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寺 〒 站務公告 ::
1、參訪方式、地圖路線!
2、本站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瀏覽器。
3、本寺為清靜佛寺,謝絕乩童...等,入內辦事。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五明,何謂五明?



五明
,何謂五明呢?
請參見下方整理




五明梵文:Pañcavidyā)源於古印度婆羅門傳統,後被佛教接受,指五門學科。《瑜伽師地論》卷38說五明是「一切菩薩正所應求」。
  • 聲明 śabda vidyā:語言、語言學、訓詁學、文學等,即語言表達及書寫、著述能力。
  • 內明 adhyātma vidyā:教理學、哲學,為五明之首,對佛教徒而言,即經律論三藏。對已證實相的菩薩,內明既利自己修行,又可幫助他人開悟。
  • 因明 hetu vidyā:邏輯學、論辯術,已證內明的菩薩,可以藉此辯駁外道的異論,令未相信佛法的人相信,令已相信的人信仰更加堅定。
  • 醫方明 cikitsā vidyā:醫學、藥學乃至禁咒等,可助強身健體,並醫治別人的色身病苦,拯救眾生。
  • 工巧明 śilpa-karma-sthāna vidyā:藝術、科學、工藝、農業等,即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藝。
精通五明的學者,可以享有班智達的稱號。
@文摘自WIKI維基



佛道與醫道
文摘錄自中台禪寺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眾生身病、心病的藥方;
所以修學菩薩行,自利又利他中,就要有種種的方便。

  佛法慈心廣大,醫生也是慈心廣大,沒有種族、國家的限制;醫生到任何地方,都受到大眾的歡迎,即使是在戰爭當中,敵人對醫生也很優待,因為醫生基於慈悲心,化解眾生的病痛,所以受社會大眾的尊敬。佛法也是一樣受社會大眾的尊敬,因為佛法是平等、慈悲的,同樣沒有種族、國際的分別、限制。所以,醫道和佛法慈悲、平等的精神是相通的。

  修菩薩道,要向五明處學,即內明、醫方明、工巧明、聲明、因明。

  第一、內明,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念心清楚明白,做什麼事情都不含糊,明是非、善惡、正邪、明自己的本分、明自己的心性,處處都能夠做主,這即是屬於內明的修證。

  「醫方明」,要懂得醫學,醫學能夠解除眾生身體上的病苦,也可以救度眾生心理上的病苦。現在醫學發達,除了物理治療,在身體上醫藥治療以外,也有精神治療的方法。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眾生身病、心病的藥方;所以修學菩薩行,自利又利他中,就要有種種的方便,如醫學的方便,能夠愛護、關照眾生,將其身體上的病痛治癒,無形中就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進一步還要善用佛法的道理,醫治其心理上的疾病,解決眾生的病源。

  「聲明」,會說各種語言。「工巧明」,了解科學、技藝。「因明」,懂得邏輯學。

  若能遍學五明,就能度化各類眾生。


淺談佛教五明 ◎常靜
香港佛教聯合會 610期

  佛陀在佛教經典中,經常會談及五明,並讓弟子鑽研五明,以學得多種技藝。於是五明便成為佛弟子經常提及的名詞。其實,五明並非佛教所專用,它是古印度的五類學科。全稱五明處,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這五明概括了當時所有的知識體系。五明中的前四明是各學派共同的,後一明各學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內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經典教義為內明,婆羅門教則以四吠陀為內明。大乘佛教積極主張利益眾生,以五明為學人所必學的內容,並認為它是圓成佛果的「大智資糧」。本文現對五明作簡要的介紹。
 
聲明
  聲明為印度五明之一。指文字、音韻及語法之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語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構成的學問。義淨說「西方」六歲童子開始學《悉談章》等聲明著作。中國唐代沙門智廣撰有《悉曇字記》,即此類專著。

  有關其要目,《瑜伽師地論》卷十五概分為六項:
(一)法施設建立相,謂聲明為名、句、文身等,及與不鄙陋、輕易、雄朗、相應、義善等五德相應之音聲為體。

(二)義施設建立相,謂所詮之義。即六根、四大種、業、尋求、非法、法、興盛、衰損、受用、守護等十義,及自性、因、果、作用、差別相應、轉等六義。

(三)補特伽羅施設建立相,謂言語之性別。即男、女、中性,及其轉聲之變化。

(四)時施設建立相,謂時之差別。即遠過去、近過去,乃至遠未來、近未來等之變化。

(五)數施設建立相,謂數之差別。即單數、二數、復數等之別。

(六)處所根栽施設建立相,即有關造語、造頌之法。

又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六於解釋處所根栽施設建立時,謂聲明之「根本處所」有四論,即梵王百萬頌、帝釋十萬頌、迦單沒羅仙一萬二千頌、波膩尼仙八千頌;注釋凡五論,即 《字體根栽聲明論》三百頌、《聲明略本頌》一千頌、《八界論》八百頌、《聞釋迦論》一千五百頌、《溫那地論》二千五百頌。
 
