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寺 〒 站務公告 ::
1、參訪方式、地圖路線!
2、本站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瀏覽器。
3、本寺為清靜佛寺,謝絕乩童...等,入內辦事。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辭義淺釋] 什麼是四依法?我們來看看淨空法師的開示

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目錄:
 1、淨空法師開示篇(一)。
 2、淨空法師開示篇(二)。


淨空法師開示篇(一):(原文段落摘轉處)

 “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別真,痛矣不識者,罪深乃如是”

阿難這首偈,是非常悲痛說出我們眾生的業障深重,沒有能力辨別真妄。

第一句說『值法者亦少』,“值”是遇到,遇到佛法的人不多。諸位想想,在古時候交通
很不發達,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交通工具只有馬車、牛車,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水?面行的是帆船,小船;同時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沒有寫成文字,完全靠口傳,有機會遇到佛法的人太少太少了,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

  佛陀在入涅槃之前,特別交代後學“四依法”,用這四個標準辨別佛法的真偽,唯恐後人被人欺騙。千萬不要迷信,“這個法師名氣很大,大概沒有問題!”你要這樣想,你就錯了。名氣再大也不行,也不可靠,為什麼?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

我剛才來還遇到一位居士,哭哭啼啼的告訴我:他被人欺騙了。那個欺騙他的人,說是淨空法師弟子,他就相信了,這個很糟糕!不要說是淨空法師的弟子,我就告訴他,我身旁的這些人都是妖魔鬼怪,你敢相信嗎?

不但他們這些人不能相信,連我也不能相信,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你也走錯路

  所以佛教導我們這四依法的標準,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這些人說法,我們不能相信他,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也不能相信;

菩薩來講經,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來講經,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佛來講經,諸位要記住,佛佛道同,今佛無異于古佛,講的一定是一樣,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這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變現的,來欺騙我們的。

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我們接受佛陀教誨,可以向法師質疑,你有懷疑的時候,“法師!你這個說法是根據哪一部經經文講的,佛有沒有說過?”佛要沒有說過,我們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據,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說的。這是說明經典的重要,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第二條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有關係,只要意思講得不錯。

這條重要!佛曉得。佛滅後一千年,佛經傳入中國,傳到中國來必須要把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國文字,同樣是一個原本,有經過不同人的翻譯,譬如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本是一個,六個人翻譯的那當然翻譯的不會每個字、每一句是一樣的,這不可能的事情!六個本子都傳下來了,我們到底接受哪個本子?六個本子都翻得不錯,都翻得很好,這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都對了。我們在六個本子裡面任選一本來修學,都是正確的,都沒有問題。為後世人斷疑生信。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聖人的智慧,乃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

因此,凡含有自我中心,不論為己為人,乃至於為一切眾生,或者為求成就無上的佛道,不論是大我、小我、梵我和神我,個別的我與全體的我,都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屬於知識及認識的範圍。

知識是從自我的學習經驗中產生分別、記憶、推理等的作用;而智慧則只有客觀的現象,沒有主觀的中心;只有運作的功能,沒有主體的中心,如果與此相違,就不是明師。

第四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最簡單的說法,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了用不上,這叫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好處,這叫了義。

好處裏面最殊勝的是脫離六道輪回,這叫真實了義、究竟了義。如果我們學 了這部經典,這個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學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回,這就不了義。

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法門,一部經典是一個法門,但是一些大乘經論可能一部經裏面也有許多法門。譬如佛在這部經裏面,我們仔細觀察,佛教給我們四樁事情、四個法門。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離世間品》佛給我們講二千種法門,我們到底依照哪個法門來修學?

“入法界品”把無量無邊的法門融通為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代表一個法門,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我們如何在世尊一代時教裏面,選擇我們這一生肯定能成就的法門,這就殊勝了。

淨空法師開示篇(二): 

四依法,這是佛的遺教,我們一定要守住!

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教給我們弟子四依法:
第一、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義不依語;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第四、依智不依識。

四依法第一條是依法不依人

諸位要曉得,法是性德、是圓滿的,如來證到究竟極果,從圓滿果德當中流露出來的。
為什麼不能依人?人修得再好,性德未能全彰。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無明未破,他所證的性德沒圓滿,道理是在此地。

佛陀在世以音聲為教體,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將佛所說一切法集結,把它記錄下來寫成經典,經典就是佛的教科書。

經典是佛從性德里面流露出來的,換句話說,我們依經典就是依性德,我們要懂得佛的意思,要依教奉行。

現在是末法時期,魔強法弱,魔多佛少。魔有能力障礙正法,不能毀滅正法。所以只要你能接受正法,認真修學,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魔對你也無可奈何。

魔喜歡幫助那些迷惑顛倒的人、不能接受正法的人,增長貪嗔癡慢、增長自私自利,幫助他們造作惡業,看到他們墮阿鼻地獄,他很開心。

今天人業障深重,雖然學佛了,還是迷惑顛倒、依人不依法,這就壞了!一定要記住佛的話,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法就是經典,要以經典為依據,對經典要深信不疑。

經典裏面所說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我們要深信不疑,要依教修行。現在有很多人批評經典、譭謗經典,甚至還要改造經典,那些都是妖魔鬼怪,我們要認清楚,不能上他的當。

第二條是依義不依語

「義」是佛講的意思,「語」記錄下來就是文字,文字不過是語言的符號而已。

所以我們要依義,語沒有關係,多說幾句、少說幾句無所謂,只要意思對就行了,這是重要的一個標準。

佛在經上說了很多名詞,名詞不同,意思是一樣的。一樁事情,佛為什麼說許多名詞?這是有用意的,這種說法的目的是破執著,是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不要執著言說相。

第三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簡單的說,能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脫離輪回,了生死出三界,這叫了義;如果這個經典沒有辦法幫助你這一生超越六道輪回,這個經典就叫不了義。

法門也是如此,不能超越三界的,這個法門是不了義的法門;能夠超越三界生死輪回,這叫了義的法門。

我們今天看看所有的法門,這個法門可以叫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就是了義的法門,這個經就是了義經典。

第四是依智不依識

智是智慧、理智,識是感情,學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
依感情,生死一邊的事,是輪回!依理智才能超越。

所以,時時刻刻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要重感情。

今天佛不在世了,我們能守住佛的遺教——四依法,就如同在佛的身邊沒有兩樣。
所以修學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一定要守住佛的四依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