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寺 〒 站務公告 ::
1、參訪方式、地圖路線!
2、本站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瀏覽器。
3、本寺為清靜佛寺,謝絕乩童...等,入內辦事。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綜合整理] 基本佛法

基本佛法

目錄:(快速分段跳躍)
 壹、皈依三寶
 貳、受持五戒
 叁、布施供養
 肆、世間
 伍、輪迴
 陸、四惡趣
 柒、二善趣
 捌、聽聞佛法的八難
 玖、三十種波羅蜜
 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壹、皈依三寶:

    三寶的意義是;佛寶指釋迦佛;法寶指佛所說之法,包括四聖諦、八正道、
  十二緣起等戒定慧學;僧寶指跟隨佛修行的信徒,有出家五眾;比丘、比丘尼、
  式叉摩那、沙彌和沙彌尼,及在家二眾;優婆塞和優婆夷。

  為了度生死苦海,我們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為了消除我們過去世所造的身口意的惡業。
  為了累積功德,願得長壽,健康,免於險難。我合掌額前啟請、敬禮、凝視、
  頂禮三寶。

  願以此五體投地禮敬三寶的功德,使我能:

 一、不生在四惡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二、免於三劫:饑荒、瘟疫、戰亂。

 三、不遇八非時
   生於地獄、生於畜生、生於餓鬼阿修羅、生於長壽梵天無想天無色界、生於
   邊地無僧尼和優婆塞優婆夷、生為具邪見者、生為愚痴人、生為有智者但佛
   未生人間。

 四、免除五敵:泛濫、火災、獨裁者、盜賊、和不喜的繼承人。

 五、免除四厄:生於惡道、諸根殘缺、生在惡王時、缺乏智慧。

 六、免除五損失:失親人、失財富、失健康、失戒、失正見。

 七、免除九十六或九十八病
   眼視疾、耳聞疾、鼻疾、舌疾、身疾、頭疾、耳疾、口疾、齒疾、咳嗽、
   哮喘、支氣管炎、發熱、皮肉鬆落、腹痛、昏暈、腹瀉、胃痛、霍亂、麻瘋、
   膿腫、紅疹、肺癆、羊癲、皮膚病、癢、疥癬、抓傷、皮癬、內外出血與黃
   疸、糖尿、痔瘡、水皰、潰瘍)這三十四種病除了羊癲,抓傷,又分為膽汁
   所起,痰所起,或風所起,而有九十六種病;若加上羊癲,抓傷,分為膽汁
   所起、痰所起、或風所起、而有九十八種病。

 八、免除六十二邪見
   四種常見、四種片常見、四種世界有邊無邊見、四種無盡諉語、二種偶然緣
   起、十六種想永生見、八種非想永生見、八種非想非非想永生見、七種斷見、
   五種現時現地涅槃見。

 九、免除三種固執之邪見:無因生、無作業、斷見。

 十、能使我迅速證得道果及涅槃聖法

貳、受持五戒:

 一、三皈五戒

   求受者念:
   尊者大德!我(們)向您求授三皈五戒。
   第二次尊者大德!我(們)向您求授三皈五戒。
   第三次尊者大德!我(們)向您求授三皈五戒。

   贊佛偈:
   禮敬於世尊、應供、正等正覺者。(三稱)

 二、三皈依

   我以佛為皈依處,我以法為皈依處,我以僧伽為皈依處。
   我以佛為皈依處,我以法為皈依處,我以僧伽為皈依處。
   我以佛為皈依處,我以法為皈依處,我以僧伽為皈依處。
   
   比丘說: 三皈已授完畢。
   受戒者答: 是的,大德。

 三、授五戒

   我願學習受持不殺生戒。
   我願學習受持不偷盜戒。
   我願學習受持不邪淫戒。
   我願學習受持不妄語戒。
   我願學習受持不飲酒戒(任何能使神志迷亂之物皆屬酒類之範圍) 。
   這就是五項應該學習持守的戒律。

