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連結,請點擊此處詳閱。
本文目錄:(文章段落快速連結)參見法師的開示
壹、海濤法師:治癌症的經典《佛說療痔病經》。
貳、慧律法師關於《佛說療痔病經》的精彩開示。
叁、法師教念療痔病咒錄音檔。
肆、修持方法。
伍、補充說明。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法寶經典]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時有眾多苾芻身患痔病,形體羸瘦,痛苦縈纏,於日夜中,極受憂惱。時具壽阿難陀,見是事已,詣世尊所,頂禮雙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苾芻,身患痔病,形體羸瘦,痛苦縈纏,於日夜中,極受憂惱。世尊!此諸痔病,云何救療?』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法寶經典] 佛說咒齒經
佛說咒齒經
東晉[註1]竺曇無蘭譯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舍利弗。大目犍連比丘。南無覺意,名聞遍北方健陀摩訶衍山,彼有虫王,名差吼無,在某牙齒中止。今當遣使者,無敢食某牙及牙根、牙中、牙邊。虫不即下器中,頭破作七分,如鳩羅勒蟮。
梵天勸是呪。南無佛!令我所呪皆從如願!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典籍閱讀] 禪的入門方法 / 聖嚴法師著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法師開示] 聖嚴法師開示-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聖嚴法師開示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文摘自:《學佛群疑》聖嚴法師學佛三書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
如香爐裏面殘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
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個香爐,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須清理收拾,經常保持像第一次燒過香的香爐一樣清潔。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文摘自:《學佛群疑》聖嚴法師學佛三書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
如香爐裏面殘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
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個香爐,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須清理收拾,經常保持像第一次燒過香的香爐一樣清潔。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典籍閱讀] 由人成道的佛陀 / 聖嚴法師著
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學佛入門 1-3-2
由人成道的佛陀
推廣流通: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地 址:10056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48之6號2樓
網 址:www.shengyan.org.tw
電 話:( 02 ) 2397-9300
傳 真:( 02 ) 2393-5610
結緣書服務專線:( 02 ) 2397-5156~7
ISBN:978-986-7033-14-7
著 者:聖嚴法師
出版者:法鼓山文化中心
敬邀您來贊助『聖嚴教育基金會』各項弘化推廣工作
郵政劃撥帳號:19960123
戶名: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書籍目錄:
一、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二、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三、出家與苦行
四、菩提樹下的體驗
五、鹿野苑初轉法輪
由人成道的佛陀
推廣流通: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地 址:10056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48之6號2樓
網 址:www.shengyan.org.tw
電 話:( 02 ) 2397-9300
傳 真:( 02 ) 2393-5610
結緣書服務專線:( 02 ) 2397-5156~7
ISBN:978-986-7033-14-7
著 者:聖嚴法師
出版者:法鼓山文化中心
敬邀您來贊助『聖嚴教育基金會』各項弘化推廣工作
郵政劃撥帳號:19960123
戶名: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書籍目錄:
一、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二、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三、出家與苦行
四、菩提樹下的體驗
五、鹿野苑初轉法輪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典籍閱讀] 從《心經》談如何安定人心
我為你祝福
推廣流通: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地 址:10056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48之6號2樓
網 址:www.shengyan.org.tw
電 話:( 02 ) 2397-9300
傳 真:( 02 ) 2393-5610
結緣書服務專線:( 02 ) 2397-5156~7
ISBN:978-986-7033-14-7
著 者:聖嚴法師
出版者:法鼓山文化中心
敬邀您來贊助『聖嚴教育基金會』各項弘化推廣工作
郵政劃撥帳號:19960123
戶名: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書籍目錄:
從《心經》談如何安定人心
從〈普門品〉談如何自助助人
從〈大悲咒〉談如何祈福有福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法師開示] 何謂四要《聖嚴法師思語錄》
聖嚴法師思語錄
何謂四要
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有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真的需要。
的確,我想要很多東西,可是再仔細考慮一下,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
何謂四要
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有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真的需要。
的確,我想要很多東西,可是再仔細考慮一下,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法師開示] 早晚課誦的目的
早晚課誦的目的
淨空法師開示
現在的社會,可以說遍及到全世界,不只是某一個地區,對於佛法都有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會障礙對佛法的修學,障礙佛法的流通,所以《認識佛教》、《三皈傳授》這兩本小冊子確實有大量流通的必要。
修行,古大德所編的課誦、儀規在當時確實能利益一切眾生。可是現在的眾生業障深重,而且基礎喪失掉了-孔孟的書不讀了,老莊、道家的東西也不涉獵了,小乘又不學。就像我們今天蓋大樓沒有地基似的,毫無基礎,這樣入大乘怎會有成就?
古今凡是有成就的大德,無論在家、出家,他們儒學的底子都很深厚。因此這些儀規(那時稱作朝暮課誦),現在拿來已是用不上了。早晚功課訂定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改變心行的,如果我們做了,而心行仍沒有改變的話,這早晚課就白做了。因此我們才把早晚課誦的內容,改為早課讀《無量壽經》第六品,晚課讀卅二到卅七品。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法師開示] 求感應
求感應
淨空法師開示
【學佛就是學覺悟】
佛法貴在覺悟,古聖先賢也說「克念作聖」,故聖凡只在覺迷一念間耳。一念覺,當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又何止十法界?覺悟之人真正能放下,只有迷人才有爭執。諸佛菩薩是我們的好榜樣,所以學佛菩薩,就是學覺悟,學看破、放下,真正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自然身心自在,智慧增長。
學佛之人不能契入境界,是一念情執沒消融。而要想成就,不能不曉得這個道理,不能不認真去學習無爭無求,學習慈悲,熱誠助人。在助人的過程中,決定不能執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永遠保持清淨平等心,這是菩薩行;菩薩行就是覺悟之行。
[法師開示] 佛七的真實意義
佛七的真實意義
淨空法師開示
【佛七目的】
佛七不是法會,若將之看作法會,那就是湊熱鬧,意義不大。佛七真正的目的是放下萬緣,希望在這七日當中,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之結果。一心不亂功夫有淺深不同,端看你放下多少;放下得多,一心功夫就深;放下得淺,一心功夫就淺。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和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淺的事一心,但決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法師開示] 超薦的重要意義
超薦的重要意義
淨空法師開示
文章摘轉於: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三時繫念佛事,從淺處看,是孝道的顯示,儒家所講的「慎終追遠」,效果是「民德歸厚」。這是良好的教育,教導我們孝親、報恩,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注重孝道,特別著重祭祀祖先。在「古禮」裡面,對於祭祀很慎重,禮節相當繁瑣,其用意非常之深!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願消三障諸煩惱,何謂『三障諸煩惱』?
願消三障諸煩惱,何謂『三障諸煩惱』?
煩惱障(梵語klesavarana)、業障(梵語karmavarana)、報障(梵語vipakava),是名三障。
煩惱障者:如貪欲、瞋恚、愚癡等之惑。
業障者:如五逆十惡等輕重業。
報障者:如地獄、餓鬼、畜牲等之苦報是也。
眾生因有這三個障礙,因此, 引生無邊之煩惱,煩惱迷惑本性,所以不能開悟佛道。
煩惱障(梵語klesavarana)、業障(梵語karmavarana)、報障(梵語vipakava),是名三障。
煩惱障者:如貪欲、瞋恚、愚癡等之惑。
業障者:如五逆十惡等輕重業。
報障者:如地獄、餓鬼、畜牲等之苦報是也。
眾生因有這三個障礙,因此, 引生無邊之煩惱,煩惱迷惑本性,所以不能開悟佛道。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辭義淺釋] 佛法中時常提到『畢竟空』,是何意義?
佛法中時常提到『畢竟空』,是何意義?
畢竟空(梵語atyanta-sunyata),佛陀慈悲眾生,深怕眾生執著一切法,而廣說空義,眾生聽佛說空,又執著於空,佛又說空也不可得,因而說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實相之法。眾生聽佛如是說之後,又執著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實相之法,佛又慈悲眾生說中道亦不可得。
如是不斷破除眾生對一切諸法的執著,令大地一切眾生,得證無上究竟菩提,是名畢竟空。
大般若經云:『六度不可得、不得聲聞、不得獨覺、不得菩薩、不得如來,何以故?於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故。』
大般若經云:『雖然圓滿一切佛法,而於諸法,無執無取,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大般若經云:『諸法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既然非有,聲聞(梵語sravaka)、緣覺(梵語pratyeka-buddha)、菩薩(梵語bodhisattva)、如來(梵語tathagata),皆不可得,六根六塵、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道品、乃至一切空不可得,皆為名法假施設。』
畢竟空(梵語atyanta-sunyata),佛陀慈悲眾生,深怕眾生執著一切法,而廣說空義,眾生聽佛說空,又執著於空,佛又說空也不可得,因而說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實相之法。眾生聽佛如是說之後,又執著非空非有、是空是有中道實相之法,佛又慈悲眾生說中道亦不可得。
如是不斷破除眾生對一切諸法的執著,令大地一切眾生,得證無上究竟菩提,是名畢竟空。
大般若經云:『六度不可得、不得聲聞、不得獨覺、不得菩薩、不得如來,何以故?於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故。』
大般若經云:『雖然圓滿一切佛法,而於諸法,無執無取,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大般若經云:『諸法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既然非有,聲聞(梵語sravaka)、緣覺(梵語pratyeka-buddha)、菩薩(梵語bodhisattva)、如來(梵語tathagata),皆不可得,六根六塵、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道品、乃至一切空不可得,皆為名法假施設。』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辭義淺釋] 何謂『四種無礙法界』,如何解釋?
