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八關齋戒為一日一夜,遵守如下八種清淨戒律: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泆,不妄語,不飲酒,不著華鬘香油塗身、不歌舞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
據《優婆夷墮舍迦經》,因在家信眾為經營家計,不能長時間受持戒律,為了有心精進的在家眾,所以佛陀特別制定此一律儀。
一、不殺生。同五戒。
二、不偷盜。同五戒。
三、不淫。因為居住於寺院,此指徹底禁慾,而與五戒中的不邪淫略有不同。
四、不妄語。同五戒。
五、不飲酒。同五戒。
六、不眠坐華麗之床。
七、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觀聽歌舞。
(有時拆為二戒:不香花鬘嚴飾其身為一戒,不歌舞觀聽為一戒。)
八、不非時食(持齋)。
一日只能用一餐,時間只限於日出至中午,在期間之外則不再進食(過午不食)。
時間:
八關齋戒受持的時間是一日一夜,一般都在每月六齋日受持,即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如逢小月,可改為廿八、廿九日),但也可以由信徒自行決定時間。每逢齋日,在家弟子到寺院裏來,受一日一夜的八支淨戒。受過八關齋戒的在家弟子,稱為一日一夜優婆塞、一日一夜優婆夷。又可名為優波婆沙,譯義為「近住」,是近阿羅漢而住的意思。
八關齋戒又名「近住律儀」。
受了八關齋戒,與「律儀」非常地接近,所以稱之為「近住」。
「近住」有三種意義:
受五戒稱之為近事,如優婆塞為近事男,優婆夷為近事女。
「近事」,「事」就是事奉三寶。受八關齋戒稱為「近住」,就是與三寶愈來愈接近。
意義有三:
第一,近阿羅漢住,阿羅漢是解脫生死的聖者,受此八戒,即是隨順修學阿羅漢法,此人不久即將證得阿羅漢果,所以稱為「近阿羅漢住」。
第二,近盡壽戒住,與清淨戒、解脫戒近住。解脫戒即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皆是出家所秉之戒,盡形壽受持。今受行八戒雖是一日一夜戒,然此是在家二眾暫時出家之法,可謂出家受戒之聖因,近住於盡形壽的清淨三業,故云「近盡壽戒住」。
第三,近時而住,時,指時間,近時,就是靠在這個時間而住;八戒是為日夜戒,就是一日一夜,近住一天一晚,以助戒行之日,故云「近時而住」。所以,八關齋戒有這三種意義。
八關齋戒亦名「長養律戒」、「長養律儀」。所謂「長養」,就是我們的戒行、資糧慢慢成長、慢慢養成。人的根機有上根、中根、下根,中、下根的戒根薄少,受了八關齋戒令其增長善根,或令在家學佛者薰習、長養出家之善根,故又名「長養律儀」。
補充:
佛法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法的根據,有其法源,並非隨意制定的。為什麼八關齋戒要在六齋日受持,而不是選擇其他的時間?
《大智度論‧卷十三》記載了六齋日受持八戒的由來,因為這六天當中「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時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為齋。」那個時候沒有八戒,只是一日過午不食就是善法。以後佛出世時,說得更為詳細,「後佛出世,教語之言: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諸佛未成佛之前,也是持守八關齋戒,所以八關齋戒的功德,可以到最高的境界──涅槃。
什麼是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者不生,槃者不滅,不生不滅謂之涅槃」,「涅者不生」,不生指煩惱不生,心當中的煩惱漏盡了。「槃者不滅」,因為不生,所以就沒有滅亡的現象。因此,要如何了生死?人生下來,這種生死的果報已經現前,這個生死是沒辦法了的。真正要了生死,就是在我們這一念心當中。這念心念念遷流,有生有滅。從早上一直到晚上,念頭不斷地生生滅滅,白天有生滅,晚上睡著了也有生滅。有生有滅,就有生死;沒有生滅,就沒有生死。我們一天有八億四千萬個念頭在心當中生生滅滅,在心當中流轉不息,所以就有煩惱、憂愁、悲哀,就會造業。由於心當中有很多念頭,到了晚上還會作夢,作夢就是因為念頭還在生、還在滅。
受了八關齋戒,一直達到聖者──佛的境界,心當中完全得到解脫、完全得到清涼,就稱為涅槃境界。「十方諸佛入大涅槃」,想要入涅槃,必須從現在開始慢慢觀照,才能證到涅槃,不是死了以後才有涅槃。所以,從持守八關齋戒開始,慢慢用功,在日常生活中檢討反省、誦經、打坐,以種種方便降伏我們心當中的煩惱,增長善根,到最後,心完全清淨、解脫,就像一潭止水一樣,沒有一點波浪;就像一片明鏡,不落一點灰塵,就稱之為大涅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一如。寂,就是寂滅不動,這念心完全不動了。這個覺性清清淨淨,就像一片鏡子一樣,相來則現,相去則無。
一般人不了解,聽到「涅槃」兩個字,就心生恐懼,以為涅槃就是等於死了。事實上,涅槃是指修行的境界,這念心達到完全清涼、得到解脫,一切煩惱統統漏盡。透過修行,我們現在就能夠得到這一個境界;現在不修,死了以後也沒有。所以,修就是開始,八關齋戒就是一個入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