 四、比丘祝福如下
   因持戒將給你帶來安樂,因持戒將給你帶來財富,因持戒將使你達證涅槃,
   故此,你(們)應該嚴持此淨戒。

   受戒者俯首回答: 善哉。

 五、五戒簡介

  1、殺生是對一切有生命的乃至昆蟲,無有慈悲,常念殺害,手常血腥,慳貪吝
    惜以種種方法,捶、斬、燙、毒,令其命斷。

    殺業須具備下面五個條件:
    (1)有殺害的意念。
    (2)對方為有情眾生。
    (3)知道他是有情眾生。
    (4)殺害的行為。
    (5)造成對方死亡。

  2、偷盜是對他人的財物,於聚落或空地,物主沒有給予,而去盜取。

    盜業須具備下面五個條件:
    (1)有偷盜的意念。
    (2)他人的財物。
    (3)知道是他人的財物。
    (4)偷盜的行為。
    (5)占據他人的財物。

  3、邪淫是對有父,有母,有兄弟姊妹,有親屬,有守護人,有夫,乃至與有華
    鬘飾的女人有淫欲的行為。

    邪淫業須具備下面四個條件:
    (1)以為邪淫是一種享受。
    (2)起淫念。
    (3)造邪淫的行為。
    (4)得到淫欲的滿足。

  4、妄語(虛誑語)是指在公眾場合,做官為民,在親屬之中,在團體裡面,或
    作證人時說不誠實的話,不見而說見,見而說不見,不聞而說聞,聞而說不
    聞,不知而說知,知而說不知;為自己,或為他人,或為了財利,知而妄語
    而不肯坦白舍離。

    妄語業須具備下面四個條件:
    (1)已知不是真實。
    (2)有欺騙的意念。
    (3)以言語欺騙的行為。
    (4)完成欺騙的事實。

  5、不飲酒戒,是指酒醉後所產生意念失控而造十不善業,佛在《中阿含.善生
    經》裡說道:「居士子!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災患:一者現財物失,
    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諸鬥諍,四者隱藏發露(把秘密說出來),五者不稱
    不護(人不稱讚不愛護),六者滅慧生痴。居士子!人飲酒放逸者,不經營
    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這是飲酒的過患,它實無利益。

    犯不飲酒戒須具足二個條件:對象(酒類)、
                 行動(飲用)。
    也有的說犯此戒須具足四個條件:對象(迷幻物)、
                   動機(飲用的慾望)、
                   行動(飲用)、
                   結果(迷幻物經過喉嚨)。
  6、犯戒與持戒

    佛在《長阿含經》(卷二)裡說道:「世尊告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
    衰耗,何謂為五?一者求財,所願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者在
    所至處,眾所不敬;四者醜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入地獄。

    佛又告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謂為五?一者諸有所求,輒得如
    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
    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叁、布施供養:

    布施是以自己所擁有的物品施與他人,這是舍與的思念,在執行時能消除對
  布施物的執著,在業報上是能獲得財富。布施能克服慳吝,使施者的心從執著與
  慳吝中解脫。

  布施有物施和法施,無畏施三種

  一、物施:是以食物或日常需用品對修行的人布施,物施是對僧伽作四事
      (資具)供養。

  二、法施:是修行者對施主信眾無報償的以正法開示和教導,解說或勸導,這多
       是出家僧尼眾對在家眾所作的佛法的講解。

  三、無畏施:是對生命與財物的保護,乃至割截身體,捨去生命,而救護弱者的
        施捨。

  一位行者在發願行布施後,應常慷慨布施,並作如是念:「自念施事,我得善利
  ,於慳垢眾生中,而得離慳垢處,於非家行解脫施,常自手施,樂行舍法,具足
  等施。聖弟子如是念施時。不起貪慾、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進涅槃。
  」(《雜阿含 931經》)於非家行解脫施是指對離家、出家的修行者,布施四資
  具:衣、食、住、藥給他們,以使他們能安心修行求解脫。

