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寺 〒 站務公告 ::
1、參訪方式、地圖路線!
2、本站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瀏覽器。
3、本寺為清靜佛寺,謝絕乩童...等,入內辦事。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辭義淺釋] 悲的三種涵義

「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
「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譯成中文就叫「能仁」。

怎麼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來愛人,以仁愛這種的心來教化眾生。
「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能拔除眾生的苦,而給眾生快樂。
悲能拔苦。悲有三種:


一、愛見悲:
  愛,就是這種情愛的愛;
  見,就是看見了的這個見;
  悲,就是悲愍。
  這是什麼人所具有的?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種同情的心,又叫愛見
  同情。

  怎麼叫愛見悲呢?因為我們人類,和你近的,你就愛他,就憐愍他;和你遠的,
  你就不愛他,不憐愍他。所謂親,如果有什麼困苦、艱難,你可以幫助他;
  你這個親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幫助他,看見他有痛苦,你會盡你的
  力量去幫助他,這都叫愛見悲。可是和你遠的呢?沒有什麼相干的人呢,你就見
  到他受苦,你也不管他。為什麼呢?你對他沒有一種愛心。
  有這愛心,你才能有你這個悲。

  還有,和你同類的,你就有這種愛見悲;不同類的呢,你就沒有這種愛見悲了。
  好象對一切的畜生,牛呀、豬呀、雞呀、鵝呀、鴨呀……,你不單對它沒有一種
  愛見悲,而且還要吃它的肉!要把它的生命奪取了,來滋養你自己的生命,這也
  是沒有這種愛見悲了。人哪,幸而還不吃自己;不吃自己,就吃羊呀,吃牛呀,
  吃雞鴨魚呀,還沒有人吃人。沒有說是,人看見一個人,把他捉住了,就把他殺
  了,吃他的肉,這還比豺狼虎豹好一點。可是這個虎豹,它也不吃它自己同類。

  我們雖然沒有自己吃自己,沒有吃人,但是對於眾生、對於畜生,可就沒有這種
  愛見悲了。

二、法緣悲:
  法是佛法的法,緣是十二因緣的緣,這是屬於二乘的。
  二乘人,就不單有這個愛見悲,而且還有法緣悲。
  二乘人,他觀一切的法都是從因緣生,但是「因緣無性,當體即空」,因緣它自
  己沒有自性,所以當體即空,他就觀這個法緣悲。
  所以他教化眾生,而不著教化眾生這個相,認為一切都是空的。這是二乘人有法     緣悲。

三、同體悲:
  那麼菩薩、佛的悲又不同了。菩薩和佛這種悲,就叫同體悲,同體大悲。
  諸佛菩薩和眾生是一個的,因為佛的法身遍滿一切處,佛的心性也是遍滿一切處。
  
  因為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眾生都在佛的心性裡頭包容著。
  
  我們是佛心裡頭的眾生,佛是我們眾生心裡頭的佛。因為我們這個心,和佛的心
  是一樣的,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佛的心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我們這
  個心也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
  
  所以佛和眾生是同體的,沒有分別,這叫同體大悲。

  那麼釋迦牟尼佛這個能仁,就具足這三種的意思。要是往寬廣了說,那是無量無
  邊,這意思是很多很多的。釋迦牟尼佛的這個「釋迦」,是他的姓。

「牟尼」是佛的一個名字,這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叫「寂默」

寂是寂然不動;默是口不言,不單口不言,心也不思,這種境界就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所以釋迦牟尼佛雖然說法,但說而未說;雖然未說,可是未說而說。那麼「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叫寂默,寂然不動。雖然不動,但是感而遂通;雖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

這是釋迦牟尼一個特別的名字,只有這一位佛叫這個名字,其它的佛就都不叫這麼一個名字。所以「釋迦牟尼」這四個字是別名,「佛」是個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這是一個通稱。

補充:

慈悲有三種:眾生緣悲、法緣悲及無緣大悲。
什麼是眾生緣悲?就是看到眾生苦而救濟,也就是緣眾生的苦迫而生起悲憫心。

可是一般人在利益眾生的時候,往往會執著眾生是實有的,所以法緣悲是在破除對眾生實有的執著,告訴我們眾生是五蘊和合的假我,和合的假我生死相續,而產生世間種種苦,如果沒有五蘊身就不會有世間苦。所以叫做「法生苦生,法滅苦滅。」這個法是指五蘊法、眾生法,有五蘊和合的假我眾生,才會感招八苦,由此生起慈悲心,叫做法緣悲,此時因為有五蘊和合假我的體認,就不會執著眾生是實有的。《涅槃經》中提到,如果具足法緣悲的人,他會不見父母、妻子、親屬,只見一切法皆從緣生,他可以破自他二相。如果緣這是我父母、親人,就會特別慈憫,跟我沒關係的就比較不慈憫。

具足法緣悲,可以破除這種親疏關係,因為他看到一切眾生都是和合相,一切眾生不過都是五蘊和合的法,生悲心時已沒有親疏的對象,已經到達平等心。

        什麼叫無緣大悲?我們知道一切法是和合生、是因緣生,但也不能否定假有的存在。緣眾生苦生悲心,是眾生緣悲;緣和合法而生悲心,是法緣悲;無緣大悲就是緣無自性空而生大悲心。什麼叫無自性空?因為一切法和合而生,所以本質是沒有自性的。

內在是沒有一個自性,外在是有一個緣起的假我。菩薩要修大悲心,是因為看到這個外在緣起的假我,如幻眾生的苦是存在的,所以要去度他,可是菩薩會安住在無自性空當下,這叫緣無自性空而生大悲心。看到和合法生即苦生,和合法滅苦才會滅。

所以生起眾生緣悲為先;接著破眾生實有,再修習法緣悲;有了法緣悲以後,要修習第三個層次的無緣大悲。次第深入即是與般若相應的大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