何謂『四種無礙法界』,如何解釋?
這是華嚴宗所創立的四種無礙法界,即事無礙法界、理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事無礙法界者:
就是世間萬法差別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無礙法界。
理無礙法界者:
真如平等的理體,為萬法所依,名理無礙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者:
真如能生萬法,故萬法即是真如,理體事相,互融互具,無礙通達,理即是事,事即是理,理事不二,名理事無礙法界。
事事無礙法界:
諸法互攝,重重無盡,不相妨礙,一多相即,大小互容 ,舉一全收,具足相應,名事事無礙法界。
這是華嚴宗所創立的四種無礙法界,即事無礙法界、理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事無礙法界者:
就是世間萬法差別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無礙法界。
理無礙法界者:
真如平等的理體,為萬法所依,名理無礙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者:
真如能生萬法,故萬法即是真如,理體事相,互融互具,無礙通達,理即是事,事即是理,理事不二,名理事無礙法界。
事事無礙法界:
諸法互攝,重重無盡,不相妨礙,一多相即,大小互容 ,舉一全收,具足相應,名事事無礙法界。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法緣影音] 出家人如何稱呼(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影片來源:法鼓山
主 題:出家人如何稱呼(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說 明:
出家人該如何稱呼,目前出家僧眾,參與社會活動的情形,可以說是愈來愈普遍了。
那麼當我們,碰到一位出家人的時候,如果自己沒有信佛,可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才好
有的人仍然稱呼出家人某某先生,或者是某某小姐,而有的人是見到出家人就稱大師。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出家人才比較恰當呢?
我們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主 題:出家人如何稱呼(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說 明:
出家人該如何稱呼,目前出家僧眾,參與社會活動的情形,可以說是愈來愈普遍了。
那麼當我們,碰到一位出家人的時候,如果自己沒有信佛,可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才好
有的人仍然稱呼出家人某某先生,或者是某某小姐,而有的人是見到出家人就稱大師。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出家人才比較恰當呢?
我們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教學說明] 宣化上人的 100 條修行開示
[01] 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麼意思呢?
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予自己。捨棄小我,完成大我。
[02] 修道人切記!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緣,這樣會糾纏不清,令你墮落。
[03] 修行就是要養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麼也不知,
一點妄想也無。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佛門弟子有七眾,何謂七眾?
佛門弟子有七眾,何謂七眾?
一、比丘(Bhiksu)是男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又稱 乞士、苾芻ㄅㄧˋㄔㄨˊ)
二、比丘尼(Bhiksuni)是女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又稱 乞士女、苾芻ㄅㄧˋㄔㄨˊ尼)
三、式叉摩那(Siksamana)是沙彌尼之學六法者。
四、沙彌(Sramanera)是男眾出家後,受沙彌十戒者。
五、沙彌尼(Sramanerika)是女眾出家後,受沙彌十戒者。
六、優婆塞(Upasaka)指在家男眾受過五戒者。
七、優婆夷(Upasika)指在家女眾受過五戒者。
前面五眾是屬於出家佛弟子,後面二眾是屬於在家佛弟子,是經論通常所說的七眾正是。
一、比丘(Bhiksu)是男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又稱 乞士、苾芻ㄅㄧˋㄔㄨˊ)
二、比丘尼(Bhiksuni)是女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又稱 乞士女、苾芻ㄅㄧˋㄔㄨˊ尼)
三、式叉摩那(Siksamana)是沙彌尼之學六法者。
四、沙彌(Sramanera)是男眾出家後,受沙彌十戒者。
五、沙彌尼(Sramanerika)是女眾出家後,受沙彌十戒者。
六、優婆塞(Upasaka)指在家男眾受過五戒者。
七、優婆夷(Upasika)指在家女眾受過五戒者。
前面五眾是屬於出家佛弟子,後面二眾是屬於在家佛弟子,是經論通常所說的七眾正是。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摩訶薩
相信許多人都曾聽聞,我們在稱呼佛菩薩時要說摩訶薩,有禮敬、尊敬的涵義,下面我們來學習摩訶薩,更深層的意義,恭讀宣化上人的開示。
段落摘錄於:宣化上人講述《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
◎ 宣化上人開示,摩訶薩的七種意思:
摩訶薩這個菩薩不是個小菩薩,是個大菩薩。大菩薩有多大?有大菩薩那麼大嗎?大菩薩還有多大?就是大菩薩那麼大。你不知道有多大,現在我告訴你,有七個意思,這是大菩薩的意思。這七個意思以前已經講過了,聽過的人,會聽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聽得多了。那麼,沒有聽過的呢?還想叫這個耳朵歡喜歡喜,所以呀,我現在再把這七個意思大略的講一講。
段落摘錄於:宣化上人講述《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
◎ 宣化上人開示,摩訶薩的七種意思:
摩訶薩這個菩薩不是個小菩薩,是個大菩薩。大菩薩有多大?有大菩薩那麼大嗎?大菩薩還有多大?就是大菩薩那麼大。你不知道有多大,現在我告訴你,有七個意思,這是大菩薩的意思。這七個意思以前已經講過了,聽過的人,會聽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聽得多了。那麼,沒有聽過的呢?還想叫這個耳朵歡喜歡喜,所以呀,我現在再把這七個意思大略的講一講。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辭義淺釋] 如是我聞
在學習與誦念的過程中,常常在諸多的法寶經典中,誦讀到首句「如是我聞」,經由研讀與相關的淺釋文章,我們可以學習到,是阿難尊者聽佛所說,而後轉述轉錄下來,那究竟還有哪些含義和過程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宣化上人的開示,讓我們了解經典中,「如是我聞」四個字,所包含的深遠之意。
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信成就,你想要學佛法,必須要有信心,若你沒有信心,就不能學會佛法。所以一定要具足真正的信心,這是學佛法最主要的條件,必須要有信心。
如是之法,是說像這樣的法,是可信的;不像這樣的法,就不可信。也就是說正法,就可信;邪法,就不可以信。如是,是指法之辭,指明這個法。如,是「不變」的意思;是,是「無非」的意思,沒有不對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宣化上人的開示,讓我們了解經典中,「如是我聞」四個字,所包含的深遠之意。
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信成就,你想要學佛法,必須要有信心,若你沒有信心,就不能學會佛法。所以一定要具足真正的信心,這是學佛法最主要的條件,必須要有信心。
如是之法,是說像這樣的法,是可信的;不像這樣的法,就不可信。也就是說正法,就可信;邪法,就不可以信。如是,是指法之辭,指明這個法。如,是「不變」的意思;是,是「無非」的意思,沒有不對的。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法緣影音] 淨空法師開示《皈依自性三寶》
淨空法師開示《皈依自性三寶》
影片來源:YouTube 華藏
主 題:淨空法師開示:皈依自性三寶
說 明:影片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二集)2011 年 9 月 2 日
影片來源:YouTube 華藏
主 題:淨空法師開示:皈依自性三寶
說 明:影片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二集)2011 年 9 月 2 日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經咒法寶] 宣化上人開示:楞嚴咒之五大心咒
宣化上人開示:楞嚴咒之五大心咒
佛教裡頭,《楞嚴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的王,也是咒裡邊最長的一個咒,這個咒關係著整個佛教的興衰。《楞嚴咒》是支持著天地沒有毀滅的靈文,《楞嚴咒》是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靈文。所以我常說,世界上若有一人會念《楞嚴咒》,這世界就不會毀滅,佛法也不會毀滅的。等到世上沒有人會念《楞嚴咒》時,這個世界就快毀滅了,因為正法不存在了。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經咒唱頌] 如意輪觀音咒 ( 梵音 )
namo budtaya namo tarmaya namah samkaya
nama arya walogide shwaraya boti saddwaya maha saddwaya maha garunigaya
dadyata om jagra wardi jinda mani maha badme ruru ruru dista jwala agarsaya
hum pat swaha
om badma jinda mani jwala hum
om warada badme hum
nama arya walogide shwaraya boti saddwaya maha saddwaya maha garunigaya
dadyata om jagra wardi jinda mani maha badme ruru ruru dista jwala agarsaya
hum pat swaha
om badma jinda mani jwala hum
om warada badme hum
[公案故事] 金色的野獸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他名叫—梵藦達,這個國王非常兇惡殘暴,而且不講道理,時常濫殺無辜。有一天梵藦達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全身金毛的瑞獸,它的每一根毛尾都閃閃發光,只要這隻金獸所在之處都會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當國王想要靠過去看的那一剎那就醒了。
[公案故事] 一念之差
從前有一個已經證到阿羅漢果的老比丘,帶著一個徒弟進城去。
當時這個徒弟還是個沙彌身,所以一開始,便由這個沙彌背著包袱,跟在師父的後面走。
一路上,他邊走邊想著:「唉!人活在這個世上為什麼這麼苦!到底要如何修行,才能脫離苦海呢?