    布施時要有三種清淨思:即施前快樂,施時心清楚與清淨,施後歡喜。受施
  者也要具有三種清淨思:即受施時無貪或修持離貪,受施時無瞋或修持離瞋,受
  施時無痴或修持離痴。這樣清淨的布施的福報是無量的。

    在《雜阿含 933經》裡佛陀對釋子摩訶男說:「汝見如來,不見如來;見諸
  比丘,不見諸比丘;且汝常當勤修六法:何等為六?
  正信為本,戒、施、聞、空(舍)、慧以為根本;非不智慧。是故,摩訶男!依
  此六法已,於上增修六隨念,念如來事,念法、念僧、念戒、念施、乃至念天,
  如是十二種念成就。彼聖弟子諸惡退減不增長,消滅不起。離塵垢,不增塵垢。
  舍離不取,不取故不著,以不取著故,緣自涅槃。」

  佛說:「施安雖小,其報彌大,慧從小施,受見景福。」(北傳法句經 495偈)
  布施的財物是很小的,但所得福報卻是很大,世人多數不懂這裡邊的奧妙。

  因為眾生輪迴受苦的原因,即是耕耘宿業之農田,以識為種,施以愛慾的肥水,
  因此累劫累世,長久輪迴,此生彼死,彼死此生,不得解脫生老病死苦。
  而布施給認真要修行度過生死苦海者,那功德可就大了。

  佛說:「愛慾意為田,淫怨痴為種,故施度世者,得福無有量。」
    (北傳法句經 369偈)

  在十波羅蜜裡,布施有助於持戒,而且布施較持戒易於修持,但它的成果比不上
  持戒;持戒能淨化施者(與受者),布施能帶來今世或後世的財富。

  而持戒能再投生到人間天界;持戒後易得禪定,故能出離欲染煩惱而達到清淨;
  出離欲染煩惱後心清淨,易於生定,產生智慧,智慧又要靠精進力才能圓滿;有
  精進的行者才能忍受諸苦難;有忍辱的菩薩只說真實的話語;通過真實,菩薩決
  意不移地修持諸波羅蜜;決意後才常以慈心為眾生謀福利;最後舍是以平等無分
  別的態度來修持。

  佛說:「慳貪不生天,愚不嘆布施,智者隨喜施,後世得安樂。」《南傳法句
      經 177偈》若要後世得大富貴,得大安樂,那就要常布施。

肆、世間:

  《雜阿含二三三經》(世間)《大正大藏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世間,世間集、世間滅、世間滅道跡。
  諦聽!善思。

  雲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雲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雲何世間集?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雲何世間滅?謂當來有愛,
  喜、貪俱,彼彼集著。無余斷,已舍、已吐、已盡、離欲、滅、止、沒。

  雲何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思)、正語、正業、正命、正方
  便、正念、正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根據《增支部》三支所載,世間者,有三種:行世間、器世間、和情世間。

 一、行世間有十二
  1、一世間乃至十八世間。一世間是一切眾生以飲食而生存。

  2、二世間是名、色。

  3、三世間是三受:苦、樂、不苦不樂。

  4、四世間是四食:粗搏食(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

  5、五世間指五蘊:色、受、想、行、識。

  6、六世間指六入: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7、七世間指七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8、八世間指八世間法:得、失、苦、樂、稱、譏、譽、毀。

  9、九世間指九眾生居:六慾天、初禪、二禪、三禪、無想天、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10、十世間指十入: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

  11、十二世間指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

  12、十八世間指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
             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這些是行世間。如來一一皆知,故名為世間解。

 二、器世間

   從鐵圍山縱橫二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圍三十七萬三百五十由旬,地厚
   四那由他二萬由旬(或說 123,450由旬,量24,000那由他由旬),在水上
   水厚八那由他四萬由旬(或說量 408,000那由他由旬),在風上風厚六十
   九萬由旬(或 960,000那由他由旬),是器世間界。

