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來常常聽到幾位蓮友們談及到,某經典是否屬於僞經或來源出處的問題...等等,所以整理資料供大家參考,不過即便如此還是必須表明,法門派系之多,在此並非要製造對立,同時也並非寺方之立場,有任何問題別忘了還是要請教師父,避免個人理解上的錯誤,有如八萬四千種法門,卻僅只是簡單解讀成法門數量,所以雜亂修學,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卻不解八萬四千種人與病,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資料方便了解參考的同時,別忘了請教師父,聽聽大德、善知識們的建議,以下整理提供給有智慧的各位參考。
大正新脩大藏經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23/T55n2154.pdf
《開元釋教錄》共二十卷,唐朝智昇法師(西元669-740年)撰。是一部佛教典籍的目錄學著作。以三藏經論編為目錄。不分門目,但以譯人時代為先後。起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開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載,中間傳經緇素總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聖教,及聖賢集傳,併及失譯總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為二錄:一曰總括群經錄。皆先列譯人名氏,次列所譯經名卷數,及或存或佚。末為小傳。凡九卷。其第十卷,則歷代佛經目錄四十一家。一曰別分乘藏錄。分為七目。各以經論類從,辨別存亡真偽,及刪併重修之類,凡八卷。其十九二十卷,則大小乘經論入藏目錄也。見四庫提要。縮刷藏經緣起曰:「唐太宗開元十年,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目錄二十卷,詮次經律論及諸師撰述,五千四十八卷。以千字文定函號,是大藏定數之始也。爾來歷朝,大藏詮次,以開元錄為模範。」
《開元釋教錄》,略稱《開元錄》,又作《開元目錄》、《智昇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五冊。凡二十卷,唐代智昇撰。是一部佛經目錄專書。該書詳錄後漢明帝永平十年(67)至開元十八年,凡六百六十四年間,傳譯至中國之大小乘經律論三藏、賢聖集傳,及失譯缺本等,共收錄5048卷。此錄為經錄中最完備者,宋藏以下諸藏皆依准之;又古來凡言及翻譯經典之書,亦皆以此錄為標準。
此目因為編纂具有條理,並附譯人小傳,故自來為考證家所重視。清朱葬尊撰〔經義考〕,核其體例,與此錢多相符合,是否規仿或為闇合,雖乏資料可以確定,然研究中國目錄學之發展者,固宜參考釋典目錄,應為學者所共識。
關於法師
智昇法師,唐代僧人。開元中居長安西崇福寺,精通律學,擅長文史。開元28年圓寂,享年72歲。所撰〔開元釋教錄〕為今存世佛教目錄之最早者,〔四庫全書總目〕予以著錄。夙有出家弘揚大教之志,兼學大小二乘,尤善毗尼,又博通古今史實。曾閱聶道真、道安以下,至明佺、道宣等所撰諸經錄,欲訂補其差謬不備之處。唐開元十八年(730年),於長安西崇福寺東塔院撰《開元釋教錄》二十卷。前十卷為總錄,著錄從後漢到唐開元十八年(730年)所譯、所撰佛教經典,附以譯人小傳以及歷代所撰經錄。後十卷為別錄,分別為有譯有本錄、有譯無本錄、刪略繁重錄、補闕拾遺錄等,智昇將當時搜集到的、並經他甄別的1760部5048卷經作為規範的正經,並分為480帙。從不同角度,把各種佛典組織在一個統一的體系中。
其他著作有《開元釋教錄略出》四卷(即前錄中《有譯有本錄》的簡目)、《續大唐內典錄》一卷、《續古今譯經圖紀》一卷、《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集諸經禮懺儀》二卷等。寂年、世壽均不詳。
開元年間,佛教東漸已700多年,東傳的佛經(包括經、律、論)也有千餘部,有關佛經的目錄(亦即通常所說的「經錄」)也有六七部。但這些經錄考證不精,疏闕甚多。有真偽莫辨,致令混雜者;也有因歲月遷移,經卷增減而致令捲軸參差,登錄失實者。凡此等等,都亟須及時補充修正。
開元年間正是唐朝鼎盛時期,也是中國佛教空前活躍時期,佛教的各宗各派互爭短長,對於佛教典籍的研究也不斷深化,智昇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集眾家目錄之大成,訂其訛誤,補其闕漏,並吸收當代經典研究的最新成果,經多年的努力,終於編成對後代產生巨大影響的劃時代的經錄。
在現存許多佛教經錄之中,以《開元釋教錄》最為精詳。歷代的佛教「大藏經」, 多以《開元釋教錄》目錄為基礎依據。