當時這個徒弟還是個沙彌身,所以一開始,便由這個沙彌背著包袱,跟在師父的後面走。
一路上,他邊走邊想著:「唉!人活在這個世上為什麼這麼苦!到底要如何修行,才能脫離苦海呢?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辭義淺釋] 佛陀十號
佛陀(buddha)是覺悟的人,在漢語當中簡稱『佛』。
佛有十種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此外也有人把佛陀稱為:釋尊、世尊、兩足尊。
以下是佛陀十號的淺釋:
佛有十種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此外也有人把佛陀稱為:釋尊、世尊、兩足尊。
以下是佛陀十號的淺釋: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禪修教學] 禪修問答
下面整理列舉幾項,在初學禪修的過程中,常見的幾種疑問,提供給各位參考,藉以問答的方式,以及他人的經驗來參考,了解是否我們欠缺了哪些。
一、身心條件較差者如何學習禪坐?
所謂身心條件較差,是指筋骨較僵硬,氣脈大多不通暢,心思散亂得非常厲害之
人。這種現象是宿世業報所感,不得怨天尤人,亦不可自哀自嘆;應省悔自身業
障,發奮勤修才是。
此類行者初習禪時,應重視習禪環境的選擇,以清幽之山林道場為佳,若不能則
在自家佈置一間雅緻禪室亦可。
一、身心條件較差者如何學習禪坐?
所謂身心條件較差,是指筋骨較僵硬,氣脈大多不通暢,心思散亂得非常厲害之
人。這種現象是宿世業報所感,不得怨天尤人,亦不可自哀自嘆;應省悔自身業
障,發奮勤修才是。
此類行者初習禪時,應重視習禪環境的選擇,以清幽之山林道場為佳,若不能則
在自家佈置一間雅緻禪室亦可。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法寶經典]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誦本文》
楊枝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消愆
火燄化紅蓮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呵薩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楊枝淨水 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消愆
火燄化紅蓮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呵薩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綜合整理] 認識佛珠、念珠、手株的佛珠數 Part II
相關文章連結:[綜合整理] 認識佛珠、念珠、手株的佛珠數 Part I
我們常見配戴在手上的佛珠、手珠,或是方便記數的108顆念珠;想自己找珠子串,怎麼顆數都不太一樣,有人說看手圍大小,又有人說數量有規定,讓人一頭霧水。
根據佛教經典記載,不同顆數的念珠有不同意義,都蘊含著不同的象徵。
不過在此也要提醒各位,別忘了現在所知道的法門與方法,有許多的方式,在幫助自己的同時,切不可過度執著,重點在於收攝自己的雜亂紛飛的念頭,進一步的學習一心不亂。
相關補充:
1、唸佛五點記數法,學習不需拿佛珠計算,請見下列連結。
[法師開示] 你知道如何拜佛念佛嗎?
2、另外,因有同修提到,有看到聽到一個說法,使用佛珠來記數,當手捻到母珠時,
應該要反過來繼續,因為母珠代表佛頭,這樣不恭敬!請見下面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開示:
這是穿線接頭的地方,像我們穿墜子的地方。像我這個念珠,你們說這是佛頭,念到這裡,一樣念過去。有些人說佛頭不可以摸、不可以念,這個話也有道理。
那是什麼樣的念珠頭?念珠頭裡面鑲著佛像,總不能把佛像捻在手上,這是不恭敬。
像我們這種念珠頭一般沒有佛像,沒有佛像就跟普通珠子完全相同;如果你念珠頭有佛像,念到這個地方轉過來念,手不摸念珠頭,這是恭敬的意思。可是一般真正念佛的同修,大概念珠頭都不會有佛像。真正念佛人,不用這種念珠頭,就沒有顧忌了。
關於佛珠、手珠、念珠數,請參考下面整理表格。
我們常見配戴在手上的佛珠、手珠,或是方便記數的108顆念珠;想自己找珠子串,怎麼顆數都不太一樣,有人說看手圍大小,又有人說數量有規定,讓人一頭霧水。
根據佛教經典記載,不同顆數的念珠有不同意義,都蘊含著不同的象徵。
不過在此也要提醒各位,別忘了現在所知道的法門與方法,有許多的方式,在幫助自己的同時,切不可過度執著,重點在於收攝自己的雜亂紛飛的念頭,進一步的學習一心不亂。
相關補充:
1、唸佛五點記數法,學習不需拿佛珠計算,請見下列連結。
[法師開示] 你知道如何拜佛念佛嗎?
2、另外,因有同修提到,有看到聽到一個說法,使用佛珠來記數,當手捻到母珠時,
應該要反過來繼續,因為母珠代表佛頭,這樣不恭敬!請見下面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開示:
這是穿線接頭的地方,像我們穿墜子的地方。像我這個念珠,你們說這是佛頭,念到這裡,一樣念過去。有些人說佛頭不可以摸、不可以念,這個話也有道理。
那是什麼樣的念珠頭?念珠頭裡面鑲著佛像,總不能把佛像捻在手上,這是不恭敬。
像我們這種念珠頭一般沒有佛像,沒有佛像就跟普通珠子完全相同;如果你念珠頭有佛像,念到這個地方轉過來念,手不摸念珠頭,這是恭敬的意思。可是一般真正念佛的同修,大概念珠頭都不會有佛像。真正念佛人,不用這種念珠頭,就沒有顧忌了。
關於佛珠、手珠、念珠數,請參考下面整理表格。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法會活動] 恭祝觀世音菩薩出家記念日,舉辦超薦法會
日期:國曆 102 年 10 月 23 日
農曆 9 月 19 日
時間:早上 08:30 誦經(慈悲三昧水懺)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連絡方式: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法緣影音] 如何修觀音法門(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影片來源:法鼓山
主 題:如何修觀音法門(大悲咒)(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說 明:觀音法門一共有七種,它是有深淺之分,最簡單容易入門就是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的持名法門,也就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接下來是六字大明
咒唵嘛呢叭彌吽,另外還有延命十句經以及大悲咒的修行法門,我們要繼
續請教師父。
主 題:如何修觀音法門(大悲咒)(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說 明:觀音法門一共有七種,它是有深淺之分,最簡單容易入門就是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的持名法門,也就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接下來是六字大明
咒唵嘛呢叭彌吽,另外還有延命十句經以及大悲咒的修行法門,我們要繼
續請教師父。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頂禮諸佛]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如意輪觀音(梵名Cintamani-cakra),音譯爲振多摩尼,意譯爲如意珠輪。
如意輪觀音一手持如意寶珠,象徵能生世間與出成間的二種財寶,以布施眾生;一手
持金輪,象徵能轉動無上妙法以度眾生,爲密教如意輪法的本尊。
如意輪觀音一手持如意寶珠,象徵能生世間與出成間的二種財寶,以布施眾生;一手
持金輪,象徵能轉動無上妙法以度眾生,爲密教如意輪法的本尊。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與妙祥法師關於大悲咒的精彩問答
下面是在網路上看到的開示問答,轉貼過來分享給諸位。
宣化法師開示上人與妙祥法師關於大悲咒的精彩問答
問:我無法吃素.是否可持大悲咒?
南傳的小乘比丘是托缽乞食,托到什麼就吃什麼,維持自己的生命,為什麼
一定要吃素?
宣化法師開示:你在吃肉的時候,應該想一想如果有人吃我的肉,我做何感想?〝己所不欲,誤施於人〝很多人能吃素,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我要向肉投降?至於吃肉能不能持大悲咒,在經典裡沒有詳細的說明.
問:有人往往修行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什麼感應.是不是佛法不靈?
或者經咒沒有感應道交的力量?
宣化法師開示:不是的,就是因為你沒有誠心,馬馬虎虎的,敷衍了事,苟且塞責,好象隨喜大眾,沒有拿出真心來.
問:師父曾說持大悲咒三年有成,請問三年之後是什麼微妙心境?
宣化法師開示:持了之後你再問.
問:有人也持咒,但為何有意外發生?
宣化法師開示:
就因為他不夠資格,以為有咒的力量就可以橫行無忌,作霸王.不是的!
不是他念咒不靈,不保護他.而是因為他不持戒律。
應知人能弘咒,非咒弘人;人能用咒,非咒用人;人能支配咒,非咒來支配人.
可是你不夠資格,就會受果報,有飛災橫禍,如汽車失事被撞死了,或被火燒死,水淹死,或飛機失事跌死。
故佛不厭其煩左一遍,右一遍教人學持戒律,用功修行.以後你們還存心不守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就不可以上我的課;你們上我 的課,一定要將習氣毛病改了.
宣化法師開示上人與妙祥法師關於大悲咒的精彩問答
問:我無法吃素.是否可持大悲咒?