   又須彌山根(或說高 168由旬,半數入海)。入海八萬四千由旬,須彌山
   王以七寶纏,有七山圍繞;上住四天王天神。又仞利天帝釋宮;縱橫萬由
   旬,阿修羅宮亦復如是。阿鼻地獄亦如是。南閻浮提地,西拘耶尼,縱廣
   七千由旬,東勝神,北郁單越,縱廣八千由旬,每一洲,各有五百小洲圍
   繞,這是在鐵圍山之內;鐵圍之外中間,悉是地獄鐵圍無量。

   每一世界(輪雲、宇宙)均有一日五十。一個日光能照一世界,但是佛光
   能照所有大千世界。

   世界無量,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或說七海)交互繞之,四周之鐵
   圍山為外限是一世界(輪雲、宇宙),此世界一千之數是小千世界。合此
   小世界一千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數量
   為1000,000,000(一億個宇宙)。

   所以佛以無量慧眼,遍知一切,故名為世間解。

 三、情世間

   眾生世間是指各類眾生:
   地獄、畜生、鬼、非人、魔、天、梵天等。有地上的、水裡的、天上的。
   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
   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他們的大小煩惱,如來亦解,利鈍根,善惡
   緣,應令知,不應令知,生不生,是名眾生世間。

   如來亦解,是為世間解。

伍、輪迴:

  「諸比丘!由於不能徹知四聖諦,你我長久以來,皆迷失於生死輪迴!」
  (見《相應部》56.21)

  在《彌蘭王問經》第六品九經:「大王,比如有人食熟芒果後種植其核,從此生出一大芒果樹而結果。其人再食彼熟芒果後又種植其核,從彼又生出一大芒果樹而結實,似此則其樹之終盡不可知。大王,生於此者即死於此,死於此者即生於他處,生於他處者即死於他處,死於他處者又生另一處亦復如是。大王,如此即是輪迴。」

  在《雜阿含938經》中佛指出,我們從無始以來,生死流轉受苦所流的血淚,比四大海洋的海水還要多。「佛告諸比丘:於意雲何?恆河流水,乃至四大海,其水為多,為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為多?諸比丘白佛:如我解世尊所說義,我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甚多,過於恆水及四大海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甚多,非彼恆水及四大海(能比)。所以者何?汝等長夜喪失父母,兄弟,姊妹,宗親,知識,喪失錢財,為之流淚,甚多無量。汝等長夜棄於冢間,膿血流出,及生地獄,畜生,餓鬼,諸比丘!汝等從無始生死,長夜輪轉,其身血淚(所流)甚多無量。」

  在《雜阿含266經》佛悲痛地道出輪迴的苦:「爾時,佛告諸比丘: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系,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斷,長夜繞柱,輪迴而轉。如是,比丘!愚夫眾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長夜輪迴,順色而轉。如是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長夜輪迴,順識而轉。諸比丘!隨色轉,隨受轉,隨想轉,隨行轉,隨識轉。隨色轉故,不脫於色。隨受、想、行、識轉故,不脫於識。以不脫故,不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這是因我們為無明所蓋,貪愛結所系,不知五蘊的生滅性質與過患,也不知出離。如此,我們隨著色相而轉,隨著感受而轉,隨著想念而轉,隨著諸行而轉,隨著意識而轉,不能超越五蘊,不能脫離生死流轉。

  眾生輪迴的地方是三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詳細的分有三十一界:即四惡趣地,七欲善趣地,十六色界地和四無色界地。這些有情,形態各異,壽命長短不一,而且數量無限。他們統攝於三界、四生(胎、卵、濕、化)、六道、九有情居(九眾生居)、二十五有、二十九有、三十一界之內。這些蕓蕓眾生皆有生死,依四食而住世。

  我們在三界裡輪迴,麻木地只是跟隨自己的慾念造作各樣的業,從沒有給自己一個機會,冷靜地來觀察一下或思惟一下。這無休止的輪迴本質是什麼?它只有‘苦’。

  在《相應部》,第五新舊品裡佛說:「凡任何由身業、語業、意業之滅盡而解脫者,諸比丘!此即稱為業之滅盡。」要脫離三界輪迴就得將業滅盡,那即是苦的滅盡之道,要滅盡業就得修八正道(Ariya atthāngika magga):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是所有的修行人要走的道路,粗分是戒定慧三學,細分是三十七菩提法,兩者是密切聯繫的。

