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知末法眾生為邪而惑,不能辨別了知正邪,故於涅槃前,告訴眾生以戒為師,與四依法,今日正好用他來破除通靈等,迷信鬼神力之人,妄將鬼神當佛,菩薩,今以四依法破除之。
關於四依法的解說,我們可以參考這裏:[佛教資料] 什麼是四依法?
依四依法來分析: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謂依實相等法,修諸波羅蜜行,則能具足清淨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經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況能不作其餘之身。是故雖是凡夫,若所說所行,與實相等法相應,則可依信。雖現佛身相好,若所說所行,違於實相法者,則不應依也。(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
〔二、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了義經者,謂諸大乘經,皆明中道、佛性,若依此而修,則萬行成就,能見佛性也。不依不了義經者,謂小乘等經,不明中道、佛性,若依此而修,則萬行難成,不見佛性也。
〔三、依義不依語〕,依義者,義即中道之理。若依此理而修,則能成就萬行,破諸顛倒,而顯中道之理也。不依語者,語是世間言語文字,非出世法,若依此而修,則萬行不成,顛倒不破,中道不顯也。
〔四、依智不依識〕 ,依智者,照了之心,名之為智;若依正觀之智,於諸波羅蜜觀察而修,則能破生死煩惱之業,必證大乘涅槃之果也。不依識者,妄想之心,名之為識。若依妄識而修,則搆集生死煩惱之業,流轉無窮,眾苦不息也。
---------------------------------------------------------------------------
一、依法不依人
通靈等卻正好相反,所依靠者皆是自稱神佛代言人的,宮廟的乩身,老師,至於凡呼則無能了知真假,當知鬼神、魔王、修羅、精魅魍魎,皆有五神通,故能知因果必不表示祂就是正神,且真正之佛菩薩,又豈會與佛陀法印而相違背?故知必是鬼神假冒。
二、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市面上很多鸞堂、宮廟、種種神佛,不但譭謗佛經、竄改經文、曲解、乃至偽造,而降鸞之經文,卻又都是求人天福報,皆是不了義,乃至與真正佛經相違背,若真是佛菩薩,又豈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故意與法印違背?又佛菩薩,豈會附和外道什麼氣天、理天、碗糕天?佛在經典裡,早已詳述天界概況,而此等自稱佛菩薩的又為何平白無故亂造謠言,出現一些莫需有的天來?由此亦可了知,實在是鬼神等假冒啊!
三、依義不依語
外面所謂佛、菩薩、靈,多是依語而於佛經實意,卻是全然不知,又信眾以持者意是所謂佛菩薩代言人的乩身,皆是依語而於義,全然無知,如地藏王菩薩並非住於地獄,亦非專度往者,亦非陰神,而降鸞裡的所謂地藏卻住在地獄,又是管鬼的,正與佛經意實相,相互違背而所謂佛菩薩,卻也是同樣的錯誤觀念,試問普通的正神都知道的事情,佛菩薩這樣的覺悟者,豈會全然不知?此又再次證明實是鬼神、邪類,假冒佛菩薩!
四、依智不依識
真正的佛菩薩,教人自己做主,開顯自己本有的佛智,不假外求,而相反的通靈等,所謂的佛菩薩,都用一種普通人的思想,有著分別心,甚至隨世俗人云亦云,如拜拜,真正的佛菩薩、正神,不受血食供養亦不用紙錢,也不為了收多少弟子,而是教導眾生解脫生死的正道,離苦得樂的方法,一切都要從你自己去作起,端正你自己的觀念,那才叫改過啊!反觀通靈等,所謂佛菩薩,反而是一在愚弄眾生,一下要蓋廟,一下要捐獻,又吃肉,又喝酒,還收紙錢,而且並沒有教導眾生應有的正確觀念,諸位啊,這也看的出來這些都是假冒的啊!
總合以上來說:我們應當以四依法來學習與判斷,千萬不能認假為真,誤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
-
►
2013
(158)
-
►
7月
(51)
- [頂禮諸佛] 地藏王菩薩
- [頂禮諸佛] 觀世音菩薩(含三十二應身資料)
- [法寶經典] 地藏菩薩本願經
- [經咒唱誦] 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咒
- [維護日誌] 大分類名稱(宗教資料),修改為佛教資料
- [廣納諫言] 關於網誌的建議
- [法寶經典] 佛說阿彌陀經
- [經典釋義]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 [經典釋義]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 [修行儀軌] 佛說阿彌陀經
- [法寶經典] 了凡四訓
- [法寶經典]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經典釋義]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 [佛教資料] 梵唄的意義及起源
-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木魚
-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大磬、引磬
-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香板
- [佛教資料]法器介紹 - 打板
- [經典釋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
- [經典釋義] 了凡四訓(白話文)
- [經典釋義] 大悲咒的由來與淺釋
- [綜合整理] 關於坊間大悲咒出相圖的相關整理
- [探討釋疑]關於大悲咒句的探討與釋疑
- [辭義淺釋] 什麼是四依法?我們來看看淨空法師的開示
- [辭義淺釋] 什麼是三法印?
- [探討釋疑] 從四依法辨別通靈等非正道
- [綜合整理] 四十二手眼圖解 ( 含咒文、真言 )
- [版面維護] 加入音樂播放器功能
- [法寶經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
- [經典釋義] 金剛經的簡介、主要內容淺釋
- [經典釋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淺釋
- [法寶經典] 佛遺教三經《 佛遺教經 》
- [經典釋義] 佛遺教三經《 佛遺教經 》淺釋
- 參訪路線及方式
- [經咒唱誦] 阿閦佛咒
- [佛教資料]阿閦佛
- [綜合整理] 關於五方佛的整理簡介
- [辭義淺釋] 天龍八部
- [辭意淺釋] 四念處(住)
- [辭義淺釋] 悲的三種涵義
- [綜合整理] 諸佛菩薩誕辰及紀念日
- [辭意淺釋] 十二因緣
- [辭義淺釋] 和南聖眾
- [綜合整理] 佛教的宗派與傳承
- [法寶經典] 慈悲三昧水懺法
- [佛教資料] 關於梁皇寶懺的由來
- [辭義淺釋] 什麼是「默照禪」?什麼是「次第禪觀」?
- [禪修系列] 默照禪修持法
- [辭義淺釋] 關於佛歷的淺釋
- [辭義淺釋] 常在經文中看到劫,究竟什麼是劫?
- [辭義淺釋] 轉輪聖王
-
►
7月
(51)
標籤雲
公案故事
(10)
心靈文庫
(39)
地藏三經
(3)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1)
佛教資料
(31)
典籍閱讀
(7)
東方三聖
(1)
法師開示
(40)
法會活動
(17)
法緣影音
(12)
法器介紹
(6)
法寶經典
(33)
阿閦佛
(1)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9)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3)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7)
南無阿彌陀佛
(3)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6)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4)
修行儀軌
(5)
參訪路線
(1)
參閱學習
(3)
唯識學
(1)
探討釋疑
(7)
教學說明
(30)
準提法
(4)
經典釋義
(20)
經咒法寶
(8)
經咒唱誦
(6)
經咒釋義
(4)
電子書
(11)
電腦工具
(1)
綜合整理
(13)
儀規行儀
(3)
諸佛名號
(3)
禪修系列
(4)
藥師法
(2)
辭義淺釋
(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