南傳的小乘比丘是托缽乞食,托到什麼就吃什麼,維持自己的生命,為什麼
一定要吃素?
宣化法師開示:你在吃肉的時候,應該想一想如果有人吃我的肉,我做何感想?〝己所不欲,誤施於人〝很多人能吃素,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我要向肉投降?至於吃肉能不能持大悲咒,在經典裡沒有詳細的說明.
問:有人往往修行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什麼感應.是不是佛法不靈?
或者經咒沒有感應道交的力量?
宣化法師開示:不是的,就是因為你沒有誠心,馬馬虎虎的,敷衍了事,苟且塞責,好象隨喜大眾,沒有拿出真心來.
問:師父曾說持大悲咒三年有成,請問三年之後是什麼微妙心境?
宣化法師開示:持了之後你再問.
問:有人也持咒,但為何有意外發生?
宣化法師開示:
就因為他不夠資格,以為有咒的力量就可以橫行無忌,作霸王.不是的!
不是他念咒不靈,不保護他.而是因為他不持戒律。
應知人能弘咒,非咒弘人;人能用咒,非咒用人;人能支配咒,非咒來支配人.
可是你不夠資格,就會受果報,有飛災橫禍,如汽車失事被撞死了,或被火燒死,水淹死,或飛機失事跌死。
故佛不厭其煩左一遍,右一遍教人學持戒律,用功修行.以後你們還存心不守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就不可以上我的課;你們上我 的課,一定要將習氣毛病改了.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辭意淺釋] 拙具羅香
關於經典中常常看到的拙具羅香,那什麼又是拙具羅香呢?
拙具羅香(安息香):梵語guggula,音譯為求求羅、掘具羅、窶具羅、求羅、屈具羅。此香料最初係安息國商人傳入中國,故稱為安息香,為香料之一種。
安息香原是一種樹脂,樹皮切口後會流出的樹脂,安息香與生俱來的黏稠特性,最適於用於幹燥皮膚的保養劑,用於泡澡或按摩對皮膚都有溫和的保溼作用。
拙具羅香(安息香):梵語guggula,音譯為求求羅、掘具羅、窶具羅、求羅、屈具羅。此香料最初係安息國商人傳入中國,故稱為安息香,為香料之一種。
安息香原是一種樹脂,樹皮切口後會流出的樹脂,安息香與生俱來的黏稠特性,最適於用於幹燥皮膚的保養劑,用於泡澡或按摩對皮膚都有溫和的保溼作用。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心靈文庫] 冤親債主的心聲
一篇來自網路上的文章,不才末學覺得此篇寫的發人省思,所以轉貼分享給諸位。
你們不要怕我們,之所以跟著你,是因為實在無路可走!
為什麼要怕我們?!
我們的一切不都是你們造成的麼!?
到頭來還埋怨我們這樣障礙你、那也障礙你!
你可知道,我們也是無路走了啊!
回頭去地獄,我們要受百般折磨!
你們不要怕我們,之所以跟著你,是因為實在無路可走!
為什麼要怕我們?!
我們的一切不都是你們造成的麼!?
到頭來還埋怨我們這樣障礙你、那也障礙你!
你可知道,我們也是無路走了啊!
回頭去地獄,我們要受百般折磨!
[頂禮諸佛] 南無帝釋古佛因陀羅-韋陀尊天菩薩
南無帝釋古佛因陀羅-韋陀尊天菩薩
三界感應難思,汝有真修我必護法
一杵威神可畏,人無邪念自能降魔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也知道韋馱菩薩,很多學佛者都知道韋陀菩薩是誰,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韋陀菩薩祗是佛教中的其中一位伽藍護法,保護修行人,亦特別衛護出家人之修持,韋陀菩薩在他們的看法祗是一位以天大將軍身應世之護法,亦是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長天王的部下將領。
若從這個角度去解釋韋陀菩薩,韋陀菩薩的名字叫做「韋琨」。這個在慾界四大王眾天中修行的將軍,祂是修童貞梵行體的,不染婬慾,亦不受天上的各種慾望;祂是協助欲界忉利天(三十三天)帝主釋迦提婆因陀羅(道教中所說的玉皇天尊)及其部下四大天王保衛天上人間的護法正神。
人心向善,天界光明;人心趨惡,天界黑暗;人類世界所發放出的意念波,是會影響天界上環境變化的。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辭義淺釋] 何謂繞佛?又為什麼要向右繞呢?唸佛繞唸如何才正確?
何謂繞佛?
繞坲為佛教的禮儀之一。即圍著佛右繞(即順時針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千圈,表示恭敬仰慕之意。又作旋繞、繞佛、行道。
原為古代印度禮節之一,佛陀住世時即保留此儀禮,後更應用於修持上,或法會行道中。繞佛之次數不定,或僅一匝,或三匝、七匝,或百千匝、無數匝不等,其數隨禮者之意而定。[法華經化城喻品、釋氏要覽卷中]
繞坲為佛教的禮儀之一。即圍著佛右繞(即順時針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千圈,表示恭敬仰慕之意。又作旋繞、繞佛、行道。
原為古代印度禮節之一,佛陀住世時即保留此儀禮,後更應用於修持上,或法會行道中。繞佛之次數不定,或僅一匝,或三匝、七匝,或百千匝、無數匝不等,其數隨禮者之意而定。[法華經化城喻品、釋氏要覽卷中]
[經典釋義] 認識十小咒
經咒請參考此篇:[經咒法寶] 十小咒 ,此篇主要在幫助諸位認識,故不重複發文。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出處經文:佛說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出自觀世音菩薩所說「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咒課法並序」,持誦此咒,能得佛的智慧、妙法,瞭解佛法的道理。在臨終之際能親見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率眾及接,投往極樂世界。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出處經文:佛說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出自觀世音菩薩所說「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咒課法並序」,持誦此咒,能得佛的智慧、妙法,瞭解佛法的道理。在臨終之際能親見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率眾及接,投往極樂世界。
[經咒法寶] 十小咒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無佛馱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具大悲心者 怛姪他 唵
斫羯囉伐底 震多末尼 摩訶跋蹬迷 嚕嚕嚕嚕 底瑟吒 爍囉阿羯利 沙夜吽 癹莎訶 唵
鈸蹋摩 震多末尼 爍囉吽 唵 跋喇陀 跋亶迷吽
南無佛馱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具大悲心者 怛姪他 唵
斫羯囉伐底 震多末尼 摩訶跋蹬迷 嚕嚕嚕嚕 底瑟吒 爍囉阿羯利 沙夜吽 癹莎訶 唵
鈸蹋摩 震多末尼 爍囉吽 唵 跋喇陀 跋亶迷吽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探討釋疑] 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此篇文章主要是將『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的相關資料,略為整理希望能分享給,
諸位師兄、師姐了解以及釋疑之途,下面在文章開始前,讓我們先恭敬的拜讀: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三稱三拜)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怛只哆 唵 伽囉伐哆 伽囉伐哆 伽訶伐哆
囉伽伐哆 囉伽伐哆 娑婆訶
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密
諸位師兄、師姐了解以及釋疑之途,下面在文章開始前,讓我們先恭敬的拜讀: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三稱三拜)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怛只哆 唵 伽囉伐哆 伽囉伐哆 伽訶伐哆
囉伽伐哆 囉伽伐哆 娑婆訶
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密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教學說明] 讀誦佛經如何才能『更快』而且得到『更大效果』?