陸、四惡趣

  四惡趣是在三十一界裡。三十一界統攝於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十一界是:四惡趣,人,六慾天,初禪天有梵眾、梵輔、大梵天,二禪天有少光、無量光、光音天,三禪天有少淨、無量淨、遍淨天,四禪天有廣果、無想天,加上五阿那含天,與四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共三十一界。

  四惡趣有: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

 一、阿修羅道
   阿修羅是指非天,它包括了幾種有情,男醜女貌,他們是像餓鬼一樣長
   期受折磨的,因為受用和德行不及諸天,所以妒忌、懷疑又好鬥,常與
   諸天戰爭,多數失敗,其壽命如四天王天。

 二、畜生道
   畜生也叫傍生,凡眼見或眼不見的動物皆屬此類。它有天上能飛的,地
   上能爬的,水裡能游的,肉眼不能見的人體內的細蟲,以及身體由微細
   物質組成,肉眼難見的龍與金翅鳥等。

   畜生們弱肉強食,常懷恐怖;又因愚痴,為人奴役,負載重物,或作車
   乘,或被飼養作為肉食,榨取乳汁,剝取皮毛,牙角骨脂,割取內臟入
   藥,或為獵人射獵。苦多於樂,而且無能造善業。各類畜生壽命各異。
   經中常提到要為畜生五百世,但有些陷於此道經歷了久遠的時間,還是
   不能脫離。

   經上曾記載過一隻爬在佛前的螞蟻,佛說它在很久遠以前的年代就已經
   是螞蟻,經歷了上億年到現在還未脫離畜生道。龍與金翅鳥各有胎生、
   卵生、濕生、和化生四種,若有眾生,奉持龍戒,心意向龍,即生龍中
   。金翅鳥也一樣。(見《長阿含.世紀經》龍鳥品。 )

 三、鬼道
   鬼也常被稱為餓鬼,形色不同而近似人。這些有情常為饑、渴和疾病所
   困擾著而無能除苦。他們沒有自己的世界,與人類同住在一個世界,他
   們多住在山林,深谷,沼澤地,以及墳場等地。

   其形體由微細物質組成,相貌醜陋,一般人看不到,除非是他們顯給人
   們看,但有天眼通的修行者能看到他們。他們的壽命為五百歲,以人間
   十年為一日夜,約為人間一千八百餘萬年。

  他們須依賴他人的施捨才能獲得飲食。餓鬼有兩種障礙。

  先是外障,他們見到的清水泉池變為膿血而不能飲,設或能見到水,水池邊
  會有執刀劍的勇士守護著,不讓他們喝水;又把海水看成熱沙暴;下雨看成
  許多箭從天上射下等顛倒相。這是他們生為人時的邪見所造成的。

  其次是內障,他們的口如針孔,或是吃食物時口吐烈火焚燒食物;頸項打結
  ,腹大如鼓,皮肉枯槁,散髮覆面,口常乾焦以舌舐它,常食糞溺惡臭不淨
  之物,或割自肉而食。

 四、地獄道
   這是最下的生存地,也是最苦之處。地獄裡的眾生從生到這兒開始直到離
   開,都在不停的生死,忍受著自己所造的惡業的苦果,沒有暫時的休息,
   他們的壽命與諸天等長。

  1、地獄有八大熱地獄,即是等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
    大號叫地獄,燃燒地獄,大燃燒地獄,及無間地獄(阿鼻地獄)。

  2、寒地獄有十個:
    即是水泡地獄,水泡裂地獄,阿吒吒地獄,阿訶訶地獄,阿婆婆地獄,
    白蓮地獄,水蓮地獄,青蓮地獄,紅蓮地獄,及大紅蓮地獄。

   這些大地獄的四方又各有四個小地獄,每一大地獄各有十六個近邊地獄,
   稱為近邊地獄,近邊地獄有:火葬堆地獄,鐵蛆蟲污水地獄,刀葉林地獄
   ,剃刀地獄,沸釜地獄,利石刀地獄,熱風炭地獄,剌樹火鬼地獄,飛蟲
   地獄,熱河灌銅地獄等。)如此共有一百三十六個地獄。

