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會受因果之報,聖人亦會受因果之報,只是凡夫聖人各受果報,心境各有不同,聖人解脫,凡夫未解脫,凡夫受果報心不甘情不願,怨天又尤人,受果報心情激盪,起伏不定,不知果報是自作自受,無因則無果,果由因來而,何必當初呢?這是凡夫受果報的心情。
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何謂 三分科經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名數)晉道安,初科節諸經而立三分。及後親光之佛地論來,果有三分之說。
由是諸經皆科三分:
一、序分,起本經之由序因緣也。中有通序別序之二。
通於諸經曰通序,局於本經曰別序。
二、正宗分,正為本經之所說也。
三、流通分,舉本經之利益勸正說之流通也。
見法華文句一。佛地論之三分:一、教起因緣分,二、聖所說分,三、依教奉行分。
◎佛光電子大辭典
又作一經三段。乃將一經論分為三部分解釋。
一般依該經論內容而作適度之區分者,稱為科文。通常皆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故稱三分科經。
(一)序分,又作序說、教起因緣分。即述說一經教說產生之由來。
(二)正宗分,又作正宗說、聖教正說分。即論述一經之宗旨,正顯聖教所說法門。
(三)流通分,又作流通說。乃敘說受持本經之利益,復勸眾等廣為流傳,使流通久遠,令末世眾生依教奉行。
三分科經之說,創始於東晉道安,盛行於劉宋以後。
〔佛地經論卷一、仁王般若經疏卷上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四、法華義記卷一〕
(參閱「科文」3923)Page: p531
◎明,一如《三藏法數》字庫
三分科經===出法華經文句
三分者,分即分限。謂諸經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晉道安法師判節諸經,皆具三分。爾後親光論自西天傳至此土,果有三分之說。是故諸經皆以三分而科節也。(親光論者,謂親光菩薩所造之論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別序。通序者,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俱。此是通序。以一切經初同有此序,故名通也。別序者,蓋佛說經,必有由致。如楞嚴經由阿難遭摩登伽幻術之緣,佛因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故說是經,是名別序。而言別者,以諸經所說,各有緣起不同,故名別也。雖分通別,總名序分。
〔二、正宗分〕,宗即主也,亦要也。蓋佛說經,必以正說為主;又正明一經要義故也。如楞嚴經第一卷,從阿難見佛,頂禮悲泣,下徵心辨見,分別真妄,會萬法歸如來藏,乃至說咒立壇,遠離魔事,令阿難大眾除惑證道,至第十卷,重研五陰,知有涅槃,不戀三界等。此是一經正說,故名正宗分。(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流通分〕,流則不滯,通則不壅。謂正說既陳,務傳後世,利益眾生,用使正法之源流通而不壅也。如楞嚴經,自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至作禮而去。此乃較量持經福勝,勸讚讀誦,流傳無盡,故名流通分。(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碼瑙、赤真珠也。
Page: 出法華經文句
(名數)晉道安,初科節諸經而立三分。及後親光之佛地論來,果有三分之說。
由是諸經皆科三分:
一、序分,起本經之由序因緣也。中有通序別序之二。
通於諸經曰通序,局於本經曰別序。
二、正宗分,正為本經之所說也。
三、流通分,舉本經之利益勸正說之流通也。
見法華文句一。佛地論之三分:一、教起因緣分,二、聖所說分,三、依教奉行分。
◎佛光電子大辭典
又作一經三段。乃將一經論分為三部分解釋。
一般依該經論內容而作適度之區分者,稱為科文。通常皆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故稱三分科經。
(一)序分,又作序說、教起因緣分。即述說一經教說產生之由來。
(二)正宗分,又作正宗說、聖教正說分。即論述一經之宗旨,正顯聖教所說法門。
(三)流通分,又作流通說。乃敘說受持本經之利益,復勸眾等廣為流傳,使流通久遠,令末世眾生依教奉行。
三分科經之說,創始於東晉道安,盛行於劉宋以後。
〔佛地經論卷一、仁王般若經疏卷上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四、法華義記卷一〕
(參閱「科文」3923)Page: p531
◎明,一如《三藏法數》字庫
三分科經===出法華經文句
三分者,分即分限。謂諸經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晉道安法師判節諸經,皆具三分。爾後親光論自西天傳至此土,果有三分之說。是故諸經皆以三分而科節也。(親光論者,謂親光菩薩所造之論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別序。通序者,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俱。此是通序。以一切經初同有此序,故名通也。別序者,蓋佛說經,必有由致。如楞嚴經由阿難遭摩登伽幻術之緣,佛因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故說是經,是名別序。而言別者,以諸經所說,各有緣起不同,故名別也。雖分通別,總名序分。
〔二、正宗分〕,宗即主也,亦要也。蓋佛說經,必以正說為主;又正明一經要義故也。如楞嚴經第一卷,從阿難見佛,頂禮悲泣,下徵心辨見,分別真妄,會萬法歸如來藏,乃至說咒立壇,遠離魔事,令阿難大眾除惑證道,至第十卷,重研五陰,知有涅槃,不戀三界等。此是一經正說,故名正宗分。(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流通分〕,流則不滯,通則不壅。謂正說既陳,務傳後世,利益眾生,用使正法之源流通而不壅也。如楞嚴經,自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至作禮而去。此乃較量持經福勝,勸讚讀誦,流傳無盡,故名流通分。(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碼瑙、赤真珠也。
Page: 出法華經文句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電子書] 弟子規
一、電子書檔案格式: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795KB。
二、來源版權說明:
1、來 源:法鼓山網路共修。
2、原始來源:明倫月刊資訊
三、補充說明:
1、手機版恭讀不便,請以電腦版恭讀。
2、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典籍閱讀] 弟子規全文與簡說
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本書的形式,採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組而成。全書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個字,很容易背誦。這本書的內容顯然是根據《論語》中孔子的一段話「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來。
內容分為五大段:一、總敘。二、入則孝出則弟。三、謹而信。四、汎愛眾而親仁。五、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本書以此為綱目,從日常生活中訂出切實可行的生活規範,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所以稱為《弟子規》。
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每個人讀了這本書,想來都會深深地警覺反省吧!
我們學習《弟子規》,想要對書中內容產生興趣,感受經典的作用,首先,要以珍重心來讀誦,不可輕忽念過,因為這是從至聖先師孔子的口中說出來的「聖言量」。聖言量是聖人親自體驗出來的智慧,不是作作文章,修飾一番的言語。我們只要肯依著聖人的話來練習實行,就一定會有莫大的好處。以下就分段來解釋。
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本書的形式,採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組而成。全書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個字,很容易背誦。這本書的內容顯然是根據《論語》中孔子的一段話「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來。
內容分為五大段:一、總敘。二、入則孝出則弟。三、謹而信。四、汎愛眾而親仁。五、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本書以此為綱目,從日常生活中訂出切實可行的生活規範,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所以稱為《弟子規》。
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每個人讀了這本書,想來都會深深地警覺反省吧!
我們學習《弟子規》,想要對書中內容產生興趣,感受經典的作用,首先,要以珍重心來讀誦,不可輕忽念過,因為這是從至聖先師孔子的口中說出來的「聖言量」。聖言量是聖人親自體驗出來的智慧,不是作作文章,修飾一番的言語。我們只要肯依著聖人的話來練習實行,就一定會有莫大的好處。以下就分段來解釋。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法寶經典]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一、電子書檔案格式: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190MB。
二、來源與版權說明:
1、出版社:世樺出版社。
2、來 源:法鼓山。
三、補充說明:
1、手機版恭讀不便,請以電腦版恭讀。
2、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四、其它連結:
1、[經典釋義] 淨空法師講述:六祖壇經講記
[經典釋義] 金剛經說什麼?