常聽到有一些想學習讀誦法寶經典的師兄或師姐們,產生了疑惑,或是體質敏感者,在身體或是周圍起了某些感覺,起了恐怖...或身體反應....等等情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夢參老法師的開示,希望各位都能了解。
前一篇文章是 [教學說明] 如何讀懂佛經 。
此篇主題為如何更快且得到更大效果,請見下方正文說明。
夢參老法師開示7大方法!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法寶經典]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夏蓮居居士會集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法名慈濟會集各譯 敬分章次
法會聖眾第一 德遵普賢第二
大教緣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進第五 發大誓願第六
必成正覺第七 積功累德第八
圓滿成就第九 皆願作佛第十
國界嚴淨第十一 光明徧照第十二
壽眾無量第十三 寶樹徧國第十四
菩提道場第十五 堂舍樓觀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風華雨第二十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薩修持第三十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邊地疑城第四十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大教緣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進第五 發大誓願第六
必成正覺第七 積功累德第八
圓滿成就第九 皆願作佛第十
國界嚴淨第十一 光明徧照第十二
壽眾無量第十三 寶樹徧國第十四
菩提道場第十五 堂舍樓觀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風華雨第二十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薩修持第三十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邊地疑城第四十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法寶經典]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禮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緣起
余幼入緇門。首誦八十八佛名。五內清涼。得未曾有。今老矣。每一稱念。其樂猶故也。弟未考出自何經。近探大藏。始知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而三十五佛出大寶積經。經中所陳始末甚詳。當時集八十八佛者。削去經文。獨錄佛號。固為簡便。而讀者昧其所自。視為泛爾。亦一失也。今特取二經緣起列於其前。令行者起正信。發大願。盡誠懇倒。禮敬持誦。以取無上菩提。且世尊金口親宣。往昔於妙光佛末法出家學道。得聞五十三佛名。心生懽喜。展轉教三千人。皆得成佛。即三世千佛是也。又疇念眾生三毒之罪深重。特令禮三十五佛以求懺悔。凡真心學佛者。可不於此生難遭想。生慚愧想。竭力行持。奮心企及乎。是在智士能深自勉耳。
康熙癸卯臘月佛成道日
余幼入緇門。首誦八十八佛名。五內清涼。得未曾有。今老矣。每一稱念。其樂猶故也。弟未考出自何經。近探大藏。始知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而三十五佛出大寶積經。經中所陳始末甚詳。當時集八十八佛者。削去經文。獨錄佛號。固為簡便。而讀者昧其所自。視為泛爾。亦一失也。今特取二經緣起列於其前。令行者起正信。發大願。盡誠懇倒。禮敬持誦。以取無上菩提。且世尊金口親宣。往昔於妙光佛末法出家學道。得聞五十三佛名。心生懽喜。展轉教三千人。皆得成佛。即三世千佛是也。又疇念眾生三毒之罪深重。特令禮三十五佛以求懺悔。凡真心學佛者。可不於此生難遭想。生慚愧想。竭力行持。奮心企及乎。是在智士能深自勉耳。
康熙癸卯臘月佛成道日
鼓山比丘道霈謹識
[法緣影音] 大悲懺《佛光山法師禮敬誦持》
影片來源:法鼓山 DDMTV
主 題:大悲懺
說 明:
《大悲懺》是漢傳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禮懺儀式,是依據觀世音菩薩《大悲咒》而作的一個修 行懺法,由宋代天台宗四明知禮法師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所編集、制定的儀軌。藉由觀 音菩薩的信仰與誦持《大悲咒》的禮讚、觀行、懺悔,讓內心去除無明、懺罪消業,學習平 等慈悲的心量,培養勇於認錯的態度。依此懺法至誠禮懺,則可有求皆遂,累積福德資糧, 超脫輪迴、同證佛果。
主 題:大悲懺
說 明:
《大悲懺》是漢傳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禮懺儀式,是依據觀世音菩薩《大悲咒》而作的一個修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綜合整理] 死亡與重生
死亡與重生
文章取自某密宗撰寫之文,藉以更深層的了解,什麼是地光明以及過程,因篇幅
問題以及敘述方式,我們將文章稍微整理與編修,最後一段是回憶的記錄,說明
著發生了那些情況。
在此要再次說明,許多文章,我們不評論不批評,而是參考,當作是一則故事來
看,學習人生中哪些是我們可以了解,哪些是我們可以學的,哪些是我們應當自
然的放下,視而不見的。
更新說明:
2014/02/07 原為加密文章,限定閱讀,修改開放閱讀參考。
若您有任何建議,歡迎您留言提出。
[爭議佐證] 待整理編輯文章編號目錄一覽表
以下為待整理編輯文章之編號目錄一覽表
在此目錄內之所有案號、編號之文章,皆屬尚未佐證或整理編輯完成之文章,
完成正式發布後,則刪除案號與編號,或解除鎖定、密碼,並開放閱讀。
案號、編號,編碼模式說明:年度 + 月份 + 排序
例如:2013年08月30日第一份(即 201308001 )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在學習法寶經典中,看到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位,
代表什麼意思呢?請參見下面的潛釋:
先做個補充說明,我們在閱讀下面的淺釋前,請各位先了解,關於佛菩提道的修行,
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之內容:總共分為五十二位階,而這五十二個位階,
也就是我們此篇的主題了。
代表什麼意思呢?請參見下面的潛釋:
先做個補充說明,我們在閱讀下面的淺釋前,請各位先了解,關於佛菩提道的修行,
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之內容:總共分為五十二位階,而這五十二個位階,
也就是我們此篇的主題了。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經義淺釋]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法寶經典]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為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法寶內容簡介:
本經的內容:是說明學佛、做人的基本道理,可以說是初學
入門的教材。
本經的內容:是說明學佛、做人的基本道理,可以說是初學
入門的教材。
本經的宗旨:佛告訴我們說,能夠依佛陀的教法奉行,一定
得到吉祥自在。
本經的作用:教我們對於佛陀教育生起信心,建立良好的修
學態度,求正確的理解,破除邪見,和窮究因
果的道理。
[法寶經典]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遺教三經之《 佛說四十二章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後漢摩騰、竺法蘭共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為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法寶經典] 佛遺教三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
佛遺教三經之《佛說八大人覺經 》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為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綜合整理] 認識佛珠、念珠、手株的佛珠數 Part I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許多人的手上都配戴著佛珠,種類樣式可謂琳瑯滿目,或許
有些人並非是因為宗教信仰而配戴,有些只是想當成裝飾品,那當然隨喜就好。
那如果您是因為宗教信仰,所以想配戴,試問,您是否了解佛珠有哪些含意呢?
有些人並非是因為宗教信仰而配戴,有些只是想當成裝飾品,那當然隨喜就好。
那如果您是因為宗教信仰,所以想配戴,試問,您是否了解佛珠有哪些含意呢?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頂禮諸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圖為:千手千眼觀音寺拍攝(本網)
目錄: (文章段落快速連結)壹、緣起與由來:
貳、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手印與法器的意義:
一、千手千眼觀世音的法像淺釋:
二、手印與法器的淺釋:
三、手眼的佐證補充:
肆、法像說明,諸經軌所載不同︰
伍、本願誓言:
陸、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
柒、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捌、相關經典與陀羅尼:
一、觀音三經:
二、觀音五經:
三、諸經典法寶:
四、陀羅尼:
玖、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拾、其它記載: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辭義淺釋] 五根、六根、六塵、六境、十二入、六識、十二處、十八界、第七識、第八識
五根、六根、六塵、六境、十二入、六識、十二處、十八界、第七識、第八識
1、五根:眼、耳、鼻、舌、身。屬色法。
2、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意根屬心法。
3、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4、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儀規行儀] 中國佛教儀軌制度
中國佛教儀軌制度
中國佛教協會編
書籍目錄:
一、叢林
二、殿堂
各殿堂的像設大概如次:
三、傳戒
四、度牒
五、清規
現在叢林中實行清規的主要情況
六、課誦
二課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懺悔全文為四個部分所組成
百零八禮的禮法是
七、國師
八、俗講
俗講的話本,據敦煌所出作品分類,大別有三
九、浴佛
十、行像
十一、讚唄
十二、水陸法會
十三、懺法
十四、盂蘭盆會
十五、焰口
[公案故事] 心存正念勿變豬
曾經有個修行人,有一次在坐中出了陰神,沿著齋房後面的小路,往林子裡走。
一路走去,就是平常散步的小徑。再往前走去,是平常沒有進去過的地方,那裡
有座房屋,大紅色的門。他看得奇怪,這個大紅門是從前一直沒見過的,到底怎
麼回事?好奇的走上前去,開了紅門簾,往裡探頭一看,有個女的躺在床上,張
著兩腿,正在生孩子。
一路走去,就是平常散步的小徑。再往前走去,是平常沒有進去過的地方,那裡
有座房屋,大紅色的門。他看得奇怪,這個大紅門是從前一直沒見過的,到底怎
麼回事?好奇的走上前去,開了紅門簾,往裡探頭一看,有個女的躺在床上,張
著兩腿,正在生孩子。
[辭義淺釋] 四威儀
【前言】
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不出行、住、坐、臥四者,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此四威儀,正是行者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
「威」以德顯,由嚴持戒行,眾德威嚴,有威可畏,故非強橫勢力之威。「儀」以行表,由動靜合宜,舉止安詳,故有儀可敬,非虛偽詐現之儀。具足威儀,謹慎莊重,自然令人望之生敬,渴仰欽羨,故以威儀細行,即能化導眾生,令入佛道。
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不出行、住、坐、臥四者,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此四威儀,正是行者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
「威」以德顯,由嚴持戒行,眾德威嚴,有威可畏,故非強橫勢力之威。「儀」以行表,由動靜合宜,舉止安詳,故有儀可敬,非虛偽詐現之儀。具足威儀,謹慎莊重,自然令人望之生敬,渴仰欽羨,故以威儀細行,即能化導眾生,令入佛道。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公案故事] 我不會佛法
天皇道悟問石頭希遷禪師:「曹溪意旨誰人得?」
石頭答:「會佛法的人得。」
道悟遂問石頭和尚:「師父你得到了嗎?」
石頭說:「沒有。」
道悟再問:「為什麼沒有得到?」
石頭答:「我不會佛法。」
從文字、語言來瞭解佛教義理,等於盲人摸象,不得要領。不少人以為讀很多經典、論典,懂很多佛學名詞,知道很多佛教的歷史掌故,瞭解各宗各派的理論,就是瞭解佛法;其實那是佛學,不是佛法。
石頭答:「會佛法的人得。」
道悟遂問石頭和尚:「師父你得到了嗎?」
石頭說:「沒有。」
道悟再問:「為什麼沒有得到?」
石頭答:「我不會佛法。」
從文字、語言來瞭解佛教義理,等於盲人摸象,不得要領。不少人以為讀很多經典、論典,懂很多佛學名詞,知道很多佛教的歷史掌故,瞭解各宗各派的理論,就是瞭解佛法;其實那是佛學,不是佛法。
[公案故事] 鬼逼禪師
鬼逼禪師,本來是個專門趕經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夜,才踩著月光歸去。
某一晚,他剛趕完一堂經懺,回程中路過一戶人家,院子裡的狗不斷地向他咆哮著,
他聽到屋子裡傳來女人的聲音:「快出去看看,是不是賊?」
接著聽到屋子裡的男人說:「就是那個趕經懺鬼嘛!」
某一晚,他剛趕完一堂經懺,回程中路過一戶人家,院子裡的狗不斷地向他咆哮著,
他聽到屋子裡傳來女人的聲音:「快出去看看,是不是賊?」
接著聽到屋子裡的男人說:「就是那個趕經懺鬼嘛!」
[儀規行儀] 為甚麼要做佛事
為甚麼要做佛事
作者:聖嚴法師著
作者:聖嚴法師著
書籍目錄:
一、前言:
二、什麼叫做佛事?
