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壹、如何調息?
貳、初學坐禪於坐中如何用功?
參、什麼是初學坐禪的最佳入門方法?
肆、為什麼禪行者多以禪觀呼吸〈念息〉的法門,做為習禪之入門?
壹、如何調息?
調呼吸,一般通稱「調息」,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要想坐禪淨心,若善調息,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因為人體生理的動靜以及心理情緒的波動起伏,與呼吸的氣和息,有極密切的依存關係。
一、如何調息?須知呼吸的現象〈方式〉有四種:
1、風相:鼻中呼吸有聲。剛作完激烈運動之時,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2、喘相:呼吸雖無聲,但出入結滯不通。在感到恐懼、緊張、病痛、虛弱、
興奮、疲倦之時,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3、氣相:呼吸無聲,亦不結滯,但出入不細。正常人平常的呼吸即如是,每分中
大約十五至二十次的呼吸。〈不宜久坐〉
4、息相:沒有聲音、亦不結滯不粗急,出入綿綿、若有若無、氣定神閒、心情愉
快。〈最宜坐禪〉
風喘氣三種現象,都是氣息未調之相,而刻意用心去調和,反而成為障礙,不能
達到坐禪的靜定之效。
二、此外,《小止觀》云:若要調和不良的風、喘、氣三相,有三種對治方法:
1、下著安心:把精神集中在下丹田〈臍下二吋半處〉。
2、身體放鬆:全身鬆解下來。
3、氣遍全身:
用觀照力,想像自己氣息,不從鼻孔出入,普遍地從全身毛孔出入,而毫無
障礙。舉要言之,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但平心泯念,而安住於寂然之
境,久而久之,自然氣沉丹田,脈解心開。息調,則百病不生,心亦易於安
定,這即是我們修習坐禪,初入學時最好的調息方法。
貳、初學坐禪於坐中如何用功?
說到習禪用功方法,不外乎調攝身、息、心。「調」是調伏,調柔,人心如攏悷的劣馬,不堪駕御;又如惡性牛,到處踐踏禾稼,必須加一番調練、降伏功夫,方能使心服貼柔順,隨自己的意欲而行,所以古來有『調馬』,『牧牛』的比喻。
調即調和之意,身體、呼吸、心念,都要調和得恰好,勿使動亂,才能漸入安定。「攝」是收攝,使心念集中,勿讓它散亂。
一、如何調攝身、息、心三事?
如《小止觀》等說。身體要平穩正直,舒適安和,不得隨便動搖,也不使產
生緊張、積壓的感覺。閉目,閉口,舌抵上顎,也不可用力。調息──呼吸,
要使之漸細漸長,不可有聲,似有似無,但這是漸習而成的工夫,不可過急,
欲速則不達。調心,恆常不間斷的使心繫念緣中〈心的所緣境,如數息〉,
不散亂,不惛沈,不掉舉,心意集中〈歸一〉而能平和,自然安定。
三事有相互關係,然以心為主,在身、息正常安靜調適中,達心息相依,則
定境自生。
參、什麼是初學坐禪的最佳入門方法?
初學坐禪以「念息」為入門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門。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緣身心而出入變化的,對身心的粗動或安定,有密切關係,所以安定身心的禪定學,對修息──呼吸,極為重視。
一、如何修念息?
念息方法有六種:數、隨、止、觀、還、淨;前三法是「禪定門」,後三法則
是依定起觀的「智慧門」的修法。
1、「數」息:
以息為所緣,吸入時,以心引息而下達於臍下;呼出時,心又隨息而上,自
鼻中呼出。這樣的一呼一吸為一息,數入息的不再數出息,數出息的不再數
入息。一息一息的默數下去,到十數為止,再從一數起。
數息,如念佛時捏念珠一樣,使心在息──所緣上轉,不致於忘失。初學者如
中間忘記了,那就從一數起,以做到一息一息能安穩的自然念數,憶念分明
為止。
2、「隨」息:
久久心靜了,不會再忘失,就不必再數,只要心隨於息,心息相依,隨息而
上下,覺息遍全身等。這樣,連記數的散亂也離去了,即是得力之相。
3、「止」息:
久久修息漸成,心與息,如形影之不離。忽而心息不動,身心泯然入定,也
就是修「止」成就。
二、念息修止應注意那些事項?
凡修息的,以細長為妙,但初學者不可勉強,以免傷氣。又息須均勻,切勿忽
長忽短。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攝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體上著想。
修習久了,假如少腹充滿,發熱,氣動現象;或吸氣時,氣息直達足跟趾端,
或覺臍下氣息下達,由尾閭沿脊髓上升,或氣息通過時,幻覺有雷電、光色、
影像、音聲等──這都是氣息通暢,生理上的自然現象。
切勿驚奇誇玄,落入氣功及丹道的外道窠臼!