聲明在印度一般皆研習之,然於我國則因經論等既皆漢譯,訓詁、文法等與印度大相逕庭,因此,多不行聲明講習。及至唐代,玄奘等傳梵學,加以密教流傳,梵字悉曇之學遂勃興一時,有關之著述亦於焉問世。日本方面,則於日僧最澄、空海等諸師來華,傳悉曇法,其學乃逐漸興盛。

聲明的另一含義是指諷誦吟詠偈頌等。即附音譜,諷詠偈頌、名號等之法。與「梵唄」同義。五明中之聲明系窮究三聲八轉等義,此聲明則專論音曲歌詠之法。蓋歌詠偈頌等,早在印度古吠陀時代即已盛行,而後佛教亦採用其法,佛陀允許比丘作聲唄,但禁止依婆羅門歌詠之法,行引聲誦經。於我國,梵唄之法早已傳入,《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中,《揭舉陳思王感魚山梵聲制唄記》、《支謙制連句梵唄記》、《康僧會傳泥洹唄記》等目和《梁高僧傳》卷十三略述其興行之事實。
 
工巧明

  工巧明又作世工業明、巧業明。指通達有關技術、工藝、音樂、美術、書術、占相、咒術等之藝能學問。為五明之一。可分為二,即:
(一)身工巧,凡細工、書畫、舞蹈、刻鏤等藝能皆是。
(二)語工巧,指文詞讚詠、吟唱等藝能。世間諸工巧皆為無覆、無記法之一種,故又稱為工巧無記。

《瑜伽師地論》卷二將工巧明分為營農、商賈、牧牛、事工、習學書算計數及印、習學所餘工巧業處等六種。同論卷十五則列舉營農工業、商賈工業、事王工業、書算計度數印工業、占相工業、咒業工業、營造工業、生成工業、防邪工業、和合工業、成熟工業、音樂工業等十二種。

《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四則謂,舉凡文辭讚詠、城邑營造、農田、商賈、音樂、卜算、天文、地理等一切藝能皆屬工巧明。
 
醫方明

  醫方明,又作醫明、醫方論。為五明之一。係古印度解說有關疾病、醫療、藥方之學。「明」,即「學」之意。經律之中,有關醫療之記載甚多,尤以律典中,對於瞻病之法,所載甚詳,可視為佛教醫術之重要史料。佛世時之耆婆(仕於頻婆娑羅王)以精通醫術著稱於世,曾多次治愈各種疑難病症,四分律卷三十九即詳載其前後六次之重要治術。

此外,耆婆於平居之時亦常為佛弟子療治疾病。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載有「先體病源」及「進藥方法」二章,其中對於印度古來各種診察投藥之法,歸納為八類,乃所謂「八分醫方」,即:
(一)論所有諸瘡,兼及體內外之瘡毒。
(二)論針刺及頭部之疾病。
(三)論身患,即咽喉以下之疾病。
(四)論鬼瘴,即一般流行病及邪魅所引發之疾病。
(五)論阿揭陀藥,論述遍治諸毒之藥。
(六)論童子病,包括自胎內至十六歲各階段所易患之疾病。
(七)論長命之方法。
(八)論體健力足,即一般保健強身之基礎。  

印度自古以來大多認為飲食過度乃導致疾病之原因,由是自然衍生以斷食、絕食為直接有效療病方法之風習。然於佛教,一般皆認為構成人類身體之地水火風四要素之失調乃疾病產生之主因,故所採用之療病方法自然與單純斷食之法大異其趣。

如佛醫經、修行道地經卷六所說之「四百四病」即是依照人體內四大失調所分類之疾病總稱,經中並舉其病症及對治之法。

另如《摩訶僧祇律》卷十則揭舉服用油脂、酥、蜜等為療病之重要藥材。
大藏經中所收錄有關ZZ醫藥之典籍極多。如《佛醫經》一卷、《醫喻經》一卷、《治禪病秘要經》二卷、《療痔病經》一卷、《囉口縛拏說救療小兒疾病經》二卷、《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一卷、《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一卷、《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卷、《咒齒經》一卷、《咒時氣病經》一卷、《咒目經》一卷、《咒小兒經》一卷等。
 