柒、二善趣:

  二善趣也是在三十一界裡。三十一界統攝於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這三十一界是:四惡趣,二善趣(人,六慾天),初禪天有梵眾、梵輔、大
  梵天,二禪天有少光、無量光、光音天,三禪天有少淨、無量淨、遍淨天,
  四禪天有廣果、無想天,加上五阿那含天,與四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
  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共三十一界。

  二善趣有人四洲與六慾天。

 一、人四洲有:
  1、東勝神洲。
  2、南瞻部洲(閻浮提洲)。
  3、西牛賀洲。
  4、北俱盧洲。

  人的殊勝還勝過天神,因天神耽於欲樂,身壞命終,還要墮在惡道。唯人能
  於佛、法、僧、戒生起淨信,所以人是善趣。人的壽命最長也只不過百年而
  已,以仞利天天神的時間來看人,我們都是朝生暮死,就像我們看蟲一樣。

 二、六慾天有:最高的他化樂天,其下的化樂天,兜率天,夜摩天,仞利天,
   和四天王天。

   天譯為提婆,義為光明,自在,最勝。分為三界二十六天或二十八天。
   欲界六天,色界十六天或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欲、色二界天神似人而
   尤為莊嚴,身有光芒,形體由微細物質組成。諸天快樂自在無比,且有神
   通。四天王天壽命為人間的九百萬年,其一日為人間五十年,天壽五百年
   。其它天往上倍增,最高的他化樂天壽命長達九百二十一億六千萬年,壽
   量最長的非想非非想天長達八萬四千大劫(世界的一生滅為一大劫)。

  1、四天王天
    依四個方向各有一天王統轄,天龍及鬼眾眷屬。
    東方的持國天王統治乾達婆,即天界的音樂神,也有一說是香陰神;
    南方增長天王統治守護神,他們守護森林,山岳及寶藏;
    西方廣目天王統治龍;
    北方多聞天王則統治夜叉與羅剎。他們住在須彌山腰。此天天壽五百歲
    。其一日為人間五十年。

  2、仞利天
    也稱三十三天。據稱古時有三十三位捨命為人謀福利的善男子,死後成為此
    天的大王與三十二位小王,中央為一天國,四方各有八天。帝釋居中央善見
    城裡的最勝殿。此天在須彌山頂。此天天壽千歲。其一日為人間一百年。

  3、夜摩天
    意為焰分。其王是蘇夜摩。此天在仞利天上十六萬由旬處,日月光照不及。
    此天天壽二千歲。其一日為人間二百年。

  4、兜率天
    意為知足。在夜摩天上三億二萬由旬處。有內外二院。外院為一般欲天,內
    院為菩薩成佛前最後一生住處,現為彌勒菩薩淨土。此天天壽四千歲。
    其一日為人間四百年。

  5、化樂天
    是義譯。指天神能隨心所欲化出欲樂之物。此天在兜率天上十三億二萬由旬
    處。此天天壽八千歲。其一日為人間八百年。

  6、他化樂天
    也是義譯。指天神享用他神所化之境而自娛樂。一說魔王波旬居此,常率眷
    屬到人間破壞佛法,阻撓修行人,魔為佛所降服。此天天壽一萬六千歲。
    其一日為人間一千六百年。


捌、聽聞佛法的八難:

  要能聽聞佛法,我們必須克服八種障礙,八難或八非時,那就是不要:

 一、生於地獄中;
 二、生於餓鬼中;
 三、生於畜生中;
 四、生於長壽天;(無想梵天,無色界天)
 五、生於無佛法的邊地;(無有僧伽,無居士)
 六、心有邪見;(不信業,不信業果)
 七、諸根不全,盲聾闇啞;(或無有智慧)
 八、諸根不缺,但佛不出世。 出於《中阿含.八難經》

