光電子大辭典
又作一經三段。乃將一經論分為三部分解釋。
一般依該經論內容而作適度之區分者,稱為科文。通常皆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故稱三分科經。
(一)序分,又作序說、教起因緣分。即述說一經教說產生之由來。
(二)正宗分,又作正宗說、聖教正說分。即論述一經之宗旨,正顯聖教所說法門。
(三)流通分,又作流通說。乃敘說受持本經之利益,復勸眾等廣為流傳,使流通久遠,令末世眾生依教奉行。
三分科經之說,創始於東晉道安,盛行於劉宋以後。
〔佛地經論卷一、仁王般若經疏卷上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四、法華義記卷一〕
(參閱「科文」3923)Page: p531
◎明,一如《三藏法數》字庫
三分科經===出法華經文句
三分者,分即分限。謂諸經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晉道安法師判節諸經,皆具三分。爾後親光論自西天傳至此土,果有三分之說。是故諸經皆以三分而科節也。(親光論者,謂親光菩薩所造之論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別序。通序者,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俱。此是通序。以一切經初同有此序,故名通也。別序者,蓋佛說經,必有由致。如楞嚴經由阿難遭摩登伽幻術之緣,佛因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故說是經,是名別序。而言別者,以諸經所說,各有緣起不同,故名別也。雖分通別,總名序分。
〔二、正宗分〕,宗即主也,亦要也。蓋佛說經,必以正說為主;又正明一經要義故也。如楞嚴經第一卷,從阿難見佛,頂禮悲泣,下徵心辨見,分別真妄,會萬法歸如來藏,乃至說咒立壇,遠離魔事,令阿難大眾除惑證道,至第十卷,重研五陰,知有涅槃,不戀三界等。此是一經正說,故名正宗分。(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流通分〕,流則不滯,通則不壅。謂正說既陳,務傳後世,利益眾生,用使正法之源流通而不壅也。如楞嚴經,自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至作禮而去。此乃較量持經福勝,勸讚讀誦,流傳無盡,故名流通分。(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碼瑙、赤真珠也。
Page: 出法華經文句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電子書] 弟子規
一、電子書檔案格式: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795KB。
二、來源版權說明:
1、來 源:法鼓山網路共修。
2、原始來源:明倫月刊資訊
三、補充說明:
1、手機版恭讀不便,請以電腦版恭讀。
2、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典籍閱讀] 弟子規全文與簡說
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本書的形式,採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組而成。全書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個字,很容易背誦。這本書的內容顯然是根據《論語》中孔子的一段話「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來。
內容分為五大段:一、總敘。二、入則孝出則弟。三、謹而信。四、汎愛眾而親仁。五、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本書以此為綱目,從日常生活中訂出切實可行的生活規範,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所以稱為《弟子規》。
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每個人讀了這本書,想來都會深深地警覺反省吧!
我們學習《弟子規》,想要對書中內容產生興趣,感受經典的作用,首先,要以珍重心來讀誦,不可輕忽念過,因為這是從至聖先師孔子的口中說出來的「聖言量」。聖言量是聖人親自體驗出來的智慧,不是作作文章,修飾一番的言語。我們只要肯依著聖人的話來練習實行,就一定會有莫大的好處。以下就分段來解釋。
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本書的形式,採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組而成。全書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個字,很容易背誦。這本書的內容顯然是根據《論語》中孔子的一段話「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來。
內容分為五大段:一、總敘。二、入則孝出則弟。三、謹而信。四、汎愛眾而親仁。五、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本書以此為綱目,從日常生活中訂出切實可行的生活規範,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所以稱為《弟子規》。
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每個人讀了這本書,想來都會深深地警覺反省吧!
我們學習《弟子規》,想要對書中內容產生興趣,感受經典的作用,首先,要以珍重心來讀誦,不可輕忽念過,因為這是從至聖先師孔子的口中說出來的「聖言量」。聖言量是聖人親自體驗出來的智慧,不是作作文章,修飾一番的言語。我們只要肯依著聖人的話來練習實行,就一定會有莫大的好處。以下就分段來解釋。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法寶經典]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一、電子書檔案格式: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190MB。
二、來源與版權說明:
1、出版社:世樺出版社。
2、來 源:法鼓山。
三、補充說明:
1、手機版恭讀不便,請以電腦版恭讀。
2、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四、其它連結:
1、[經典釋義] 淨空法師講述:六祖壇經講記
[經典釋義] 金剛經說什麼?
[經典釋義]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老師講述
段落快速連結(點擊段落跳轉)
金剛經說甚麼開始、
第 一 品 法會因由分、第 二 品 善現啟請分
第 三 品 大乘正宗分、第 四 品 妙行無住分
第 五 品 如理實見分、第 六 品 正信希有分
第 七 品 無得無說分、第 八 品 依法出生分
第 九 品 一相無相分、第 十 品 莊嚴淨土分
第 十一 品 無為福勝分、第 十二 品 尊重正教分
第 十三 品 如法受持分、第 十四 品 離相寂滅分
第 十五 品 持經功德分、第 十六 品 能淨業障分
第 十七 品 究竟無我分、第 十八 品 一體同觀分
第 十九 品 法界通化分、第 二十 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第 三十 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總結論。
南懷瑾 老師講述
段落快速連結(點擊段落跳轉)
金剛經說甚麼開始、
第 一 品 法會因由分、第 二 品 善現啟請分
第 三 品 大乘正宗分、第 四 品 妙行無住分
第 五 品 如理實見分、第 六 品 正信希有分
第 七 品 無得無說分、第 八 品 依法出生分
第 九 品 一相無相分、第 十 品 莊嚴淨土分
第 十一 品 無為福勝分、第 十二 品 尊重正教分
第 十三 品 如法受持分、第 十四 品 離相寂滅分
第 十五 品 持經功德分、第 十六 品 能淨業障分
第 十七 品 究竟無我分、第 十八 品 一體同觀分
第 十九 品 法界通化分、第 二十 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第 三十 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總結論。
訂閱:
文章 (Atom)
標籤雲
公案故事
(10)
心靈文庫
(39)
地藏三經
(3)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1)
佛教資料
(31)
典籍閱讀
(7)
東方三聖
(1)
法師開示
(40)
法會活動
(17)
法緣影音
(12)
法器介紹
(6)
法寶經典
(33)
阿閦佛
(1)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9)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3)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7)
南無阿彌陀佛
(3)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6)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4)
修行儀軌
(5)
參訪路線
(1)
參閱學習
(3)
唯識學
(1)
探討釋疑
(7)
教學說明
(30)
準提法
(4)
經典釋義
(20)
經咒法寶
(8)
經咒唱誦
(6)
經咒釋義
(4)
電子書
(11)
電腦工具
(1)
綜合整理
(13)
儀規行儀
(3)
諸佛名號
(3)
禪修系列
(4)
藥師法
(2)
辭義淺釋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