[經典釋義]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老師講述
段落快速連結(點擊段落跳轉)
金剛經說甚麼開始、
第 一 品 法會因由分、第 二 品 善現啟請分
第 三 品 大乘正宗分、第 四 品 妙行無住分
第 五 品 如理實見分、第 六 品 正信希有分
第 七 品 無得無說分、第 八 品 依法出生分
第 九 品 一相無相分、第 十 品 莊嚴淨土分
第 十一 品 無為福勝分、第 十二 品 尊重正教分
第 十三 品 如法受持分、第 十四 品 離相寂滅分
第 十五 品 持經功德分、第 十六 品 能淨業障分
第 十七 品 究竟無我分、第 十八 品 一體同觀分
第 十九 品 法界通化分、第 二十 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第 三十 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總結論。
南懷瑾 老師講述
段落快速連結(點擊段落跳轉)
金剛經說甚麼開始、
第 一 品 法會因由分、第 二 品 善現啟請分
第 三 品 大乘正宗分、第 四 品 妙行無住分
第 五 品 如理實見分、第 六 品 正信希有分
第 七 品 無得無說分、第 八 品 依法出生分
第 九 品 一相無相分、第 十 品 莊嚴淨土分
第 十一 品 無為福勝分、第 十二 品 尊重正教分
第 十三 品 如法受持分、第 十四 品 離相寂滅分
第 十五 品 持經功德分、第 十六 品 能淨業障分
第 十七 品 究竟無我分、第 十八 品 一體同觀分
第 十九 品 法界通化分、第 二十 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第 三十 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總結論。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何謂三藏十二部?
何謂三藏十二部?
「十二部」就是經典的體裁,分為十二部。
宣化上人開示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開示
「三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藏是說定學,律藏是說戒學,論藏是說慧學。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大迦葉尊者率領五百位證果的羅漢在七葉窟結集三藏,阿難尊者將佛一生所說的法,記錄成為「經藏」;優波離尊者將佛所規定的戒律,整理成為「律藏」;大迦葉尊者將佛弟子讀經研律的心得,收集成為「論藏」。
「十二部」就是經典的體裁,分為十二部。
宣化上人開示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開示
「三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藏是說定學,律藏是說戒學,論藏是說慧學。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大迦葉尊者率領五百位證果的羅漢在七葉窟結集三藏,阿難尊者將佛一生所說的法,記錄成為「經藏」;優波離尊者將佛所規定的戒律,整理成為「律藏」;大迦葉尊者將佛弟子讀經研律的心得,收集成為「論藏」。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法會活動] 圓滿法會(消災、祈福、超薦)
日期:國曆 104 年 元 月 31 日(星期六)
農曆 12 月 12 日
農曆 12 月 12 日
時間:早上 08 : 30 開始誦經。
謹訂於 國歷 104年元月31日,星期六,舉辦圓滿法會,消災、祈福、超薦法會
謹訂於 國歷 104年元月31日,星期六,舉辦圓滿法會,消災、祈福、超薦法會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阿彌陀佛。
欲參加法會者請儘早報名,連絡方式如下:
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典籍閱讀] 律制生活:論經懺佛事及其利弊得失
[典籍閱讀] 律制生活:論經懺佛事及其利弊得失
來源:學佛入門-律制生活
論經懺佛事及其利弊得失
聖嚴法師著
一種宗教之能激發其教徒的宗教情緒,往往是賴於宗教生活或宗教儀禮的推動;宗教徒之能夠由其一己之信心,而感通諸佛菩薩或上帝或鬼神的靈驗,往往也是導因於宗教儀式的實踐,例如:祈禱、禮拜、持誦、觀想等的媒介。所以誦經禮懺,並非屬於佛教的特色,佛教有誦經、有懺悔、有禮拜、有祝願,基督教(含新舊兩教)也有,伊斯蘭教也有。因此,如想確認佛教具有宗教的功能,如果還希望佛教徒們保留若干宗教家的氣質,那麼對於經懺佛事的問題,談修正則可,若言廢除則斷斷以為不可。
來源:學佛入門-律制生活
論經懺佛事及其利弊得失
聖嚴法師著
一種宗教之能激發其教徒的宗教情緒,往往是賴於宗教生活或宗教儀禮的推動;宗教徒之能夠由其一己之信心,而感通諸佛菩薩或上帝或鬼神的靈驗,往往也是導因於宗教儀式的實踐,例如:祈禱、禮拜、持誦、觀想等的媒介。所以誦經禮懺,並非屬於佛教的特色,佛教有誦經、有懺悔、有禮拜、有祝願,基督教(含新舊兩教)也有,伊斯蘭教也有。因此,如想確認佛教具有宗教的功能,如果還希望佛教徒們保留若干宗教家的氣質,那麼對於經懺佛事的問題,談修正則可,若言廢除則斷斷以為不可。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典籍閱讀] 律制生活:佛教的飲食規制 聖嚴法師著
[典籍閱讀] 律制生活:佛教的飲食規制
來源典籍:學佛入門6-律制生活
佛教的飲食規制
聖嚴法師著
本文多就比丘戒的討論與介紹,稍加旁及菩薩戒。在家人未必不能知道比丘戒,但在知道之後,絕對不得以其戒律知識而來輕謗比丘或議論比丘,否則的話,在菩薩戒中,就可能犯了兩條重戒:說四眾過戒與輕謗三寶戒。輕謗或議論比丘犯戒,比丘未必真的犯戒,在家菩薩卻首先犯了兩條重戒,那是不划算的。即使未受菩薩戒,毀謗三寶,也是重戒。願在家讀者明鑑。
來源典籍:學佛入門6-律制生活
佛教的飲食規制
聖嚴法師著
本文多就比丘戒的討論與介紹,稍加旁及菩薩戒。在家人未必不能知道比丘戒,但在知道之後,絕對不得以其戒律知識而來輕謗比丘或議論比丘,否則的話,在菩薩戒中,就可能犯了兩條重戒:說四眾過戒與輕謗三寶戒。輕謗或議論比丘犯戒,比丘未必真的犯戒,在家菩薩卻首先犯了兩條重戒,那是不划算的。即使未受菩薩戒,毀謗三寶,也是重戒。願在家讀者明鑑。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電子書] 佛教基本知識
一、電子書檔案說明: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19 MB。
3、檔案簡述:全 576 頁(含空白隔頁)
二、來源與版權說明:
1、著作、編述:正果法師 著。
2、版權所有:佛陀教育基金會。
三、補充說明:
1、檔案較大,傳輸速度會比較慢,請耐心等候或參考最下方之連結,下載後恭讀。
2、手機版畫面恭讀不便,建議以電腦版恭讀。
3、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經典釋義]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黃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講於北京居士林
(本記據黃老居士錄音帶整理成文後,復經黃老居士親自校訂)
目路段落:( 段落章節快速跳轉 )
壹、釋名
貳、辨體
參、明宗
肆、論用
伍、教相
陸、解釋論文
諸位大德,我們共同研究華嚴念佛三昧論,實是一個非常殊勝的因緣,一切法是從因緣生,不離因緣。此中有殊勝因緣,可分五方面來說:
一、我們都知道,華嚴是經中之海。「海」表示廣大無邊,無窮無盡。
華嚴是經中之海,無所不攝。華嚴在佛法中又稱為經中之王,最尊貴、最高深。
華嚴講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只
有華嚴講得最清楚透澈。華嚴的特點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有十玄,因此最尊。
今此「論」名為「華嚴念佛三昧論」。
一、我們都知道,華嚴是經中之海。「海」表示廣大無邊,無窮無盡。
華嚴是經中之海,無所不攝。華嚴在佛法中又稱為經中之王,最尊貴、最高深。
華嚴講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只
有華嚴講得最清楚透澈。華嚴的特點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有十玄,因此最尊。
今此「論」名為「華嚴念佛三昧論」。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禪修教學] 七支坐法
禪修七支坐法
第一個要點是盤腳。
從梵文翻譯過來叫做“跏趺”,趺是腳背、後跟,把你的背後跟疊起來,叫跏趺,中國話叫“盤腳”。盤腳分三種姿勢,雙盤是正跏趺,正坐,有人會問,右腳在外面還是左腳在外面呢?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兩條腿都不一樣長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雙跏趺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長的那只腳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這條腿長,卻拼命搬另外一隻腿,那是不對的。另外身體柔軟功夫到家的人,兩隻腳掌都可以向上反過來,就向畫的佛像一樣。西洋人學雙跏趺很容易,因為他們的腿長,就算腳掌沒有翻過來,也容易做到雙跏趺。
