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法師開示] 淨空老法師2月25日重要開示
基本的戒條不能違犯。處世待人接物,一定要記住:謙虛,決定不犯自贊毀他,自己讚嘆自己、毀謗別人,是《菩薩戒經》重戒,《梵網菩薩戒經》裡頭有,瑜伽戒本裡面不但有,擺在第一條。決定不可以自贊毀他,我們自己要做。
但是有一些同學,對法師恭敬讚揚贊過頭了,說這個法師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佛再來的,這個不可以,這個太過分了!過分就是造罪業,那不是讚嘆,那是造罪!自己造罪法師跟著你受牽連,也要受罪,這自害害他!我相信誰都不願意做的,但是這些事情明知故犯,或者你真的不知道,我讚嘆老師還會錯嗎?我把老師比成“阿彌陀佛”,我們講經也常常是這麼說法,要看一切眾生,統統都是阿彌陀佛。這不是指一個人。像海賢老和尚,有一天晚上燒香,燒了十幾支香,都插在香爐上插滿了。第二天有人問他,師父你怎麼燒這麼多香?他告訴人,我昨天晚上睡覺之前,看到床上床下門裡門外都是阿彌陀佛,所以燒那麼多香。那是稱讚眾生沒有問題,不能說我是阿彌陀佛,這不可以,這大妄語!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這都不可以,千萬不要做這個事情!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法會活動]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消災、祈福、超薦法會)
日期:國曆 104 年 4 月 11 日
農曆 2 月 23 日
農曆 2 月 23 日
時間:早上 08 : 30 開始誦經。
(慈悲三昧水懺)
(慈悲三昧水懺)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欲參加法會者請儘早報名,連絡方式如下: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補充:詳細參訪路線及方式說明請點我。
關於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
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是唐朝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補充:詳細參訪路線及方式說明請點我。
關於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
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是唐朝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辭義淺釋] 四大、四相
四大
《三藏法數》(明‧一如等集註)
(出圓覺經)四大者,謂人之身,攬外地水火風四大,而成內身四大。因對色香味觸四微,故稱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堅礙為性。謂眼耳鼻舌身等名為地大,若不假水,則不和合。經云:髮毛爪齒、皮肉筋骨等,皆歸於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潤濕為性。謂唾涕津液等名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經云: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熱為性。謂身中煖氣,名為火大。若不假風,則不增長。經云:煖氣歸火。是也。
〔四、風大〕,風以動轉為性。謂出入息及身動轉,名為風大。此身動作,皆由風轉。經云:動轉歸風。是也。(動轉歸風者,凡身動轉皆屬風也。)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辭義淺釋] 習氣、習氣果是什麼意思?
佛教徒常常說習氣,要把習氣改掉,什麼是習氣呢?又習氣果代表什麼涵義?
請參考下面整理。
習氣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乘之妄惑,分現行與種子及習氣三者,既伏惑之現行,且斷惑之種子,尚有惑之氣分而現惑相,是名習氣。舍利弗既斷瞋惑之種子,而動則怒氣如摧,是瞋惑習氣尚存之現證,三乘中聲聞全不斷之,緣覺稍侵害之。佛全斷之。述記二末曰:「言習氣者,是現行氣分薰習所成,故名習氣。」
《佛學常見辭彙》
壞習慣。
請參考下面整理。
習氣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乘之妄惑,分現行與種子及習氣三者,既伏惑之現行,且斷惑之種子,尚有惑之氣分而現惑相,是名習氣。舍利弗既斷瞋惑之種子,而動則怒氣如摧,是瞋惑習氣尚存之現證,三乘中聲聞全不斷之,緣覺稍侵害之。佛全斷之。述記二末曰:「言習氣者,是現行氣分薰習所成,故名習氣。」
《佛學常見辭彙》
壞習慣。
訂閱:
文章 (Atom)
標籤雲
公案故事
(10)
心靈文庫
(39)
地藏三經
(3)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1)
佛教資料
(31)
典籍閱讀
(7)
東方三聖
(1)
法師開示
(40)
法會活動
(17)
法緣影音
(12)
法器介紹
(6)
法寶經典
(33)
阿閦佛
(1)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9)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3)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7)
南無阿彌陀佛
(3)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6)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4)
修行儀軌
(5)
參訪路線
(1)
參閱學習
(3)
唯識學
(1)
探討釋疑
(7)
教學說明
(30)
準提法
(4)
經典釋義
(20)
經咒法寶
(8)
經咒唱誦
(6)
經咒釋義
(4)
電子書
(11)
電腦工具
(1)
綜合整理
(13)
儀規行儀
(3)
諸佛名號
(3)
禪修系列
(4)
藥師法
(2)
辭義淺釋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