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是南朝梁武帝,為超度其黃后郗(ㄔ)氏所起,也稱慈悲道場懺法。
緣起是皇后郗氏生性好妒,動心發口有如毒蛇,而且不相信佛法、本性易妒恨且憎怨六宮、欺壓良善,並妒忌梁武帝學佛,刻意毀損扯破了佛經〝妙法連華經〞。
有一次,郗氏假意要要以素齋供養僧人,卻故意將肉類包裹在麵粉中,假意作成齋菜的樣子要來供佛齋僧,意圖要破壞眾僧的清淨戒規。
幸好被僧人識破郗氏的因謀詭計,並悄悄私底下吩咐他人自造齋菜,藏於懷裡偷偷地將郗氏所準備的供菜換掉,而郗氏不知自己所準備的葷齋已經被換掉了,還很得意的揚長大笑。
後來受供養的僧人回到寺廟中,將郗氏所準備的供菜丟在菜園中,居然長出蔥蒜薤韭等等菜類。
黃后郗(ㄔ)氏在三十歲時夭亡,在往生後的某一晚,梁武帝正要就寢時,聽聞外面有騷亂的聲音,於是出去一看,竟然是一條大蟒蛇,而且睜大眼睛望著他。
這時候武帝大驚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便對蛇說:「朕的宮殿嚴警,不是你們蛇所生之地,看來你必定是妖孽。」
蛇於是對武帝說:「皇上啊!!我乃是你的皇后郗氏,妾身因為生前喜歡爭寵,而常懷瞋心及嫉妒心,性情慘毒狠烈,且損物害人,所以死後墮入蛇身。
現在沒有飲食可吃,沒有洞穴可以庇身,而且每一片鱗甲中都有許多蟲在咬,真是痛苦萬分。由於深感皇帝平日對妾的厚愛,所以才敢顯現醜陋的形貌在您的面前,希望能祈求一些功德,脫離蟒蛇之身。」蟒蛇說完之後就不見了身影。
後來,武帝召集諸法師,並將這個情形告訴寶誌禪師,禪師對梁武帝說:「必須要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
於是武帝請誌公禪師搜尋佛經,摘錄佛的名號,並且依佛經來撰寫懺悔文,總共寫成十卷。然後武帝就依照懺本為皇后禮拜懺悔,有一日,突然聞到異香遍滿室內,久久不散。
武帝抬起頭來,看見有一個人,容儀端麗,對他說:「我是蟒蛇的後身,因為承蒙皇帝為我作功德,所以現在已經超生忉利天,今天特來致謝。」言畢就不見了。
梁皇寶懺從梁朝流傳至今一千餘年,行人若能依此懺文虔誠禮拜、慚愧懺悔,並檢討改過,相信一定可以將自己的業障懺悔清淨,得生天報。
全名《金山御製梁皇寶懺》那為什麼會有金山二字:
謂梁武帝於天監四年(505),於江蘇省鎮江西北位於長江之金山西簏的金山寺,
(起原澤心寺)設「水陸法會」,因此而得名金山御製梁皇寶懺。
於是,可以說是「地名」;然於今而言,也可以說是「寺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