第一個要點是盤腳。
從梵文翻譯過來叫做“跏趺”,趺是腳背、後跟,把你的背後跟疊起來,叫跏趺,中國話叫“盤腳”。盤腳分三種姿勢,雙盤是正跏趺,正坐,有人會問,右腳在外面還是左腳在外面呢?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兩條腿都不一樣長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雙跏趺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長的那只腳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這條腿長,卻拼命搬另外一隻腿,那是不對的。另外身體柔軟功夫到家的人,兩隻腳掌都可以向上反過來,就向畫的佛像一樣。西洋人學雙跏趺很容易,因為他們的腿長,就算腳掌沒有翻過來,也容易做到雙跏趺。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法寶經典] 中論
《中論》龍樹菩薩著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觀因緣品第一】 【觀去來品第二】
【觀六情品第三】 【觀五陰品第四】
【觀六種品第五】 【觀染染者品第六】
【觀三相品第七】 【觀作作者品第八】
【觀本住品第九】 【觀燃可燃品第十】
【觀本際品第十一】 【觀苦品第十二】
【觀行品第十三】 【觀合品第十四】
【觀有無品第十五】 【觀縛解品第十六】
【觀業品第十七】 【觀法品第十八】
【觀時品第十九】 【觀因果品第二十】
【觀成壞品第二十一】【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觀邪見品第二十七】
可恭閱大正新脩大藏經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64 中論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觀因緣品第一】 【觀去來品第二】
【觀六情品第三】 【觀五陰品第四】
【觀六種品第五】 【觀染染者品第六】
【觀三相品第七】 【觀作作者品第八】
【觀本住品第九】 【觀燃可燃品第十】
【觀本際品第十一】 【觀苦品第十二】
【觀行品第十三】 【觀合品第十四】
【觀有無品第十五】 【觀縛解品第十六】
【觀業品第十七】 【觀法品第十八】
【觀時品第十九】 【觀因果品第二十】
【觀成壞品第二十一】【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觀邪見品第二十七】
可恭閱大正新脩大藏經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64 中論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法會活動] 恭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消災、祈福、超薦法會
日期:國曆 103 年 10 月 12 日
農曆 9 月 19 日
農曆 9 月 19 日
時間:早上 08 : 30 開始誦經。
(慈悲三昧水懺)
(慈悲三昧水懺)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欲參加法會者請儘早報名,連絡方式如下: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法師開示] 佛法是救世之光 : 印順導師
佛法是救世之光 : 印順導師
佛教在一切宗教中,是脫盡神教氣分的。說明這一點,必須了解釋尊時代印度宗教的情況。印度從吠陀時代到奧義書時代,婆羅門教的勢力已根深蒂固。婆羅門教的思想,把宇宙看為神祕的實在,是一種形而上的本體論者。這擬人的神而即是一切的本體,或叫生主,或叫祈禱主,或叫梵,或叫我,名稱雖隨時代而變化,而內在的含義,是一脈相承的。他們說:宇宙萬有是依梵為本體而發現的,人類也不能例外;人類內在有與大梵同性質的──常住、自在、喜樂的我,就是人類生命的本質。這個人的小我,就是一般宗教的「靈性」,靈性與神本來有密切的關係。婆羅門教把宇宙與人生的本體,看作本來常住自在快樂的,但事實上,人生在世,環繞著的自然、社會,乃至自我身心,觸處都是痛苦惱亂,一切是無常幻滅的。常恆自在快樂的本體,為什麼會產生無常不自在的現實世間呢?這本是思想上的大矛盾。但他們似乎不大理會這些,理智到底為情意所使,只想如何解除痛苦,而恢復到梵我本來的常住快樂,於是乎有解脫論產生。釋尊出世前後,印度的思想界起了一個變化。原來婆羅門教的文化,是來自西北印(五河地方),而大成於恆河上流的拘羅地方。當他沿恆河東下的時候,東方的摩竭陀、毘舍離一帶的新興民族,受了西來文化的熏陶,興起一種新的思潮,反對西方婆羅門思想。西方舊宗教動搖,而東方新宗教(種種沙門團)又大抵流於過激或懷疑。當這東西衝突,新舊交替的時候,釋尊應時而起,建立時代的新宗教。佛教的立教基本,是接受了當時公認的輪迴與解脫說,而從踏實的立場,破除婆羅門教幻想的神我說,把它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理論與行為,都予舊宗教以徹底的革新。生死輪迴與涅槃解脫,在印度當時,是一種公認的事實;問題只在為什麼會輪迴?怎樣才能解脫?佛法對這些問題,給予一種理智的解答,這就是「中道」的教說。我們可以用「中道」二字,簡別一般的宗教,顯出佛教的特色。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法寶經典]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一、電子書檔案格式: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190MB。
二、來源與版權說明:
1、出版社:世樺出版社。
2、來 源:法鼓山。
三、補充說明:
1、手機版恭讀不便,請以電腦版恭讀。
2、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1、[法寶經典]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誦本文》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經典釋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淨空法師主講
淨空法師於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加州哥波廷諾市(CUPERTINO)淨宗學會講心經,為期一週。承張德聲居士惠賜錄音帶七卷,恭聽之後,摘要筆記,彙成斯篇,供養讀者。
各位同學:
今天我們有這麼好的機緣,在美國淨宗學會與大家研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殊為慶幸。古大德常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世尊一代時教,說法四十九年,講般若的時間最長,佔了二十二年,般若經的份量也最重,可見佛法教學是以般若智慧為主。有些人誤會認為修淨土者往往疏忽了般若智慧,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在阿彌陀經中可以看出,世尊為宣揚這個法門,於諸大弟子中,特別揀選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菩薩眾中特選大智文殊大士為對象。如非真有大智慧很難接受這個法門。因此智為能度,對淨宗說非常恰當。
歷代翻譯心經共有十四種,常見的有七種,此次採取流通最廣的玄奘大師譯本。在中國各宗各派皆選心經列入朝暮課誦,可見在整個佛教中其所佔的地位。茲以時間關係,雖不能詳細解說,但一定會把精要之處提出來向大家作一個簡報。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五明,何謂五明?
五明(梵文:Pañcavidyā)源於古印度婆羅門傳統,後被佛教接受,指五門學科。《瑜伽師地論》卷38說五明是「一切菩薩正所應求」。
- 聲明 śabda vidyā:語言、語言學、訓詁學、文學等,即語言表達及書寫、著述能力。
- 內明 adhyātma vidyā:教理學、哲學,為五明之首,對佛教徒而言,即經律論三藏。對已證實相的菩薩,內明既利自己修行,又可幫助他人開悟。
- 因明 hetu vidyā:邏輯學、論辯術,已證內明的菩薩,可以藉此辯駁外道的異論,令未相信佛法的人相信,令已相信的人信仰更加堅定。
- 醫方明 cikitsā vidyā:醫學、藥學乃至禁咒等,可助強身健體,並醫治別人的色身病苦,拯救眾生。
- 工巧明 śilpa-karma-sthāna vidyā:藝術、科學、工藝、農業等,即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藝。
精通五明的學者,可以享有班智達的稱號。
@文摘自WIKI維基
@文摘自WIKI維基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辭義淺釋] 觀、毘婆舍那
常常聽到有人說、或問,要觀,要觀自己,可是這個觀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下面整理提供給各位參考!
觀又作毘缽舍那。華譯為觀,即觀察或觀見事理的意思。涅槃云:毗婆舍那,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
下面整理提供給各位參考!