三、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四、臨命終時怎麼辦?
五、亡靈是什麼?
六、誰該做佛事?
七、誦經做什麼?
八、拜懺做什麼?
九、放焰口做什麼?
十、人鬼之間的佛事。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法器教學] 簡易梵唄打板的認識
壹、練習前的認知:
一、在學習與練習法器前,我們應當了解,使用法器並不是在於好不好聽,而應該是
注意整體的和合。所以法器的學習,也不應生起偏重在哪一個樂器的上面,反而
是應該每一種樂器都要去熟悉,了解各種法器的節奏與生命以後,才能讓一場法
會顯得莊嚴,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一、在學習與練習法器前,我們應當了解,使用法器並不是在於好不好聽,而應該是
注意整體的和合。所以法器的學習,也不應生起偏重在哪一個樂器的上面,反而
是應該每一種樂器都要去熟悉,了解各種法器的節奏與生命以後,才能讓一場法
會顯得莊嚴,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儀規行儀] 佛門行儀
向各位報告,關於此行儀的整理由來,因為近來有發現與師兄、師姐詢問,以及聽聞到某佛寺遭糾正,卻不知原因的情形,所以在此整理相關的行儀,供諸善信、居士、師兄、師姐參考,雖然佛菩薩慈悲,但是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學習,做好弟子的本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了解,為什麼會需要學習,這之中的涵義及素養。
下面,我們進入主題: 佛門的行儀。
目錄:
壹、殿堂儀規: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二、如何尊敬佛像:
三、如何禮佛(拜佛):
貳、敬法:
一、如何請經、持經(演示):
二、如何誦經:
叁、敬僧:
一、僧五敬德:
二、敬僧之法:
三、稱呼大德:
四、與大德談話:
肆、四威儀:
一、行如風;二、立如松;三、坐如鐘;四、臥如弓。
伍、出入佛門之禮儀:
陸、穿著海青應注意之事項:
柒、齋堂儀規:
捌、講堂規約:
下面,我們進入主題: 佛門的行儀。
目錄:
壹、殿堂儀規: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二、如何尊敬佛像:
三、如何禮佛(拜佛):
貳、敬法:
一、如何請經、持經(演示):
二、如何誦經:
叁、敬僧:
一、僧五敬德:
二、敬僧之法:
三、稱呼大德:
四、與大德談話:
肆、四威儀:
一、行如風;二、立如松;三、坐如鐘;四、臥如弓。
伍、出入佛門之禮儀:
陸、穿著海青應注意之事項:
柒、齋堂儀規:
捌、講堂規約:
[辭義淺釋] 阿僧祇劫
阿僧祇(祇,音qí),梵語「asamkya」的音譯,或譯為無數或無央數,是一個佛教名字對於數字10104,是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意思。阿僧祇劫即指「無數劫」。
《妙法蓮華經》:「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禪修系列] 觀行法門:七週緣慈
- 修七週緣慈的目的
- 為什麼我們修行不得力,因為在生生世世中,有很多將冤、親之間的關係沒有處理好,而有業障,若把冤親處理好,則心就能平靜得到解脫。
- 思惟慈悲的道理,就是用來破除我們的執著、癡心、瞋心。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居士學佛不要入誤區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
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作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於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眾多的後進居士贊嘆、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
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鐘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
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莊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於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
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禪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作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於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眾多的後進居士贊嘆、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
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鐘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
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莊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於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
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禪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法會活動] 慶讚中元普渡活動
日期:國曆 102 年 8 月 17 日
農曆 7 月 11 日
時間:早上 08:30 誦經
下午 14:00 普施
歡迎各位護法居士蒞臨參加,祝福您闔家平安如意。
連絡方式: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電話:(02)2640-4349、(02)2660-1213(陳寶珠、王師姐)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轉輪聖王
關於提到佛經中常看到轉輪聖王,那轉輪聖王是不是佛呢?
下面我們整理一些資料,提供給各位作為參考,請見目錄,或依序下讀。
目錄:(快速文章分段重點連結)
壹、關於轉輪王的概述
三、佛教傳說中,分為金、銀、銅、鐵四者。
六、有四種福報:
貳、補充:
叁、兩則故事。
一、第一則:
二、第二則:
下面我們整理一些資料,提供給各位作為參考,請見目錄,或依序下讀。
目錄:(快速文章分段重點連結)
壹、關於轉輪王的概述
三、佛教傳說中,分為金、銀、銅、鐵四者。
六、有四種福報:
貳、補充:
叁、兩則故事。
一、第一則:
二、第二則: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辭義淺釋] 常在經文中看到劫,究竟什麼是劫?
關於這個劫的解釋,綜合整理如下,僅供大家參考,若您有相關資料願意提供且能予以佐證,歡迎您不吝提出,非常感謝,另外以下將陸續補充與整理上來。
《增壹阿含經》卷48〈50 禮三寶品〉:「然劫有二種:大劫、小劫。若於劫中無佛出世,爾時復有辟支佛出世,此名為小劫。若如來於劫中出世,爾時彼劫中無有辟支佛出現於世,此名為大劫。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劫數長遠,不可稱計。是故,比丘!當憶此劫數之義。」
《增壹阿含經》卷48〈50 禮三寶品〉:「然劫有二種:大劫、小劫。若於劫中無佛出世,爾時復有辟支佛出世,此名為小劫。若如來於劫中出世,爾時彼劫中無有辟支佛出現於世,此名為大劫。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劫數長遠,不可稱計。是故,比丘!當憶此劫數之義。」
[辭義淺釋] 關於佛歷的淺釋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禪修系列] 默照禪修持法
文/聖嚴法師
壹、方法:
一、調身/打坐時,怎麼坐?
調身、調心,是從調息開始,先把呼吸調勻了,身體自然會舒暢,心念自然會
安靜。
調身,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坐姿,讓身體感到平穩、舒服、輕柔。
壹、方法:
一、調身/打坐時,怎麼坐?
調身、調心,是從調息開始,先把呼吸調勻了,身體自然會舒暢,心念自然會
安靜。
調身,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坐姿,讓身體感到平穩、舒服、輕柔。
[辭義淺釋] 什麼是「默照禪」?什麼是「次第禪觀」?
什麼是「默照禪」?
