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壹、何謂禪修?
貳、欲望與習禪有何關係?
参、發心立願與習禪有何關係?
肆、生活習慣會影響禪修嗎?
伍、習禪的目的是什麼?
陸、業力與習禪有何關係?
柒、什麼是習禪最顛倒的行為?
捌、習禪者應具備的條件有那些?
壹、何謂禪修?
談到禪修,大家都以為進行禪的修練一定要坐禪。
所謂老僧入定,要眼觀鼻、鼻觀心,這樣才叫禪修,才叫打坐。
但是,六祖大師卻這樣告訴我們:「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這是說明:真正的坐禪,必須在行、住、坐、臥的日
常生活當中訓練自我,不被「一切善惡境界」所轉,及時刻能發現自我靈性、體
悟禪趣,方是真坐禪。
又,馬祖禪師在衡嶽傳法院時,常常整日坐禪,他的老師南嶽懷讓禪師見了,知
道他是法器,於是去問他:「大德坐禪,圖個什麼?」
馬祖答:「圖作佛。」
懷讓禪師聽了,即取一塊磚頭,在他坐禪的庵前石頭上磨。
馬祖見了,好奇地問道:「磨磚作什麼?」
老師答:「磨磚作鏡。」
馬祖云:「磨磚豈得作鏡耶?」
老師答:「磨磚既不能作鏡,坐禪豈得成佛?」
馬祖聽了問道:「要怎樣做才好呢?」
老師開示道:「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才是?打牛才是?」馬祖無言以對。
貳、欲望與習禪有何關係?
欲望,可分為惡欲與善欲,善欲又稱善法欲,這是順於戒、定、慧德行的,是積
極向上的善法,能由此引生無邊福德智慧。惡欲則是無明惡見薰染所成的習氣。
若不知約制、遠離,則一切功德善法皆不得生。所以想成就禪定,開發智慧,一
定要遠離欲望及諸不善法,方能成辦。若是念念不忘飲食男女,貪著五欲,對人
做事,不離惡行,卻想得定,發神通,這是顛倒妄想!
諸欲望中主要是「五欲」,五欲是色、聲、香、味、觸,隨俗說即是財、色、名、
食、睡,這是誘惑人心,向外貪著追求的物欲。
初學坐禪,要攝心向內,所以必須離棄他。
對於五欲境界,要不受味:不為一時滿意的快感所惑亂,要看出它的過患相,視
五欲為偽善暴徒、糖衣毒藥、刀頭甜蜜,如是才能不取相染著,染著心不起,名
為離欲。在五欲中,男女欲是最嚴重的,這是以觸欲為主,攝得色、聲、香的欲
行。男女恩愛纏縛,是極不容易出離的,多少人為了男女情愛,引出無邊罪惡、
苦痛。
經中形容為:如緊繫的繩索,縛得你皮破、肉輾、斷筋、斷骨、還不能捨離。
所以想習禪入定者,非節制淫欲,乃至離欲不可。
話說欲望如毒蛇猛獸,然初習禪者,仍不宜強勢驅離或壓制欲望,應透視欲望的
本質(幻生幻滅),以智慧疏導情欲,讓心靈在適量欲望的滋養下,逐漸接受、
適應離欲的修行生活。
参、發心立願與習禪有何關係?
發心立願,是禪修初學者的首要急務。
如同一個人要做事之前要先立定志向、目標,志向目標確立,再精進做去,則大事
自成。比如《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這即是在闡明發心立願的重要。
平時我們成家立業,要擬定理想、目標,凡做事、舉辦活動,也要訂宗旨、擬辦
法等,這就是「願」;願是一股動力,一種真誠的發心,有了願,就能產生力量,
推動一個人,無怨無悔的做下去,不達目的絕不終止。成功的事業家依此,建立
起自己的功德事業。
諸佛菩薩也是因發願,依願行持,而得以成就莊嚴的佛國淨土。
譬如: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藥師佛發十二大願、地藏菩薩發「地獄不空,誓
不成佛」之宏願、普賢菩薩發十大願、觀音菩薩發三十二應化身「應以何身得度
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之願‥‥‥。
禪修者應學習菩薩的發心,依個人的能力、條件,在四弘誓願的總願中,別立個
人的別願。譬如我有力量,可以服務別人。我會寫文章,可以著書立說,弘揚佛
法。我會講話,可以說法度人迷津。我有錢財,可以布施,扶窮濟貧。我會看病,
可以醫治病患。我會畫畫,可以繪畫,淨化人心等,只要心懷慈悲濟世,任何能
力都可利益人天。所以諸佛菩薩的願力個個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令眾生遠離
痛苦的束縛。
因此,禪修者在初發心時,應先檢查有否發起利濟眾生的悲願。是為眾生而修行,
還是為個人的名聞利養、為得到別人的恭敬稱讚、為嫉妒別人比自己強、為了鞏
固勢力控制別人、為了神通等而修。
古德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行者若知謹慎,則道業日增,反之則誤入邪
途,造作罪業,死墮惡道。可不慎乎!
肆、生活習慣會影響禪修嗎?