觀又作毘缽舍那。華譯為觀,即觀察或觀見事理的意思。涅槃云:毗婆舍那,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八吉祥
文章來源:中台禪寺
八吉祥
八吉祥──法輪、法螺、法幢、寶瓶、蓮花、雙魚、盤結、寶蓋,是佛教最常用的八件寶物,又稱「八瑞相」或「八吉祥徽」。此八種寶物皆有深刻的寓意,多以鑄銅、彩繪、石雕、刺繡、油漆彩畫等方式,或作莊嚴具供於佛前,或作圖騰莊嚴法座、法器、殿堂、建築等。無論在藏傳或漢傳寺院,乃至道觀,以及博物館裡,處處可見八吉祥的圖案及實物供具,可見八吉祥深受大眾的喜愛。
八吉祥除作為寺院中的供具外,更具體應用於法會中。例如:寶瓶被使用於密教的灌頂儀式;寶蓋多被用於高僧、僧王及法王行進間的儀仗,或作為寶座上方的莊嚴器物。此外,由於其理上彰顯著佛法甚深之意涵,某些八吉祥物儼然成為佛教的代表形象,例如:法輪和蓮花。
八吉祥的意涵
八吉祥如同從八個方面說明了佛法的八種意義。
一、法輪(梵名dharma-cakra)
「法輪」,比喻佛陀的教法;「轉法輪」則指宣說佛法,度化眾生。因為「輪」有三義:(一)運載義,佛法如車乘,能運載眾生橫度煩惱中流,直登涅槃彼岸。(二)摧碾義,即佛法的智慧能摧破眾生的無明煩惱,令其超凡入聖,成就出世聖果,猶如轉輪聖王的輪寶,能制伏四方。(三)圓滿義,因佛所說的教法圓融無礙,因此以輪的圓滿為比喻。
法輪也代表佛的手足,佛陀手足有千輻輪相,表示佛常轉法輪,廣度眾生。輪輻數量意含佛陀所教示的修行法門:四輻表四諦、六輻表六波羅蜜、八輻表八正道、十二輻表十二因緣……輪中若無任何輻條,則象徵清淨圓滿的大圓鏡智。《大智度論》云:「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遇佛法輪,一切煩惱毒皆滅。」若能敬心奉持法輪所代表之法義,必得辯才無礙,善慧成就,身心清明,得大自在。
二、法螺(梵名dharma-sankha)
法螺又稱寶螺、金剛螺、法蠡。法螺原是於山中修行時,為避免猛獸追逐的重要用具之一,後作為古印度征戰的號角。因其聲徹遠方,故於寺院中作為召集僧眾的法器,至今沿用不衰。尤其是藏傳佛教寺院,僧舍遠近錯落,用法螺召集僧眾,聲聞數里,平時亦使用於法會。
此外,佛教中多用右旋白螺,是為希有奇寶,喻正法殊勝難得、純淨之意。《法華經‧序品》云:「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以吹法螺之音聲悠揚遠播,來比喻佛陀法音宣流──佛說法之妙音圓通無礙,廣被大眾,遐邇皆聞;眾生聞已,隨根信解,能滅重罪或生善道。螺聲勇猛,亦表大法之威德。又,吹螺而號令三軍,用以譬喻法音警世,降伏眾魔,如《佛說無量壽經》云:「扣法鼓、吹法螺……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三、法幢(幢,梵名dhvaja , ketu , pataka)
法幢又稱寶幢、尊勝幢。幢,原為古印度王或大將所用的軍旗,征戰勝利時搖旗歡呼。後漸為佛教界採用,引申為佛法堅固不衰、能勝外道之意。此外,亦象徵佛陀為大法王,最為尊勝,以圓融無礙的妙法,調伏魔軍外道,得大勝利,令眾生淨除業障,離諸魔惱,究竟解脫。
四、寶瓶(梵名kalasa)
寶瓶又稱德瓶、如意瓶。瓶中聚滿甘露,代表佛陀福智圓滿,口說妙法,能為眾生平息熱惱,消除災障,拔苦予樂;亦表徵佛陀教法圓滿無漏,法水常流。
五、蓮花
蓮花生於淤泥而潔淨不染,代表眾生本具之清淨心。蓮花妙香廣布,常用以比喻佛菩薩的慈悲莊嚴、功行流布。又比喻佛出五濁惡世,如蓮出淤泥而不染,清淨莊嚴。
《悲華經》及《妙法蓮華經》即以此花為經題。佛經中,蓮花略分為三種:(一)缽頭摩華(梵名padma):意譯為赤蓮花或黃蓮花。(二)優缽羅華(梵名utpala):意譯為青蓮花。經典中以其葉形容佛眼之微妙;以其花形容佛口氣之香潔。(三)芬陀利華(梵名pundarika):意譯為白蓮花。比喻將染污之煩惱昇華為清淨無垢之法性。
六、雙魚(梵名matsya)
佛經記載,佛陀行菩薩道時,曾慈悲捨身為魚王,解救飢渴眾生,因此,將魚視為豐足、富裕的吉祥物。此外,魚於水中暢行無礙,意喻佛法超越世間,依之修行則自在闊達、究竟解脫。又魚眼常開,象徵佛陀慧眼時時慈顧眾生,永不捨離。魚眠不閉目,代表世尊因地修行精進不懈,永無停歇;亦如佛眼視眾生,無有疲厭。
七、盤結(梵名shrivasta)
盤結又稱盤長、吉祥結、無盡意結。吉祥結是沒有開端和結尾、頭尾相連的結飾圖案,形式簡約,卻充分展現和諧之美。結構類似兩個卍字的交叉盤結,形狀迴旋盤繞、連綿不斷,代表佛心廣大,佛智圓滿,有如無始無終的無盡之紐。同時,也象徵佛法貫徹圓融,一切通明,無有止盡,具有正法久住的意義。
八、寶蓋(梵名chattra)
寶蓋又稱華蓋、傘蓋。傘,原是古代印度貴族和皇室的象徵,是貴族出巡時的儀仗器具。在佛法上,則象徵佛法張弛自如,遍覆眾生,使眾生免於苦惱、染垢,遠離一切魔障。《大寶積經》云:「是諸菩薩以法供養,皆各散花,奉事貢上密跡金剛力士。其所散花,化成華蓋,承佛威神,是諸華蓋,一切咸來,在於佛所……又其寶蓋住虛空中,當於佛上……」這段經文描述以寶蓋供養如來,表達誠敬皈命之意。
結語
中台禪寺大雄寶殿的藻井天花,中央為「中台拈花」圖樣,代表中台禪法廣傳無盡之意。周圍環繞著銅製貼金、熠熠生光的八吉祥圖騰,象徵中台傳法妙音吉祥。
大莊嚴殿的彩繪天花,最外層是對稱的蓮花捲草圖,周緣飾以八吉祥圖案,意謂人人本具的清淨心,出淤泥而不染,具足一切莊嚴淨智。此外,藥師殿所供奉的藥師如來,身著雙領垂肩袈裟,衣紋上刻有八吉祥圖(如右圖所示),其意與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相互呼應:令一切有情解脫橫厄、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乏少、除一切眾生病苦……皆為令諸眾生吉祥安樂,行菩提正路,依此彰顯佛法的殊勝圓滿。
八吉祥在佛教藝術中展現了璀璨的價值,藉事顯理,以相表法,由八吉祥圖騰或供具等,彰顯佛陀身口意三業清淨,為眾生修行之典範,藉事顯理,啟發行者藉由身體力行落實佛法,與修行相契相合,真正展現佛法的精神與意涵!