中國禪宗,到了南宋之初,曹洞一脈出有宏智正覺禪師(西元1091至1157年),首倡默照禪。
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修。
但是,默照禪法的功能是涵蓋著次第禪觀的。
中國禪宗,到了南宋之初,曹洞一脈出有宏智正覺禪師(西元1091至1157年),首倡默照禪。
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修。
但是,默照禪法的功能是涵蓋著次第禪觀的。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佛教資料] 關於梁皇寶懺的由來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的由來
梁皇寶懺是南朝梁武帝,為超度其黃后郗(ㄔ)氏所起,也稱慈悲道場懺法。
緣起是皇后郗氏生性好妒,動心發口有如毒蛇,而且不相信佛法、本性易妒恨且憎怨六宮、欺壓良善,並妒忌梁武帝學佛,刻意毀損扯破了佛經〝妙法連華經〞。
梁皇寶懺是南朝梁武帝,為超度其黃后郗(ㄔ)氏所起,也稱慈悲道場懺法。
緣起是皇后郗氏生性好妒,動心發口有如毒蛇,而且不相信佛法、本性易妒恨且憎怨六宮、欺壓良善,並妒忌梁武帝學佛,刻意毀損扯破了佛經〝妙法連華經〞。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法寶經典] 慈悲三昧水懺法
慈悲三昧水懺法
一、電子書檔案格式: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69MB。
二、來源與版權說明:
1、出版與來源:法鼓山。
三、補充說明:
1、可參考收錄在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大正新脩大藏經 T45。
2、手機版恭讀不便,請以電腦版恭讀。
3、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一、電子書檔案格式:
1、檔案格式:PDF。
2、檔案大小:69MB。
二、來源與版權說明:
1、出版與來源:法鼓山。
三、補充說明:
1、可參考收錄在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大正新脩大藏經 T45。
2、手機版恭讀不便,請以電腦版恭讀。
3、手機版請由此處參閱恭讀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辭義淺釋] 和南聖眾
和南:
係對長上問訊之語,屬禮法之一。意譯我禮、歸禮、敬禮、恭敬、度我、稽首。
《十誦律卷三十九》:「稱和南者,是口語。若曲身者,是名心淨。」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七》:「佛言:『從今日後,前人若坐若立住,身口、心。身者,前人若坐若立住,頭面禮足,是名身。口者,若前人遠遙,合掌低頭,作是言和南,是名口。若以背去,應合掌作敬,是名心恭敬。若見上座來,不起迎和南恭敬者,越毘尼罪。』」是謂對長上表敬意時,口應稱「和南」之意。
係對長上問訊之語,屬禮法之一。意譯我禮、歸禮、敬禮、恭敬、度我、稽首。
《十誦律卷三十九》:「稱和南者,是口語。若曲身者,是名心淨。」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七》:「佛言:『從今日後,前人若坐若立住,身口、心。身者,前人若坐若立住,頭面禮足,是名身。口者,若前人遠遙,合掌低頭,作是言和南,是名口。若以背去,應合掌作敬,是名心恭敬。若見上座來,不起迎和南恭敬者,越毘尼罪。』」是謂對長上表敬意時,口應稱「和南」之意。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辭意淺釋] 十二因緣
「因緣」的意義
佛陀在菩薩提樹下成道,所覺悟內容就是「因緣法」。他發現所有事物和人生的現象,都離不開因果道理。構成事物的主要條件叫做「因」,輔助條件叫做「緣」。而所謂「因緣法」 ,是指一切事物,必須具足主因和種種緣,才能生起,他們是不能獨自存在的。「阿含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就是說明一切眾生,甚至自然界的事物 ,都是互相依存的。
佛陀在菩薩提樹下成道,所覺悟內容就是「因緣法」。他發現所有事物和人生的現象,都離不開因果道理。構成事物的主要條件叫做「因」,輔助條件叫做「緣」。而所謂「因緣法」 ,是指一切事物,必須具足主因和種種緣,才能生起,他們是不能獨自存在的。「阿含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就是說明一切眾生,甚至自然界的事物 ,都是互相依存的。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綜合整理] 諸佛菩薩誕辰及紀念日
正 月 初一 日 彌勒佛誕辰
二 月 初八 日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
月 十五 日 釋迦佛涅槃日
月 十九 日 觀音菩薩聖誕
月 廿一 日 普賢菩薩聖誕
三 月 十六 日 準提菩薩聖誕
四 月 初四 日 文殊菩薩聖誕
月 初八 日 釋迦文佛聖誕
六 月 初三 日 韋馱菩薩聖誕
月 十九 日 觀音菩薩成道記念日
七 月 十三 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
月 三十 日 地藏菩薩聖誕
九 月 十九 日 觀音菩薩出家記念日
月 三十 日 藥師佛聖誕
十 月 初五 日 達摩初祖聖誕
十一 月 十七 日 阿彌陀佛聖誕
十二 月 初八 日 釋迦佛成道紀念日
二 月 初八 日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
月 十五 日 釋迦佛涅槃日
月 十九 日 觀音菩薩聖誕
月 廿一 日 普賢菩薩聖誕
三 月 十六 日 準提菩薩聖誕
四 月 初四 日 文殊菩薩聖誕
月 初八 日 釋迦文佛聖誕
六 月 初三 日 韋馱菩薩聖誕
月 十九 日 觀音菩薩成道記念日
七 月 十三 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
月 三十 日 地藏菩薩聖誕
九 月 十九 日 觀音菩薩出家記念日
月 三十 日 藥師佛聖誕
十 月 初五 日 達摩初祖聖誕
十一 月 十七 日 阿彌陀佛聖誕
十二 月 初八 日 釋迦佛成道紀念日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辭義淺釋] 悲的三種涵義
「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
「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譯成中文就叫「能仁」。
怎麼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來愛人,以仁愛這種的心來教化眾生。
「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能拔除眾生的苦,而給眾生快樂。
悲能拔苦。悲有三種:
「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譯成中文就叫「能仁」。
怎麼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來愛人,以仁愛這種的心來教化眾生。
「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能拔除眾生的苦,而給眾生快樂。
悲能拔苦。悲有三種: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辭意淺釋] 四念處(住)
舊曰四念處,新云四念住。念,即能觀之觀;處,即所觀之境也。
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陀及弟子說:
「我入滅後,汝等比丘,應依四念處安住。」在廣大的佛法中,為何佛只說安住於四念處?這是因眾生有四種顛倒妄見:1. 緣身執淨,2. 緣受執樂,3. 緣心執常,4. 緣法執我。
如果不將此四顛倒妄見消除,則煩惱重重,隨俗流轉。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首要的道品,即是對治此四顛倒妄見的四念處。
此四念處即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四念處的四種觀法即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辭義淺釋] 天龍八部
佛教中常說的天龍八部,又叫“龍神八部”、“八部眾”,是佛教八大護法神,數量很多。
具體如下:
一、天眾:“天”就是神。
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等皆是。二十諸天
常被供奉在大雄寶殿兩側,如杭洲的靈隱寺、北京大慧寺、大同華嚴寺、普
陀山慧濟寺等。
具體如下:
一、天眾:“天”就是神。
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等皆是。二十諸天
常被供奉在大雄寶殿兩側,如杭洲的靈隱寺、北京大慧寺、大同華嚴寺、普
陀山慧濟寺等。
[綜合整理] 關於五方佛的整理簡介
關於五方佛的整理簡介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都修成了菩提正果,並稱五智
如來。佛認為:修行人僅僅依靠念誦咒語和觀想曼陀羅,仍然不能達到即身成佛的境
界,還需要五佛禪定代表的五種智慧,才能成佛。
中央大日如來即毗盧遮那佛,屬於如來部族,手印為覺勝,座騎為獅子,生著白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痴心之毒,將色蘊轉為法界體性智慧,三昧耶形為法輪佛塔。
東方阿閦如來即不動佛,屬於部族為金剛,手印為觸地,座騎為象,生著青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嗔恨心之毒,將識蘊轉為大圓鏡智慧。三昧耶形為金剛杵。
南方寶生佛,部族為寶,手印為與願,座騎為馬,生著金黃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傲慢心之毒,將受蘊轉為平等性智慧,三昧耶形為寶。
西方阿彌陀佛即無量壽佛,部族蓮華,手印為禪定,座騎為孔雀,生著赤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貪婪心之毒,將想蘊轉為妙觀察智慧,三昧耶形為蓮花。
北方不空成就佛,部族為羯魔,手印為施無畏,座騎為金翅鳥,生著綠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嫉妒心之毒,將行蘊轉為成所作智慧,三昧耶形為羯魔。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都修成了菩提正果,並稱五智
如來。佛認為:修行人僅僅依靠念誦咒語和觀想曼陀羅,仍然不能達到即身成佛的境
界,還需要五佛禪定代表的五種智慧,才能成佛。
中央大日如來即毗盧遮那佛,屬於如來部族,手印為覺勝,座騎為獅子,生著白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痴心之毒,將色蘊轉為法界體性智慧,三昧耶形為法輪佛塔。
東方阿閦如來即不動佛,屬於部族為金剛,手印為觸地,座騎為象,生著青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嗔恨心之毒,將識蘊轉為大圓鏡智慧。三昧耶形為金剛杵。
南方寶生佛,部族為寶,手印為與願,座騎為馬,生著金黃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傲慢心之毒,將受蘊轉為平等性智慧,三昧耶形為寶。
西方阿彌陀佛即無量壽佛,部族蓮華,手印為禪定,座騎為孔雀,生著赤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貪婪心之毒,將想蘊轉為妙觀察智慧,三昧耶形為蓮花。
北方不空成就佛,部族為羯魔,手印為施無畏,座騎為金翅鳥,生著綠色的皮膚,代表清淨人的嫉妒心之毒,將行蘊轉為成所作智慧,三昧耶形為羯魔。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經咒唱誦] 阿閦佛咒
影片來源:法鼓山
主 題:阿閦佛咒
說 明:阿閦佛首圓滿復歸十週年紀念,讓我們一起聆聽法鼓山僧團唱誦的
《阿閦佛咒》。
南無 腊那 他呀呀 唵 甘嘎尼 甘嘎尼
NAMO RATNA TRAYAYA OM KAMKANI KAMKANI
羅差尼 羅差尼 托他尼 托他尼
ROTSANI ROTSANI TROTRANI TROTRANI
他沙尼 他沙尼 巴地哈那 巴地哈那
TRASANI TRASANI PRATIHANA PRATIHANA
沙哇 噶瑪巴然 巴拉尼美
SARVA KARMA PARAM PARA NIME
沙哇 薩埵 年扎 梭哈
SARVA SATO NANYASTA SOAHA
主 題:阿閦佛咒
說 明:阿閦佛首圓滿復歸十週年紀念,讓我們一起聆聽法鼓山僧團唱誦的
《阿閦佛咒》。
南無 腊那 他呀呀 唵 甘嘎尼 甘嘎尼
NAMO RATNA TRAYAYA OM KAMKANI KAMKANI
羅差尼 羅差尼 托他尼 托他尼
ROTSANI ROTSANI TROTRANI TROTRANI
他沙尼 他沙尼 巴地哈那 巴地哈那
TRASANI TRASANI PRATIHANA PRATIHANA
沙哇 噶瑪巴然 巴拉尼美
SARVA KARMA PARAM PARA NIME
沙哇 薩埵 年扎 梭哈
SARVA SATO NANYASTA SOAHA
參訪路線及方式
壹、連絡方式:
一、住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二、電話:(02)2660-1213 王師姐
(02)2640-4349 陳寶珠 師姐
貳、參訪路線:(提醒您,路小車多,請小心慢行。)
一、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1、捷運南港展覽館7號出口出站,步行約10分鐘可抵達。
2、搭乘客運 205、212、276、270、306、605 於誠正國中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
可抵達。
一、住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121巷11弄7之1號。
二、電話:(02)2660-1213 王師姐
(02)2640-4349 陳寶珠 師姐
貳、參訪路線:(提醒您,路小車多,請小心慢行。)
一、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1、捷運南港展覽館7號出口出站,步行約10分鐘可抵達。
2、搭乘客運 205、212、276、270、306、605 於誠正國中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
可抵達。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法寶經典] 佛遺教三經《 佛遺教經 》
佛遺教三經之《佛遺教經 》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阬;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
佛遺教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為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阬;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法寶經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金剛經啟請 |
若有人持受金剛經者,先須至心念淨口業等真言, 然後啟請八金剛四菩薩名號,所在之處,常當擁護。 |
爐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版面維護] 加入音樂播放器功能
夜深人靜,一邊編輯著網頁,一邊調整著文章的編排.....