習慣分為好習慣與壞習慣,好習慣有助於善心的增長,壞習慣則專門破壞定慧修
持。生活中,應積極棄除的壞習慣,最主要是「五蓋」。
五蓋,是欲貪蓋、瞋恚蓋、惛沈蓋、掉舉蓋、疑慮蓋。這都是覆蓋善法、染污心
性的,對修習定慧的障礙極大,所以叫「蓋」。
一、五蓋是怎麼形成的?
1、欲貪,從染著五欲境相而生。
2、瞋恚,從可瞋境而起。
3、惛沈,心情昧劣下沈,與睡眠鄰近,為身、息不調所引發。
4、掉舉與惛沈相反,是心性的向上飛揚,為散亂的細相,從想到親屬、事業、
國土,及追憶起過去的事情,或亂想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而產生的。
5、疑,是不正疑慮,從緣想三世而起,不能正確思惟三世的諸行流轉,生滅
無常,空無自性,而執著「我」(身體與精神)與「我所」(我所擁有的
一切)為真實的,推論過去世中的我是怎樣、如何的等這一類的疑惑。
二、如何對治五蓋?
欲除五蓋,必須:
1、修「不淨想」來治欲貪;
2、修「慈悲想」來治瞋恚;
3、修「緣起想」來治疑慮;
4、修「光明想」(法義的觀察)來治惛沈睡眠;
5、修「止息想」來治掉舉散亂。
此五蓋若能除遣,則定慧自然產生。
伍、習禪的目的是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顆貪婪、善變、不斷向外奔馳攀緣的心,這顆心如
果不加以鍛鍊,是無法捉摸、控制的。當自我無法控制自己心意時,就會不滿於
現實所擁有的一切,這便是「苦」產生的根源。
如何配合日常生活的需要,透過禪的修持訓練,使自己的思緒能漸趨冷靜、理性、
穩定,以昇華人格,增進內在涵養,實為現代人當務之急!
現代人學習坐禪的目的,大致有三種心態:
1、為了身體的健康:
現代人因事務繁忙,身心的能量消耗的多,在疲憊之餘,假坐禪的訓練學習,
可開發出先天的潛在能量(氣),來調合氣血、清除體內殘留毒素,以及疏
通身體阻塞之脈管,讓自己能擁有強健的身體,來應付繁忙的工作及社會變
遷。
2、為了心靈的淨化:
坐禪的修持可以提昇人的內在涵養,培養出道德、慈悲、冷靜、明理,更具
睿智與遠見。等到每個人都有深刻的禪修體驗時,「愛人、愛世界」,就會
自然形成一種常態;淨化內心世界,並依內心的淨化,而影響外在世界也隨
之而淨化,使漸趨於圓滿、至善,這即是現代社會淨化的必然途徑。
3、為了佛法的體悟:
禪僧,或是在佛道上精勤的禪者,能借由禪的修持,來達到「明心見性」的
內在體證,道業的完成。
一般而言,這些希望,都會在實踐坐禪的過程中,逐漸的得到或多或少實現,
由此可知,坐禪是一種「實踐哲學」。懂得多少禪學或哲學理論,並不能使
你進人禪的堂奧,以及讓身心得到陶冶,而促成人格的成熟,只有努力學習
坐禪,才能成為完美的人,進而實現「成就佛道」的願望。
陸、業力與習禪有何關係?
首先對「業」要有正確的認識;《俱舍光記》說:「造作為業。」凡是身所做的
事,口所說的話,心所想的念,都叫做「業」。
業是由意志力的造作所遺留的痕跡,以記憶的方式儲存在阿賴耶識裡頭,累積多
了即產生一股強大的勢力,稱為「業力。」
行者在禪修路上,會不斷發現業力的顯露,其實「禪修」的本身即是宿世善業的
感發。善業能幫助我們成就道業,惡業則會干擾我們禪修,種種障礙,即是所謂
的「業障」。有累世造的業,亦有今世造的業,這些儲存於八識田中的業種,在
因緣相應時,會引發產生現在行為。
現在行為造作的同時,又製造成為新的業種(記憶),回薰八識田中,待來日因緣
成熟,又引生現行,如是展轉相資(業種與現行互為因緣),輪迴不息。
若善種多,所形成的即是「良性循環」,而生生世世感報善樂之果,倘惡種多,
所形成的即是「惡性循環」,而生生世世感報惡苦之果。
所以經云:「縱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果報
的現前是隨各人的過去善惡習慣、業的輕重、意念的染淨而感得的。
所以,禪修過程,若有「業障」現前,如身體的酸麻脹痛,心理的煩悶痛苦,
皆應作「消業」想, 如實的接受它、觀察它、放下它, 切勿因業力的顯露,
而起了瞋恨心,又種下了另一層的「業因」。
如此循環不休,無有了期,則道業難成。
柒、什麼是習禪最顛倒的行為?
關於這一點,有些人真是非常的忽略!
生活中非但不注重律儀﹙行住坐臥四威儀﹚,不知密護根門,還頻頻犯戒。
譬如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飲酒、吸毒等。
此外,生活中的貪吃、貪睡,貪圖名利的追求等皆是。不離惡行,卻想獲得禪
定、明心見性,真是顛倒之極!