八吉祥
八吉祥──法輪、法螺、法幢、寶瓶、蓮花、雙魚、盤結、寶蓋,是佛教最常用的八件寶物,又稱「八瑞相」或「八吉祥徽」。此八種寶物皆有深刻的寓意,多以鑄銅、彩繪、石雕、刺繡、油漆彩畫等方式,或作莊嚴具供於佛前,或作圖騰莊嚴法座、法器、殿堂、建築等。無論在藏傳或漢傳寺院,乃至道觀,以及博物館裡,處處可見八吉祥的圖案及實物供具,可見八吉祥深受大眾的喜愛。
八吉祥除作為寺院中的供具外,更具體應用於法會中。例如:寶瓶被使用於密教的灌頂儀式;寶蓋多被用於高僧、僧王及法王行進間的儀仗,或作為寶座上方的莊嚴器物。此外,由於其理上彰顯著佛法甚深之意涵,某些八吉祥物儼然成為佛教的代表形象,例如:法輪和蓮花。
八吉祥的意涵
八吉祥如同從八個方面說明了佛法的八種意義。
一、法輪(梵名dharma-cakra)
「法輪」,比喻佛陀的教法;「轉法輪」則指宣說佛法,度化眾生。因為「輪」有三義:(一)運載義,佛法如車乘,能運載眾生橫度煩惱中流,直登涅槃彼岸。(二)摧碾義,即佛法的智慧能摧破眾生的無明煩惱,令其超凡入聖,成就出世聖果,猶如轉輪聖王的輪寶,能制伏四方。(三)圓滿義,因佛所說的教法圓融無礙,因此以輪的圓滿為比喻。
法輪也代表佛的手足,佛陀手足有千輻輪相,表示佛常轉法輪,廣度眾生。輪輻數量意含佛陀所教示的修行法門:四輻表四諦、六輻表六波羅蜜、八輻表八正道、十二輻表十二因緣……輪中若無任何輻條,則象徵清淨圓滿的大圓鏡智。《大智度論》云:「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遇佛法輪,一切煩惱毒皆滅。」若能敬心奉持法輪所代表之法義,必得辯才無礙,善慧成就,身心清明,得大自在。
二、法螺(梵名dharma-sankha)
法螺又稱寶螺、金剛螺、法蠡。法螺原是於山中修行時,為避免猛獸追逐的重要用具之一,後作為古印度征戰的號角。因其聲徹遠方,故於寺院中作為召集僧眾的法器,至今沿用不衰。尤其是藏傳佛教寺院,僧舍遠近錯落,用法螺召集僧眾,聲聞數里,平時亦使用於法會。
此外,佛教中多用右旋白螺,是為希有奇寶,喻正法殊勝難得、純淨之意。《法華經‧序品》云:「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以吹法螺之音聲悠揚遠播,來比喻佛陀法音宣流──佛說法之妙音圓通無礙,廣被大眾,遐邇皆聞;眾生聞已,隨根信解,能滅重罪或生善道。螺聲勇猛,亦表大法之威德。又,吹螺而號令三軍,用以譬喻法音警世,降伏眾魔,如《佛說無量壽經》云:「扣法鼓、吹法螺……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三、法幢(幢,梵名dhvaja , ketu , pataka)
法幢又稱寶幢、尊勝幢。幢,原為古印度王或大將所用的軍旗,征戰勝利時搖旗歡呼。後漸為佛教界採用,引申為佛法堅固不衰、能勝外道之意。此外,亦象徵佛陀為大法王,最為尊勝,以圓融無礙的妙法,調伏魔軍外道,得大勝利,令眾生淨除業障,離諸魔惱,究竟解脫。
四、寶瓶(梵名kalasa)
寶瓶又稱德瓶、如意瓶。瓶中聚滿甘露,代表佛陀福智圓滿,口說妙法,能為眾生平息熱惱,消除災障,拔苦予樂;亦表徵佛陀教法圓滿無漏,法水常流。
五、蓮花
蓮花生於淤泥而潔淨不染,代表眾生本具之清淨心。蓮花妙香廣布,常用以比喻佛菩薩的慈悲莊嚴、功行流布。又比喻佛出五濁惡世,如蓮出淤泥而不染,清淨莊嚴。
《悲華經》及《妙法蓮華經》即以此花為經題。佛經中,蓮花略分為三種:(一)缽頭摩華(梵名padma):意譯為赤蓮花或黃蓮花。(二)優缽羅華(梵名utpala):意譯為青蓮花。經典中以其葉形容佛眼之微妙;以其花形容佛口氣之香潔。(三)芬陀利華(梵名pundarika):意譯為白蓮花。比喻將染污之煩惱昇華為清淨無垢之法性。
六、雙魚(梵名matsya)
佛經記載,佛陀行菩薩道時,曾慈悲捨身為魚王,解救飢渴眾生,因此,將魚視為豐足、富裕的吉祥物。此外,魚於水中暢行無礙,意喻佛法超越世間,依之修行則自在闊達、究竟解脫。又魚眼常開,象徵佛陀慧眼時時慈顧眾生,永不捨離。魚眠不閉目,代表世尊因地修行精進不懈,永無停歇;亦如佛眼視眾生,無有疲厭。
七、盤結(梵名shrivasta)
盤結又稱盤長、吉祥結、無盡意結。吉祥結是沒有開端和結尾、頭尾相連的結飾圖案,形式簡約,卻充分展現和諧之美。結構類似兩個卍字的交叉盤結,形狀迴旋盤繞、連綿不斷,代表佛心廣大,佛智圓滿,有如無始無終的無盡之紐。同時,也象徵佛法貫徹圓融,一切通明,無有止盡,具有正法久住的意義。
八、寶蓋(梵名chattra)
寶蓋又稱華蓋、傘蓋。傘,原是古代印度貴族和皇室的象徵,是貴族出巡時的儀仗器具。在佛法上,則象徵佛法張弛自如,遍覆眾生,使眾生免於苦惱、染垢,遠離一切魔障。《大寶積經》云:「是諸菩薩以法供養,皆各散花,奉事貢上密跡金剛力士。其所散花,化成華蓋,承佛威神,是諸華蓋,一切咸來,在於佛所……又其寶蓋住虛空中,當於佛上……」這段經文描述以寶蓋供養如來,表達誠敬皈命之意。
結語
中台禪寺大雄寶殿的藻井天花,中央為「中台拈花」圖樣,代表中台禪法廣傳無盡之意。周圍環繞著銅製貼金、熠熠生光的八吉祥圖騰,象徵中台傳法妙音吉祥。
大莊嚴殿的彩繪天花,最外層是對稱的蓮花捲草圖,周緣飾以八吉祥圖案,意謂人人本具的清淨心,出淤泥而不染,具足一切莊嚴淨智。此外,藥師殿所供奉的藥師如來,身著雙領垂肩袈裟,衣紋上刻有八吉祥圖(如右圖所示),其意與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相互呼應:令一切有情解脫橫厄、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乏少、除一切眾生病苦……皆為令諸眾生吉祥安樂,行菩提正路,依此彰顯佛法的殊勝圓滿。
八吉祥在佛教藝術中展現了璀璨的價值,藉事顯理,以相表法,由八吉祥圖騰或供具等,彰顯佛陀身口意三業清淨,為眾生修行之典範,藉事顯理,啟發行者藉由身體力行落實佛法,與修行相契相合,真正展現佛法的精神與意涵!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法寶經典]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凡十二卷,全稱《大灌頂神咒經》,又作《大灌頂經》,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本經由《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乃至《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等十二部小經所成。此十二部小經各就其功德而有「佛說灌頂」四字,故稱《灌頂經》。
收錄於:
壹、乾隆藏-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
第35冊 0163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十二卷)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 (佛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二 (佛說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三 (佛說灌頂十二萬神王護比丘尼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四 (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五 (佛說灌頂咒宮宅神王守鎮左右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六 (佛說灌頂塚墓因緣四方神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七 (佛說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八 (佛說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九 (佛說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上品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 (佛說灌頂梵天神策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一 (佛說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二 (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
貳、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1, No. 1331
收錄於:
壹、乾隆藏-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
第35冊 0163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十二卷)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 (佛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二 (佛說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三 (佛說灌頂十二萬神王護比丘尼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四 (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五 (佛說灌頂咒宮宅神王守鎮左右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六 (佛說灌頂塚墓因緣四方神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七 (佛說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八 (佛說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咒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九 (佛說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上品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 (佛說灌頂梵天神策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一 (佛說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卷第一二 (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