因明

  因明為五明之一,乃印度之論理學(邏輯學)。
因,指推理的根據、理由、原因;
明,即顯明、知識、學問。

因明,意指舉出理由而行論證之論理學。吾人思索事物時,天生具有一種推演能力,即根據已知事件以比較推演出未知事件。然此種比較推演之過程,若因思路混亂,界說不清,每易導致結論之偏差、顛倒,故須將此類比較推演方法,加以整理歸納,方可論究語言之過失、思索之正偏,從而導入正確之推論,此即為因明之根本要義。

  於印度六派哲學中,尼夜耶派之鼻祖足目乃印度因明之創始者,其事跡今已不詳。然足目之後,印度諸學派皆講求此類論理方法。至佛陀之時,因明之學已頗具系統,佛陀成道後,每每應用因明之法以說法利生,此可見於諸經中所廣泛出現之因明義旨。流入佛教,而為歷代諸論師所沿用演佈之因明,稱為內道因明;佛教以外之諸學派所研習之因明,稱為外道因明。外道因明流傳之史跡較難確悉,內道因明之沿革則較詳實可稽。

  佛陀入滅後七百年頃,龍樹以《方便心論》一書論說內道因明之法。繼龍樹二百年後,彌勒述《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其中第十五卷即為因明論法。其後復有無著繼出,於其所著《顯揚聖教論》卷十中,詳述因明之論議法。其弟世親則著有 《論軌》、《論式》、《論心》三部書,堪稱因明論理規則之集大成者;玄奘至印度留學時曾見此三部書,然未曾攜之返國。至今,世親之著作中,有關因明者,僅存《如實論》一書而已。

佛陀入滅後一千一百年頃,陳那(又稱大域龍)乃繼世親之後,銳意研攻因明,並補前賢之不足,勘正前賢著作之遺誤,遂產生改革之效,使因明真能負起立正破邪之責。

自此,陳那以後之因明,稱為新因明,有關之論師,稱為新因明師;陳那以前之因明,則稱古因明,有關之論師,稱為古因明師。陳那有關因明之著作,據傳多達四十餘種,然今所傳留者,僅有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陳那之弟子商羯羅主,亦畢其一生以窮研因明之奧秘,鑒於其師《因明正理門論》一書之淵深難解,遂著《因明入正理論》一卷以詮釋之,後世佛學界論及因明時,多以此論為依據。

其後,陳那之再傳弟子法稱著有《釋量論》等八部因明著作,使因明學擺脫辯論術之羈絆,使邏輯與知識論之結合更緊密,基礎更穩固。

在我國,唐貞觀三年(629),玄奘自長安啟程赴印度,就學於僧伽耶舍、屍羅跋陀羅、勝軍等諸論師門下。於研習諸學之外,玄奘亦修習因明。後歸返長安,將攜回之梵本因明諸書翻譯成漢文,並口授印度古今因明之梗概予弟子窺基。

其後,窺基註釋商羯羅主之《因明入正理論》,復記載玄奘所授之因明,而成《因明入正理論疏》一書,世稱因明大疏。其時,另有淨眼、神泰、文備、文軌、靖邁等諸學者輩出。窺基之後,弟子慧沼著《因明義斷》、《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各一卷,以研判窺基等諸師之註解。未久,智周著《因明入正理論疏前記》三卷、《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二卷,以析解因明大疏之文句義理。其後復有道邕、太賢等人,相繼恢宏我國因明之學。

然至元、明以降,因明大疏佚失,復因國人治學,每側重於修齊治平之實踐、實用,與心性理氣之玄思,乃至經書章句之繁瑣註解、枝節考證,而疏於有關名理辨析之研學發揮,故數百年間,因明之流傳越趨衰微。直至晚清,楊仁山於日本復得因明大疏,刻板流通,研習因明之風漸蘇。民國以來,呂澂、虞愚、唐大圓、周叔迦、法峰、陳大齊等碩學蔚起,著解講說,並博採西方邏輯名辯歸納諸術,互資參證,廣為推介,因明之學遂得因應時代學風而繼傳不墜。  
 
內明

  內明又作內術、內明處,即佛學,指釋迦的言教,包括菩薩藏和聲聞藏兩類教典。五明之一。相對於「聲明」、「工巧明」等學藝,而專心思索佛所說五乘因果之妙理,即指形而上之學問。然印度外道婆羅門教徒亦各以其所宗稱為內明。
據《瑜伽師地論》卷十三《聞所成地》的解說,「內明處」略有四種相:
(一)由事施設建立相(指經、律、論的建立);
(二)由想差別施設建立相(指佛教專有名相的建立);
(三)由攝聖教相(指解釋佛教教義的理論);
(四)由佛教所應知處相(指佛教所應知道的法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