也有一類行者,非常貪著感官的享樂,念念不忘飲食男女,卻也妄想獲得解脫,
最是顛倒!此類行者,道教中有,印度教中也有,也有混進佛法中來的。
這就是想從男女淫樂中修禪定,說什麼「性命雙修」、「身心雙修!」這不單
是哄騙愚人,同時也是在誘惑那些不願放捨淫欲之樂,又想修得禪定,獲得解
脫法樂的癡人。
其實,道教徒也有看不慣這股邪風,而予以嚴正抨擊的。
道教徒都還有知道邪正的,而具備佛法正確知見的佛教徒,還能作此非法之想,
行此非法邪行嗎?
捌、習禪者應具備的條件有那些?
世間是緣起的,緣起世間的一切,皆假因緣(關係條件)合和,方得成立。習禪者
欲入禪門,體會禪趣,應有如下因緣條件,方能成辦。
1、正確的知見思想觀念:知見,是吾人善惡行為的主導,荒謬、錯誤的禪修
知見,會引生盲目顛倒的怪誕行為,譬如不食人間煙火、謗無因果、妄想
轉生天界,獲得殊勝地位;練成神通,成為超人;炫耀自我成就,讓別人
欣羨等。
習禪若如是,就走入歧途了。
近期聯合報刊載:目前大陸學氣功坐禪者很多,然因此而得經神病的也不
少,這就是錯誤的知見、動機所引生的結果。
所以習禪須先確立「正確的知見」,方不致禪修無功,反而造成身心的傷
害。
2、開放的心靈習禪者,須培養理性、客觀的修為,遇不如意事,應以「水平思
考」的方式檢視自心,處理情緒,才能超然於是非之外。
3、清淨的戒行一般人只是愛慕禪定功德,卻不知從持戒學起。
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一直在煩動惱亂中,如狂風駭浪一般,就想憑盤腿子,
閉眼睛,數氣息等,一下子壓伏下去,這就難怪不容易得定。
守持淨戒,對坐禪有絕對的幫助,生活的散亂,坐禪中的憂悔、妄想,乃至
招魔著邪,成為魔王眷屬,自害害人,即是來自「犯戒」的過失。
所以學禪之人,必須嚴謹持守生活的基本戒規──五戒、十善。
4、恆長的耐心「有恆為成功之本」。
世間知識的學習,從小學到大學的完成,須要十六年,禪修是生命學的研究,
解脫道的實踐,因此更須要循序漸進、細水長流的恆長耐心,否則無法成就
道業。
其他,諸如知足、澹泊、惜福、感恩、謙卑、柔和、慈悲、智慧(三法印)
等性能、操守、修為,皆應致力薰修培養,以利禪修。
本文來源參考:佛光山禪淨法堂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
-
►
2013
(158)
-
►
9月
(28)
- [教學說明] 關於大悲懺
- [法緣影音] 大悲懺《佛光山法師禮敬誦持》
- [修行儀軌] 大悲懺
- [法寶經典]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 [辭義淺釋] 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
- [法寶經典]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經典釋義] 楞嚴經: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 [教學說明] 如何讀懂佛經
- [教學說明] 讀誦佛經如何才能『更快』而且得到『更大效果』?
- [探討釋疑] 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 [經咒法寶] 十小咒
- [經典釋義] 認識十小咒
- [辭義淺釋] 何謂繞佛?又為什麼要向右繞呢?唸佛繞唸如何才正確?
- [禪修釋疑] 禪修的知見
- [禪修教學] 居家習禪應注意的事項
- [頂禮諸佛] 南無帝釋古佛因陀羅-韋陀尊天菩薩
- [心靈文庫] 冤親債主的心聲
- [禪修教學] 習禪的利益與不習禪的過失
- [禪修教學] 基礎禪定之修學與勘驗
- [禪修釋疑] 禪修十問
- [禪修教學] 習禪調身法
- [辭意淺釋] 拙具羅香
- [禪修教學] 習禪調心法
- [禪修教學] 習禪調息法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與妙祥法師關於大悲咒的精彩問答
- [頂禮諸佛]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 [經典釋義] 楞嚴咒大意
- [法緣影音] 如何修觀音法門(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
►
9月
(28)
標籤雲
公案故事
(10)
心靈文庫
(39)
地藏三經
(3)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1)
佛教資料
(31)
典籍閱讀
(7)
東方三聖
(1)
法師開示
(40)
法會活動
(17)
法緣影音
(12)
法器介紹
(6)
法寶經典
(33)
阿閦佛
(1)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9)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3)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7)
南無阿彌陀佛
(3)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6)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4)
修行儀軌
(5)
參訪路線
(1)
參閱學習
(3)
唯識學
(1)
探討釋疑
(7)
教學說明
(30)
準提法
(4)
經典釋義
(20)
經咒法寶
(8)
經咒唱誦
(6)
經咒釋義
(4)
電子書
(11)
電腦工具
(1)
綜合整理
(13)
儀規行儀
(3)
諸佛名號
(3)
禪修系列
(4)
藥師法
(2)
辭義淺釋
(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