貳、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1, No. 1331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
齋戒清淨一日夜 出家種子成聖果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在家的男女二眾,能種出世解脫的善根。而受戒的人,必須一天一夜離開家庭,到僧團去居住,學習出家人的生活。
「關」是「禁」的意思,就是關閉眾生流轉生死的門,也就是關閉殺、盜、婬等八種罪過,使之不再犯,稱為八關。「齋」,就是正午之後,不可再進食之意。八戒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過午不食為「齋」,合稱為八關齋戒。這八關齋戒出家在家都可受持。
齋戒清淨一日夜 出家種子成聖果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在家的男女二眾,能種出世解脫的善根。而受戒的人,必須一天一夜離開家庭,到僧團去居住,學習出家人的生活。
「關」是「禁」的意思,就是關閉眾生流轉生死的門,也就是關閉殺、盜、婬等八種罪過,使之不再犯,稱為八關。「齋」,就是正午之後,不可再進食之意。八戒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過午不食為「齋」,合稱為八關齋戒。這八關齋戒出家在家都可受持。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辭意淺釋]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在讀佛經時,常常讀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請參閱下面整理。
《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云:「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又如《般若心經》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云:「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又如《般若心經》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公案故事] 禪宗如何開悟(四則)
一、無心可安即可開悟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
禪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請法云:「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云:「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可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達摩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遍尋不見心,便說:「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說:「我與汝安心竟。」
諸位也可以參一參這樣子的安心之法,把身體坐直,輕輕靠著椅背,將全身肌肉放鬆,臉部放鬆,眼球放鬆,頭腦也跟著放鬆。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
禪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請法云:「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云:「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可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達摩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遍尋不見心,便說:「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說:「我與汝安心竟。」
諸位也可以參一參這樣子的安心之法,把身體坐直,輕輕靠著椅背,將全身肌肉放鬆,臉部放鬆,眼球放鬆,頭腦也跟著放鬆。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法會活動] 恭祝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舉辦祈安消災超薦法會
恭祝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舉辦祈安消災超薦法會
各位護法居士: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為慶祝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僅定於
民國 103年七月十四日~十九日,
農曆 六月十八日~六月二十三日,
星期一早上八時三十分,舉辦祈安消
災超薦法會。
各位護法居士: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為慶祝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僅定於
民國 103年七月十四日~十九日,
農曆 六月十八日~六月二十三日,
星期一早上八時三十分,舉辦祈安消
災超薦法會。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辭義淺釋] 達摩四行觀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法師開示] 你知道如何拜佛念佛嗎?
[法師開示] 你知道如何拜佛念佛嗎?
接下來我們看五點記數法。
靜坐「五點記數法」:
一、安置地輪,令心下沉。
二、所緣行相,清楚分明。
三、寧可少念,不可草率。
四、先依記數,再求圓融。
這個五點記數法,是過去我們在佛學院,法師念佛的心得,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淨界法師
接下來我們看五點記數法。
靜坐「五點記數法」:
一、安置地輪,令心下沉。
二、所緣行相,清楚分明。
三、寧可少念,不可草率。
四、先依記數,再求圓融。
這個五點記數法,是過去我們在佛學院,法師念佛的心得,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典籍閱讀] 淨宗入門 / 淨空法師講述
資料來源:華藏凈宗弘化網
來源網址: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80
淨土宗簡介:
佛陀教學,善巧方便,隨眾生根機,應病與藥。佛在《大集經》中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佛滅度後的第一個一千年,此時期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持戒就能證果;「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佛滅度後的第二個一千年,此時期雖有教法,但單靠持戒不能證果,還需要修定;「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末法一萬年,此時期眾生,根機漸次低下,加上外有誘惑,內有煩惱,因此,想要修行證果,愈來愈困難。佛陀慈悲,為生在末法時期的我們,指出淨土這條明路,一條「萬修萬人去」的歸路。
來源網址: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80
淨土宗簡介:
佛陀教學,善巧方便,隨眾生根機,應病與藥。佛在《大集經》中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佛滅度後的第一個一千年,此時期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持戒就能證果;「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佛滅度後的第二個一千年,此時期雖有教法,但單靠持戒不能證果,還需要修定;「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末法一萬年,此時期眾生,根機漸次低下,加上外有誘惑,內有煩惱,因此,想要修行證果,愈來愈困難。佛陀慈悲,為生在末法時期的我們,指出淨土這條明路,一條「萬修萬人去」的歸路。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經咒法寶] 救脫菩薩救諸病苦大陀羅尼
來源:佛學大辭典
此菩薩以救人病苦,脫離災難而得名。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卷一列之為八大菩薩之第四。有關其形像,據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載,身呈紅色,坐蓮花座,右手執持妙法藏供養,左拳按胯。又修藥師儀軌布壇法載,救脫菩薩身呈白色,二手為金剛拳印,按於兩胯,呈微慢之相而坐。
〔灌頂經卷十二、孔雀王咒經、陀羅尼雜集經卷一〕