  (佛)告彼比丘曰:「汝今當舍三世之病,所以然者?比丘當知。生有處胎之厄;
  因生有老,夫為老者,形羸氣竭;因老有病;夫為病者;坐臥呻吟,四百四病,
  一時俱臻;因病有死,夫為死者,形神分離,往趣善惡。設罪多者,當入地獄,
  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或為畜生,為人所使,食以芻草,受苦無
  量;復於不可稱計,無數劫中,作餓鬼形,身長數十由旬,咽細如針,復以融銅
  ,而灌其口;經歷無數劫中,得作人身,榜笞拷掠,不可稱計;復於無數劫中;
  得生天上,亦經恩愛合會,又遇恩愛別離,欲無厭足;得賢聖道,爾乃離苦。

  今有九種之人,離於苦患,雲何為九?

  所謂: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須
  陀洹、得須陀洹、種性人為九是謂。

  比丘!如來出現世間,甚為難值,人身難得,生正國中,亦復難遭,與善知識相
  遇,亦復如是,聞說法言,亦不可遇,法法相生,時時乃有。

  比丘當知,如來今日,現在世間,得聞正法,諸根不缺,堪任聞其正法,今不殷
  勤,後悔無及。此是我之教誡。」(《增一阿含》卷40,7經)

  他們是解脫道裡的四雙八輩行者加上種性人:
  
  種性人(信三寶者),向須陀洹(入流),須陀洹(初果),向斯陀含,
  斯陀含(二果),向阿那含,阿那含(三果),向阿羅漢,阿羅漢(四果),
  這些是從果位上來分行者的。

  須陀洹至阿那含必須斷五下分結,阿羅漢必須斷五上分結。

  須陀洹果須斷五下分結的有身見、疑、戒禁取三結,不墮惡趣,七次欲界天或人
  間往返(七有),最後脫離輪迴苦海。

  斯陀含果則再減弱五下分結的其它二結即是貪慾與瞋恚結,只來人世一次。

  阿那含則全斷五下分結。這些行者都是主要靠修戒成就的。《雜阿含 823經》

玖、三十種波羅蜜:

  第一:普通布施波羅蜜,中級布施波羅蜜,上級布施波羅蜜。
  第二:普通持戒波羅蜜,中級持戒波羅蜜,上級持戒波羅蜜。
  第三:普通出離波羅蜜,中級出離波羅蜜,上級出離波羅蜜。
  第四:普通智慧波羅蜜,中級智慧波羅蜜,上級智慧波羅蜜。
  第五:普通精進波羅蜜,中級精進波羅蜜,上級精進波羅蜜。
  第六:普通忍辱波羅蜜,中級忍辱波羅蜜,上級忍辱波羅蜜。
  第七:普通真誠波羅蜜,中級真誠波羅蜜,上級真誠波羅蜜。
  第八:普通欲願波羅蜜,中級欲願波羅蜜,上級欲願波羅蜜。
  第九:普通慈心波羅蜜,中級慈心波羅蜜,上級慈心波羅蜜。
  第十:普通舍波羅蜜,中級舍波羅蜜,上級舍波羅蜜。
         
  這三十種波羅蜜,加上友情,慈心、悲心、喜心、舍心修習圓滿具足。

  菩薩從初發心成佛,至圓滿菩提,修習十波羅蜜,從普通波羅蜜,到中級波羅蜜
  ,到上級波羅蜜。修習圓滿。並完成三種修行:為世間的修行,為親屬的修行,
  及為佛果的修行。

  在南傳佛法裡,一個行者:
   可以 選擇行菩薩道,在遙遠的未來成正等覺佛,度諸有情。
   或者 選擇修成辟支佛,自度而不度眾生。
  也可以 選擇斷盡煩惱而修成阿羅漢。

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諸惡莫作:是戒行的修習,避免作壞的事。
  二、眾善奉行:是道德的修習,修習善的事。

    這兩者合起來,就是的修習。

  避免作壞的事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修習善的事有四類:布施、溫和語、做有益的事、待人如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