關於篇目構成與內容參考
本錄內容分兩大部分,一為總錄,即總括群經錄。二為別錄,即分別乘藏錄。
一、總括群經錄 (巻1 - 巻10)
1古今諸家目錄 (巻10)
二、別分乘藏錄 (巻11 - 巻20)
1有譯有本錄
2有譯無本錄
3支派別行錄
4冊略繁重錄
5補闕拾遺錄
6疑惑再詳錄
7偽妄亂真錄
8大乘入藏錄
9小乘入藏錄
一、總錄:以譯人為主,分十九個朝代出譯的經籍記錄。
第一卷後漢、魏兩錄,第二卷吳、西晉兩錄,第三卷東晉、苻秦兩錄,第四卷姚秦、西秦、前涼、北涼四錄,第五卷劉宋錄,第六卷齊、梁、元魏、高齊四錄,第七卷北周、陳、隋三錄,第八、九兩卷唐錄。每錄都先記朝代、都城、帝系、年號、譯家(兼及作家)人數,所譯(兼及所撰集)的典籍部數卷數,並註明存缺。然後再按譯人(及撰人)詳細記載所譯(和所撰集)的典籍、名題、卷數、譯時、譯地、筆受潤文者、單重譯等,及各人小傳,一十九代一共有一百七十六人。還列有失譯的經,附在每一朝代錄之末。
總錄末卷即第十卷,載歷代佛經目錄,分二類:一為古目錄,從《古經錄》至《眾經都錄》共廿五家,依長房、《內典》兩錄僅列各古錄名目。二為新目錄,從《眾經別錄》至《大唐內典錄》共十六家,詳述內容,重要的還略加批評,指出它的缺點。
二、別錄:以經典為主,分七類:
1《有譯有本錄》(附失譯有本),從卷第十一至十三,共三卷。其中包括三錄:
第一是《菩薩三藏錄》,這就是菩薩契經藏(即大乘經藏)、菩薩調伏藏(即大乘律藏)和菩薩對法藏(即大乘論藏)。
第二是《聲聞三藏錄》,這就是聲聞契經藏(即小乘經藏)、聲聞調伏藏(即小乘律藏)和聲聞對法藏(即小乘論藏)。
第三是《聖賢傳記錄》,內包含有贊佛、明法、僧行、護法、外宗五類的撰集,而以梵本翻譯的放在前面,中國撰述的放在後面。三大類共計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2《有譯無本錄》(附失譯缺本),卷第十四、十五共二卷。這就是大小乘三藏經典及聖賢集傳名存本闕的目錄,此錄的分類法也和前一錄相同。合計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3《支派別行錄》,卷十六,一卷。這是從大部中抄出一向單獨流行的大小乘三藏經典及聖賢集傳的目錄。合計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4《刪略繁重錄》,卷第十七上半卷。這是各經錄里同本異名或廣中略出誤為別種,而實際應該刪去的各書目錄。共一百四十七部,四百零八卷。
分為四類:
第一是《新括出別生經》,即從大部譯典中抄出而舊錄誤為獨立翻譯的。
第二是《新括出名異文同經》,即異名同本的經典而舊錄誤為是別本的。
第三是《新括出重上錄經》,同一本經而舊錄數處重出的,如真諦譯《攝論釋》十二卷與《攝論》十五卷內容相同而分卷不同,舊錄即誤為別本等。
第四是《新括出合入大部經》,合部和零本重出的,如《合部金光明經》是揉涼、陳、隋三種譯本而成的。合部本既已入藏,前三種譯本即是重出本。
5《補闕拾遺錄》,卷第十七下半卷。凡舊錄(主要是《大周錄》)闕載或新譯未及入藏的,今都另為目錄(這些書並都編入現定入藏錄)。共三百零六部,一千一百一十一卷,按照舊譯大乘經律論,小乘經律及賢聖集傳;新譯大乘經律論,小乘經律及賢聖集傳;戒律羯磨;此方撰集傳記的次第分別編錄。
6《疑惑再詳錄》,卷第十八上半卷。記載真偽可疑尚待考定的經典,共十四部,十九卷。其中如《毗羅三昧經》等八部九卷,舊錄本編在偽妄,《大周錄》附入正經,今以為有再研究的必要。此外,還有《法社經》等六部十卷皆內容可疑,均須再詳。
7《偽妄亂真錄》,卷第十八下半卷。記錄後人隨意編造偽撰的經典,共三百九十二部,一千零五十五卷,分為十三類:第一,《開元釋教錄》新編的偽經,這一類以前諸錄均未記載,是智昇新加搜集的。第二,苻秦釋《道安錄》中的偽經。第三,梁釋《僧祐錄》中的偽經。第四,蕭齊釋道備偽撰經。第五,蕭齊僧法尼誦出經。第六,元魏孫敬德的夢授經。第七,梁沙門妙光的偽造經。第八,隋《開皇眾經錄》中的偽經。第九,隋《仁壽眾經錄》中的偽經。第十,《大唐內典錄》中的偽經。第十一,《大周刊定錄》中的偽經。第十二,隋沙門信行的《三階集錄》。第十三,各種名濫真經或雜揉異義的偽抄經。
卷十九為大乘經律論入藏錄,卷二十為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傳入藏錄,以上入藏的總計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這和《有譯有本錄》內容相同,但計部數有異),四百八十帙。
總別二錄的內容,大略如上。總錄完全依照僧祐的《出三藏記集》、費長房 《歷代三寶紀》的歷代錄,以及道宣《大唐內典錄》的《歷代眾經傳譯所從錄》,第十卷仿照《內典錄》的《歷代所出眾經錄目》而作,並無創例。惟別錄中分類最詳,創例頗多,為本書的精彩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