此菩薩以救人病苦,脫離災難而得名。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卷一列之為八大菩薩之第四。有關其形像,據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載,身呈紅色,坐蓮花座,右手執持妙法藏供養,左拳按胯。又修藥師儀軌布壇法載,救脫菩薩身呈白色,二手為金剛拳印,按於兩胯,呈微慢之相而坐。
〔灌頂經卷十二、孔雀王咒經、陀羅尼雜集經卷一〕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辭意淺釋] 結夏安居
雨安居(巴利語:vassa,梵語:varṣa),佛教術語,也稱為結夏安居、夏安居、坐夏、坐夏安居、安居,指的是印度在雨季的三個月期間,出家人集結在一起修行的制度,在這期間僧侶不允許隨意外出。在結夏安居結束之後,開始供僧衣節。
漢傳佛教中,因為中國的季節不同,改為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結束時即佛歡喜日。在禪宗寺院中,又有冬安居(農曆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的制度,亦即「坐臘」。
制度
梵語 varṣa 的字根是由 vṛṣ 而來,意思是年,或雨。印度的雨季期間,佛陀為了避免僧團遊行乞食的困難,不受蛇類蚊蟲的侵襲,以及避免傷害到草木蟲蟻,故模仿印度當時沙門的習慣,而制定此一規定。
僧團成員平日分成居住在聚落附近的聚落比丘,以及在森林中獨居的阿蘭若比丘,各自修行。但在安居時,僧團的成員要聚會在一起,一同誦戒,糾正彼此的行為,同時分享修行心得。
在安居時,僧團會限定僧侶的活動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稱為結界。除非有要事,受父母或施主請託,僧侶不得離開僧團外出乞食,或獨自別居。若真有要事,可向僧團請求,以七日、十五日為離開的期限,暫時請假外出。
安居期間,每半個月,由羯摩和尚召集僧團,作布薩羯摩。
先由長老誦出波羅提木叉戒本,提醒僧侶不要違犯戒律,並要求僧侶自我反省,舉出不正當的行為。有違反戒律的僧侶,可以在此時向大眾懺悔,接受僧團的處份,這稱為誦戒,或布薩。
接著,僧團成員可以舉出自己對戒律的疑義與看法。由上座長老判斷,並經過僧團成員的一致同意,由大眾自行決定戒律應該如何制定與施行,通過的新戒律就由僧團共同遵守。這稱為羯摩。
在誦戒之後,僧侶可以各自依照自己的修行心得,在大眾面前隨意提出,與大眾一同討論,這稱為自恣。
在結夏安居結束之後,開始供僧衣節,僧侶在此時可以向施主乞討僧衣,準備過冬。結束供僧衣節後,僧侶可以自行回到自己平時修行的地方,或是回到森林中獨居。
漢傳佛教中,因為中國的季節不同,改為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結束時即佛歡喜日。在禪宗寺院中,又有冬安居(農曆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的制度,亦即「坐臘」。
制度
梵語 varṣa 的字根是由 vṛṣ 而來,意思是年,或雨。印度的雨季期間,佛陀為了避免僧團遊行乞食的困難,不受蛇類蚊蟲的侵襲,以及避免傷害到草木蟲蟻,故模仿印度當時沙門的習慣,而制定此一規定。
僧團成員平日分成居住在聚落附近的聚落比丘,以及在森林中獨居的阿蘭若比丘,各自修行。但在安居時,僧團的成員要聚會在一起,一同誦戒,糾正彼此的行為,同時分享修行心得。
在安居時,僧團會限定僧侶的活動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稱為結界。除非有要事,受父母或施主請託,僧侶不得離開僧團外出乞食,或獨自別居。若真有要事,可向僧團請求,以七日、十五日為離開的期限,暫時請假外出。
安居期間,每半個月,由羯摩和尚召集僧團,作布薩羯摩。
先由長老誦出波羅提木叉戒本,提醒僧侶不要違犯戒律,並要求僧侶自我反省,舉出不正當的行為。有違反戒律的僧侶,可以在此時向大眾懺悔,接受僧團的處份,這稱為誦戒,或布薩。
接著,僧團成員可以舉出自己對戒律的疑義與看法。由上座長老判斷,並經過僧團成員的一致同意,由大眾自行決定戒律應該如何制定與施行,通過的新戒律就由僧團共同遵守。這稱為羯摩。
在誦戒之後,僧侶可以各自依照自己的修行心得,在大眾面前隨意提出,與大眾一同討論,這稱為自恣。
在結夏安居結束之後,開始供僧衣節,僧侶在此時可以向施主乞討僧衣,準備過冬。結束供僧衣節後,僧侶可以自行回到自己平時修行的地方,或是回到森林中獨居。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法寶經典]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光內寺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四冊 No. 451《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經卷分段閱讀: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下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修行儀軌] 準提咒的修持法
準提咒的修持法
修持準提法的心法很多,看你自己怎麼用心。此篇修持法,念咒時不要光在那兒數「念了幾遍?」,而必須去感受這九個字的法義。其意義雖然不見得一下子就能全部感受到,但總得儘量去思維其意義是什麼?真理存在哪裡?想一遍念珠撥一遍,嘴巴繼續念,那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念的過程必須懂得去領悟。
準提法門雖然沒什麼限制,何時何地都能修,但必須以最恭敬的心來修持,才會殊勝。接引他人來修行時,若碰到嫌修行麻煩的人,可以?他這個修法,告訴他:「只要有心,持這個咒就好,不管在哪裡都可以念,毫無限制。」對外很寬鬆,但對自己的要求則是愈嚴格愈好。
[教學說明] 準提心咒的意義
準提心咒的意義
準提咒可分為長咒和短咒。短咒僅簡單九個字,它就是準提菩薩的心咒。
「準提心咒」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心咒。
準提法持的是準提咒,密法修持即是以持咒為重點,咒語本身只是媒介,你要了解其作用在哪裡。當然咒語意思我們不懂,其中原因很多,如法器,個個有其用意,單獨存在時具有個別意義,當它與右手合併時又有一種意義,左手法器和右手法器合併運用時又屬另一種意義。咒語和法器相似,個別有個別的意義,整體有整體的作用,不是語言文字或簡單一句話就可道盡,其中出入甚大。
[經咒法寶]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嗡 邊札薩埵薩瑪雅 瑪奴巴拉雅 邊札薩埵爹奴巴 底他底多美巴哇
蘇埵卡喲美巴哇 蘇波卡喲美巴哇 阿奴啦埵美巴哇 薩哇悉底美札雅札
薩哇嘎瑪蘇札美 茲當悉里養咕嚕吽 哈哈哈哈吽 巴嘎萬 薩哇他嘎他
邊札瑪美門札 班至巴哇 瑪哈薩瑪雅 薩埵阿
快速連結:[經咒唱誦] 影音連結
[經咒釋義]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淺釋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淺釋
嗡 邊札薩埵薩瑪雅 瑪奴巴拉雅 邊札薩埵爹奴巴 底他底多美巴哇
蘇埵卡喲美巴哇 蘇波卡喲美巴哇 阿奴啦埵美巴哇 薩哇悉底美札雅札
薩哇嘎瑪蘇札美 茲當悉里養咕嚕吽 哈哈哈哈吽 巴嘎萬 薩哇他嘎他
邊札瑪美門札 班至巴哇 瑪哈薩瑪雅 薩埵阿
[經典釋義]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淺釋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淺釋
如本法師講述
世間的因果千差萬別,造作不同的因,必然感召不同的果;果由因成,無因即無果;因果無盡無邊,但一切因果不出於心造。因果分二大類:一者世間因果。二者出世間因果。如本法師講述
「佛說業報差別經」是佛陀大悲願專為首迦長者廣說因果的一部聖典,佛子若一心欲出三界證菩提,應鑽研本經受持本經。
經的題目有通題與別題。通是相通,別是各別。
別題:所詮釋之法各有差別
通題:經藏一切聖典皆稱為經。
[法寶經典]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冊 No. 80《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言。首迦長者。我當為汝說善惡業報差別法門。汝當諦聽。善思念之。是時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首迦。一切眾生。繫屬於業。依止於業。隨自業轉。以是因緣。有上中下差別不同。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短命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少病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醜陋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小威勢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大威勢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下族姓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上族姓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邪智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正智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地獄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畜生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餓鬼報。
[探討釋疑] 印光大師論蛋奶非素食
印光大師論蛋奶非素食
文後摘列出相關經論
吃素,原為憫彼痛苦,養我仁慈,油與肉,有何分別?