肆、為什麼禪行者多以禪觀呼吸〈念息〉的法門,
做為習禪之入門?
以「禪觀呼吸」做為習禪入門方法,用功容易得力。一呼一吸,叫做一息。
持續的專注於對呼吸的觀察,或繫於呼吸上念數謂之「念息」。呼吸是依於身而
又緣於身,依於心而又緣於心,而持續在生滅變化的。
當心意能自然專注在呼吸上的時後,氣息會變得緩慢細長,身體會跟著柔軟下來,
心也會變得清明、寧靜、甜適、安逸。所以,若知常常念息觀察,對身心的安定
與淨化,功效很大,因此安定身心的定學,對修息極為重視。
一、禪觀呼吸〈念息〉應認識那些常識?
1、禪觀呼吸,以細長、和緩為妙,但初學不可勉強,才不致傷害身體。
2、對於氣息之進出,只要了了分明的觀察即可,能任其「自然」出入便是如法。
3、又息須均勻,切勿忽長忽短。
4、所以坐須端正,並且注意放鬆全身,坐中不宜隨意晃動身體,能相續不斷的
專注於對氣息的念數或觀察,呼吸就自然規律、順暢。
5、修持念息法門,其意在攝心入定,或從息的出入生滅現象,悟入「無常、
無我」,以開發智慧,解脫煩惱。
6、所以不宜在身體上用心,在坐禪中的光影、聲色上執著,這些與三毒煩惱:
貪、瞋、癡的斷除是了不相干的!
7、又禪觀呼吸,亦須以微密、勻長為準。
因此非「風相」:息出入時,如風的鼓盪一樣,出入有聲,那是太粗了,
不是如法的息相。
也非「喘相」:這時雖然出入無聲,但不通利〈艱濇〉,如刀刮竹一樣,
一頓一頓的有形可見。
也非「氣相」:雖然通利了,但口鼻仍有氣息出入的感覺。須離此風相、
喘相、氣相,調得微密勻長,古人形容為「悠悠揚揚」,
「若存若亡」,才合於「息相」的標準。
本文來源參考:佛光山禪淨法堂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
-
►
2013
(158)
-
►
9月
(28)
- [教學說明] 關於大悲懺
- [法緣影音] 大悲懺《佛光山法師禮敬誦持》
- [修行儀軌] 大悲懺
- [法寶經典]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 [辭義淺釋] 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
- [法寶經典]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經典釋義] 楞嚴經: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 [教學說明] 如何讀懂佛經
- [教學說明] 讀誦佛經如何才能『更快』而且得到『更大效果』?
- [探討釋疑] 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 [經咒法寶] 十小咒
- [經典釋義] 認識十小咒
- [辭義淺釋] 何謂繞佛?又為什麼要向右繞呢?唸佛繞唸如何才正確?
- [禪修釋疑] 禪修的知見
- [禪修教學] 居家習禪應注意的事項
- [頂禮諸佛] 南無帝釋古佛因陀羅-韋陀尊天菩薩
- [心靈文庫] 冤親債主的心聲
- [禪修教學] 習禪的利益與不習禪的過失
- [禪修教學] 基礎禪定之修學與勘驗
- [禪修釋疑] 禪修十問
- [禪修教學] 習禪調身法
- [辭意淺釋] 拙具羅香
- [禪修教學] 習禪調心法
- [禪修教學] 習禪調息法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與妙祥法師關於大悲咒的精彩問答
- [頂禮諸佛]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 [經典釋義] 楞嚴咒大意
- [法緣影音] 如何修觀音法門(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
►
9月
(28)
標籤雲
公案故事
(10)
心靈文庫
(39)
地藏三經
(3)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1)
佛教資料
(31)
典籍閱讀
(7)
東方三聖
(1)
法師開示
(40)
法會活動
(17)
法緣影音
(12)
法器介紹
(6)
法寶經典
(33)
阿閦佛
(1)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9)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3)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7)
南無阿彌陀佛
(3)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6)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4)
修行儀軌
(5)
參訪路線
(1)
參閱學習
(3)
唯識學
(1)
探討釋疑
(7)
教學說明
(30)
準提法
(4)
經典釋義
(20)
經咒法寶
(8)
經咒唱誦
(6)
經咒釋義
(4)
電子書
(11)
電腦工具
(1)
綜合整理
(13)
儀規行儀
(3)
諸佛名號
(3)
禪修系列
(4)
藥師法
(2)
辭義淺釋
(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