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曰四念處,新云四念住。念,即能觀之觀;處,即所觀之境也。
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陀及弟子說:
「我入滅後,汝等比丘,應依四念處安住。」在廣大的佛法中,為何佛只說安住於四念處?這是因眾生有四種顛倒妄見:1. 緣身執淨,2. 緣受執樂,3. 緣心執常,4. 緣法執我。
如果不將此四顛倒妄見消除,則煩惱重重,隨俗流轉。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首要的道品,即是對治此四顛倒妄見的四念處。
此四念處即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四念處的四種觀法即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要經常觀察自己的五蘊身是不乾淨的,是脆弱的、變化的,所以不要圍著這個色殼子整天打轉轉,貪這貪那。
“觀受是苦”,就是說我們所接觸的一切外境,所領受到的都是痛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悲歡離合等等,都是痛苦,因為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今天錢多,明天不見得錢多;今天地位高,明天不見得還高;今天家庭團聚,到了有一天也要分散,誰也不能保證永遠不分離。所以《法句譬喻經》中談到:積聚終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當別離,有生無不死。觀一切法是苦的,無常故苦,認識到這一點,對外境的攀緣追逐,就可以看淡放下。
“觀心無常”,這個“心”是什麼心?妄心,眾生心,有漏心。心是剎那剎那變化的,事物也是隨著心在變化。《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因為這個“心”是變化的,故不可得,一切事物也是無常變化的,剎那即逝。
“觀法無我”,一切法都是夢幻泡影,其中沒有一個實際主宰的東西,沒有一個不變化的東西,大家想想,俗語說的滄海桑田、桑田滄海,十年變化許多人。哪件事情沒有變化?哪件事情是主宰?我有變化,一切法有變化,故要建立無我觀點。
以下摘轉於: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一、身念處,觀身為不淨也。身為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內外,污穢充滿,無些淨處,故觀身為不淨。 又身有內外,己身名內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內外身,皆攪父母遺體而成。從頭至足,一一觀之,純是穢物。眾生顛倒,執之為淨,而生貪著,故令觀身不淨也。
以修不淨觀之慧力,對治「緣身執淨」的顛倒妄見。試想我們的身體是否乾淨?任你打扮得如何美觀,當妳滿身大汗時,便會覺 得臭氣難堪,何況唾涕便溺等,皆是不淨。當人死後,大家更怕看死人。人到死後,屍體腐爛,遍體生蛆,穿筋囓骨,最後成為白骨一堆,這個身體的生存,實在不淨。故能觀身不淨,則貪愛渴想,戀慕豔麗色相等煩惱,自可消除,才能把心念安住於道法中。
二、受念處,觀受為苦也。受為苦樂之感,樂從苦之因緣而生,又生苦樂,世間無實樂,故觀受苦也。又領納名受,有內受外受。意根受名內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順受、違受、不違不順受。於順情之境,則生樂受。於違情之境,則生苦受。於不違不順之境,則受不苦不樂受。樂受是壞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樂受是行苦。眾生顛倒,以苦為樂,故令觀受是苦也。 是以觀苦之慧力,對治「緣受執樂」的顛倒妄見。受,乃領納為義,也即感受外界的印象。
當我們與境界接觸時,所領納的不論是苦、樂、捨的感覺,在無常的法理上看來,苦受固然是苦,而樂受以至於樂極生悲, 仍是逃不了苦。捨是捨受,即不苦不樂的感覺。因眾生外有生住異滅四相遷流, 內有意念中的諸想不斯,到底也是苦(即行苦)。故人生是苦,這世界充滿著苦。 苦既是由「受」而有,那麼,如苦而不貪戀欲樂,就不為境界所轉移,則「緣受 執樂」的錯見,便不能存在了。
三、心念處,觀心為無常也。心為眼等之心識,念念生滅,更無常住之時,故觀無常也。又心即第六識也,謂此識心,體性流動,若麤若細,若內若外,念念生滅,皆悉無常。眾生顛倒,計以為常,故令觀心無常也。
以觀心無常之慧力,對治「緣心執常」的顛倒妄見。「心」是生命的本質,同時是眾生的中心,但心不是固定獨存物,而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因緣和合的心物世界,即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世界,五蘊的身心世界是無常的,會壞滅的,故我們的心是無實體的,不過是心理或思惟之因緣關係的發展而已,絕無實體可捉取;而且心的現象,是念念生滅、剎那不住。怎麼可執它為常?由此觀心無常之慧力,能使心念遠離執常妄見的過患。
四、法念處,觀法為無我也。法除上之三所餘之一切法,無自主自在之性,故觀無我也。又法有善法惡法,人皆約法計我,謂我能行善行惡也。善惡法中,本無有我。若善法是我,惡法名無我;若惡法是我,善法應無我。眾生顛倒,妄計有我,故令觀法無我也。
以觀法無我之慧力,對治「緣法執我」的顛倒妄見。宇宙萬法,都是因緣互相依存,我們的身體是五蘊四大(地、水、火、風)組合的軀體,一旦四大不調,五蘊離散,生命便死亡。佛說五蘊的我是「假我」,不可執為真我。但眾生無知,於無我法中,妄執有我,這種妄執叫做「我見」,有了我見,則有種種偏執煩惱,便不能接受正法。故要使心念安住於道法中,便要以「觀法無我」之慧力,消除「緣法執我」的錯誤。
修此身、受、心、法四種觀想(四念處),皆是重在智慧,以慧為體--用慧觀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謂諸眾生,於色受想行識五陰,起四顛倒。於色多起淨倒,於受多起樂倒,於想行多起我倒,於心多起常倒。若眾生常修此四觀,可除四倒,故名四念處也。在修此四念處階段上,已經趣向真實智慧,此後更加精進,智慧增多,再修其他道品,就能步步走上八正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