肉湯亦當不食。然眾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則令其常素。
否則,令持十齋,六齋,食肉邊菜耳。此乃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實義也。
汝既以病苦之故,愍念眾生之苦,當吃淨素,勿以口腹,為心性累。凡屬有知覺者,皆不宜食。雖無知覺,然有生機,如各種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無礙,然亦系取彼脂膏,補我身體,亦宜勿食。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何苦用錢買禍(以食肉欠殺債,故雲買禍)而求補益耶。吃葷之人,若肯吃素,定規會少病強健。以肉食有礙衛生,素食有益健康衛生故也。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法寶經典]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經錄部類】〔經集部類〕〔經集部〕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七冊 No. 724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眷屬俱。亦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皆悉集會。爾時信相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有地獄餓鬼畜生奴婢。貧富貴賤種類若干。唯願世尊。具演說法。若有眾生聞佛說法。如孩子得母。如病得醫。如羸得食。如暗得燈。世尊說法利益眾生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觀時已至。見斯菩薩勸請慇懃。即放眉間白毫相光照于世界。地獄休息苦痛安寧。爾時一切受罪眾生。尋佛光明來詣佛所。遶佛七匝為佛作禮。勸請世尊。敷演道化令此眾生得蒙解脫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佛教資料] 八識規矩頌講記
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居士 講述
目錄:(段落快速連結)
第 一 講、解釋頌題
第 二 講、唯識大意
第 三 講、八識心王
第 四 講、六位心所
第 五 講、種子、四分
第 六 講、九緣生識
第 七 講、三境、三量
第 八 講、修行五位
第 九 講、前五識頌
第 十 講、第六識頌
第十一講、第七識頌
第十二講、第八識頌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法寶經典] 說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念誦法 ( 唐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
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
唐 天竺 三藏 金剛智 譯
說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念誦法
【經錄部類】〔密教部類〕〔密教部〕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十冊 No. 1075《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
[法寶經典] 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唐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
唐 天竺 三藏 金剛智 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名稱大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思惟觀察愍念未來諸眾生故,說過去七俱胝准提如來等佛母准提陀羅尼,乃至我今同說,即說大明曰: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法寶經典]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來諸眾生故。說是七
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羅尼法。即說咒曰:南謨颯哆南 三藐三勃陀 俱胝喃 怛姪他
唵 折戾 主戾 準提 娑婆訶。
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法師開示] 海濤法師開示準提法門
準提法門
海濤法師編輯
目錄:(段落快速連結)壹、認識準提菩薩
貳、準提法門所依據的重要經典
參、準提咒簡要修持法
肆、準提咒的廣大威德力
伍、準提咒的其他成就應驗方法
陸、修持準提法門的感應事蹟
附錄:密法中修學準提菩薩的四種成就法:息災、增益、敬愛、降伏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修行儀軌] 簡易準提咒修持法
簡易準提咒修持法
南無准提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稽首皈依蘇悉帝 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 惟願慈悲垂加護(三遍)
南無 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姪他
唵 折隸 主隸 準提 娑婆訶 (108遍)
南無准提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稽首皈依蘇悉帝 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 惟願慈悲垂加護(三遍)
南無 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姪他
唵 折隸 主隸 準提 娑婆訶 (108遍)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法師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是什麼意思?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淨空老法師開示
這一句佛號的意義太深廣了,我在此地略微解釋一下。「南無」不能唸成「ㄋㄢˊㄨˊ」(南方的「南」,有無的「無」),這麼唸法就錯了。這個名號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一定要念漢唐時候的音才準確,念「ㄋㄚˊㄇㄛˊ」(拿 摩),這是古音。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經咒唱誦]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影片來源:YouTube 海濤法師
主 題:百字明咒
說 明:
金剛薩埵在因地時曾發下大願:「願我証得無上佛果時,如果有眾生造五無間罪,破壞三昧耶誓言,一旦他們能聽到我的名號,對我有虔信,念誦咒王百字明,則一切罪障清除無餘,此願不成,我終不証得無上菩提。願我住於破戒者前,他的一切罪障悉皆清凈!」
主 題:百字明咒
說 明:
金剛薩埵在因地時曾發下大願:「願我証得無上佛果時,如果有眾生造五無間罪,破壞三昧耶誓言,一旦他們能聽到我的名號,對我有虔信,念誦咒王百字明,則一切罪障清除無餘,此願不成,我終不証得無上菩提。願我住於破戒者前,他的一切罪障悉皆清凈!」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開示,學佛境界現前,如何對治。
學佛境界現前,如何對治 ?
淨空法師 開示
這位同修有兩個問題,第一個:「非常崇敬您,我學佛近三年了,晚上睡覺時每到三點鐘左右,總覺得有人猛推我一下,我就醒了,總認為是護法神催我上早課,大多是一推,我就起來上早課。可是有時晚上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在我毫無準備,熟睡時猛一哆嗦,後來習慣了也就不當回事,請問是病態還是護法神在叫我起床?」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頂禮諸佛]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準提佛母形像的象徵意義
準提菩薩的形像有很多種,一般我們常見的形像通常是十八臂的準提菩薩,其實他還有其它的形像,如八臂的準提菩薩,四臂準提菩薩等,請參見以下介紹。
一般常見的十八臂準提菩薩
準提菩薩的造像有很多種,菩薩因應眾生求法的不同緣起,而有不同形像的示現。一般常見的準提菩薩像為十八臂的準提菩薩。
準提菩薩的形像有很多種,一般我們常見的形像通常是十八臂的準提菩薩,其實他還有其它的形像,如八臂的準提菩薩,四臂準提菩薩等,請參見以下介紹。
一般常見的十八臂準提菩薩
準提菩薩的造像有很多種,菩薩因應眾生求法的不同緣起,而有不同形像的示現。一般常見的準提菩薩像為十八臂的準提菩薩。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法師開示] 金剛上師南公懷瑾傳授準提法修持要領開示
金剛上師南公懷瑾傳授準提法修持要領開示
講於1978年9月
我從未正式傳授過密法,實際上西藏密法幾大教派,紅、黃、花、白乃至東密,我都有資格傳授。但我不傳,原因是:第一、一般人學密法學不好。第二、學的人 沒資格學。以前傳過幾次,皆非正式。將來你們不可以此去教人,必須要自己修持成就了,才能教人。修持成就便有徵候,自己身心都要轉化,不似顯教;不似禪宗 著眼在心性。換言之,密法是依阿賴耶識起修。外面傳密法的很多,在我眼裏大半非真正密法。學密法很嚴重,搞不好就成外道,也可說是魔道。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法師開示] 怎樣修持解脫道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法緣影音] 淨空法師開示《 三皈依 》的實質意義
淨空法師開示《 三皈依 》的實質意義
影片來源:YouTube 華藏
主 題:淨空法師開示:三皈依的實質意義
說 明:皈依佛-覺而不迷,從迷惑顛倒回歸自性覺。
皈依法-正而不邪,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
皈依僧-淨而不染,從染汙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心。
影片來源:YouTube 華藏
主 題:淨空法師開示:三皈依的實質意義
說 明:皈依佛-覺而不迷,從迷惑顛倒回歸自性覺。
皈依法-正而不邪,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
皈依僧-淨而不染,從染汙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心。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辭意淺釋] 十供養
常常聽到供養,那供養究竟有哪些涵義,請參考下面的簡釋。
何謂十供養:
此篇我們以十供養來簡略說明,十供養為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亦即表示供養物奉獻於佛前,同時其各有不同的功德,具有十種不同的象徵意義;象徵與會者為祈請佛菩薩降壇加持演法而獻上歡喜至誠之意。
如《梁皇寶懺》,共有十卷。每卷開頭都會依照供養的供品來唱讚,如卷二的「花奉獻‥」、卷三的「燈晃耀‥」、卷七的「天廚供‥」等。
何謂十供養:
此篇我們以十供養來簡略說明,十供養為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亦即表示供養物奉獻於佛前,同時其各有不同的功德,具有十種不同的象徵意義;象徵與會者為祈請佛菩薩降壇加持演法而獻上歡喜至誠之意。
如《梁皇寶懺》,共有十卷。每卷開頭都會依照供養的供品來唱讚,如卷二的「花奉獻‥」、卷三的「燈晃耀‥」、卷七的「天廚供‥」等。
訂閱:
文章 (Atom)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
-
►
2014
(63)
-
►
2月
(16)
- [法寶經典]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 [法寶經典] 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唐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 [法寶經典] 說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念誦法 ( 唐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
- [教學說明] 準提法鏡壇
- [佛教資料] 八識規矩頌講記
- [法寶經典]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 [探討釋疑] 印光大師論蛋奶非素食
- [法寶經典]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 [經典釋義]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淺釋
- [經咒釋義]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淺釋
- [經咒法寶]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 [教學說明] 準提心咒的意義
- [修行儀軌] 準提咒的修持法
- [法寶經典]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教學說明] 藥師佛法門小常識,教學說明綜合整理
- [辭意淺釋] 結夏安居
-
►
2月
(16)
標籤雲
公案故事
(10)
心靈文庫
(39)
地藏三經
(3)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1)
佛教資料
(31)
典籍閱讀
(7)
東方三聖
(1)
法師開示
(40)
法會活動
(17)
法緣影音
(12)
法器介紹
(6)
法寶經典
(33)
阿閦佛
(1)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9)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3)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7)
南無阿彌陀佛
(3)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6)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4)
修行儀軌
(5)
參訪路線
(1)
參閱學習
(3)
唯識學
(1)
探討釋疑
(7)
教學說明
(30)
準提法
(4)
經典釋義
(20)
經咒法寶
(8)
經咒唱誦
(6)
經咒釋義
(4)
電子書
(11)
電腦工具
(1)
綜合整理
(13)
儀規行儀
(3)
諸佛名號
(3)
禪修系列
(4)
藥師法
(2)
辭義淺釋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