突然想到可以加個簡單的音樂播放器,在閱讀比較長的文章時,播放著輕柔的音樂,其實也可以洗滌心靈,安靜心靈,
雖然校對時,看到最後,根本忘了正在播放音樂!
不過似乎反而讓注意力更集中了。
這裡將播放器預設為關閉的狀態,需要播放,請手動撥放。
位置在右側邊欄中下方,如同左邊圖片的樣式。
直接以滑鼠點擊中間的播音鍵即可撥放。
突然想到可以加個簡單的音樂播放器,在閱讀比較長的文章時,播放著輕柔的音樂,其實也可以洗滌心靈,安靜心靈,
雖然校對時,看到最後,根本忘了正在播放音樂!
不過似乎反而讓注意力更集中了。
這裡將播放器預設為關閉的狀態,需要播放,請手動撥放。
位置在右側邊欄中下方,如同左邊圖片的樣式。
直接以滑鼠點擊中間的播音鍵即可撥放。
[探討釋疑] 從四依法辨別通靈等非正道
佛知末法眾生為邪而惑,不能辨別了知正邪,故於涅槃前,告訴眾生以戒為師,與四依法,今日正好用他來破除通靈等,迷信鬼神力之人,妄將鬼神當佛,菩薩,今以四依法破除之。
關於四依法的解說,我們可以參考這裏:[佛教資料] 什麼是四依法?
依四依法來分析: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謂依實相等法,修諸波羅蜜行,則能具足清淨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經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況能不作其餘之身。是故雖是凡夫,若所說所行,與實相等法相應,則可依信。雖現佛身相好,若所說所行,違於實相法者,則不應依也。(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
關於四依法的解說,我們可以參考這裏:[佛教資料] 什麼是四依法?
依四依法來分析: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謂依實相等法,修諸波羅蜜行,則能具足清淨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經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況能不作其餘之身。是故雖是凡夫,若所說所行,與實相等法相應,則可依信。雖現佛身相好,若所說所行,違於實相法者,則不應依也。(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
[辭義淺釋] 什麼是三法印?
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第一法印是諸行無常。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連續兩個剎那保持不變。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孔夫子在注目江河時,慨歎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佛陀要求我們不要只是談論無常,而要把它作為工具,以幫助我們契入實相,從而獲得解脫的智慧。
我們也許想說因為事物是無常的所以才有痛苦。但佛陀卻鼓勵我們進一步觀察一下:沒有無常,生命怎麼可能產生?沒有無常,我們怎麼能夠轉化掉自己的痛苦?沒有無常,我們的小女兒怎麼能夠成長為一個如花似玉的年輕女郎?沒有無常,社會狀況怎麼能改善?為了社會正義和希望,我們需要無常。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經典釋義] 大悲咒的由來與淺釋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經典釋義] 了凡四訓(白話文)
了凡四訓(白話文)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原作: 明朝 袁了凡 先生
目錄:(可快速跳躍到各篇章節)
第一篇 立命之學
一、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二、命由己作相由心生
三、天作孽猶可違
四、持念咒語感應開智慧
五、賢達之人能安命
六、謙謙君子道可得
第二篇 改過之法
一、改過三要素
二、改過三階段
[經典釋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佛教資料]法器介紹 - 打板
打板
寺院早起、晚息、集眾,以敲打板聲為號
「叩!叩!」清晨四點半,大地仍是一片寂靜,巡寮法師用木槌敲擊梯形的木板,以規律的節奏,發出「叩!叩!」清脆響亮的板聲,喚醒睡夢中的學員,準備漱洗、整肅儀容,開始一天的禪坐。中午及傍晚的養息香,也會以板聲提醒打七者,準備起來,進禪堂用功。
而晚間十點的擊板,意味著就寢的時間已到,應儘速結束一切動作準備養息,以養精蓄銳,接續第二天的用功。
提在手上的板,刻著「生死事大」四字。
每天,早晚課、吃飯、睡覺前,皆要打板,提示大眾精進辦道,了脫生死。
板:寺院內報知時刻或集會時敲打的器具。板聲響起,代表一個新的作息功課開始。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香板
香板
「啪!」的一聲,打破寂靜無聲的禪堂。
原來是監香法師,拿著香板正在巡香,見到大眾昏沈、打妄想時,就用香板拍打學員的肩頭,以提醒大眾用功。
木製的香板,形狀有如寶劍,兩側各書寫著「警策」、「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字樣。
香板的由來,相傳在清朝時,雍正皇帝非常景仰昔時的玉琳國師,於是召見他的弟子天慧實徹禪師,皇帝問徹禪師:「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當時天慧禪師回答不出來,於是皇帝便限他一個禮拜內精進用功,以開悟見性,否則就用上方寶劍取他的性命。
這把上方寶劍,七天之中都懸掛在他的禪房門口,以示警告。由於有上方寶劍的壓力,徹禪師情急之下,在第七天終於開悟了。
現今禪七中,監香法師亦擔任起韋陀護法的責任,將香板側靠在肩上,以手托住,屏氣凝神,注視每一學員,穿梭在排列井然有序的禪凳間,督促學員用功,並維繫禪堂規矩,以期參學者,都能如香板所寫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般,通達大智慧到達解脫彼岸。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大磬、引磬
大磬-犍椎之王
圖來源:網路搜尋
師父常以大磬為來譬喻我們修行人:沒人敲時就不響,有人敲時就會響,人家敲大力就響大聲,敲小力就響小聲。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木魚
木魚
木魚為佛門中用於集眾及修行時的法器,又稱為魚鼓、魚板或木魚鼓。
原先只掛於大寮或齋堂門口,呈長魚形狀,為集眾時擊打的法器,因此又稱為魚梆或飯梆。
木魚的意義在《敕修清規》及劉斧的《摭遺》中,皆有說明:
魚晝夜六時當中都不闔眼,因而佛寺裡以木刻的魚懸掛之,作為象徵修行人為法忘軀,精進不懈的勉勵。
到了明代以後,木魚演變為頭尾相接、魚身圓形中空的造型,作為持經唱誦用的法器,通常以桃木、樟木或黑檀木雕刻,配合魚身中空的共鳴腹腔,使聲音清脆遠傳而沈定,具有攝心的效果。
因此在禪坐一開始時,悅眾便以執持的木魚叩敲二聲,讓大眾立刻將心收攝沈定下來,澄慮靜思。在誦經與法會的梵唱時,木魚亦有攝心、提神及作為節拍器的功能。
一方面讓誦經的人能將心靠在木魚的聲音上,不落入自己的昏沈及妄想當中,一方面也以木魚規律叩擊的節奏,讓經文的念誦富有韻律感,保持不快不慢的一致速度,正如同修行的這念心要能不急不緩,綿綿密密地行持於中道上,發長遠心精進用功一般。
訂閱:
文章 (Atom)
網誌歷史文章存檔 ::
-
►
2013
(158)
-
►
7月
(51)
-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木魚
-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大磬、引磬
- [佛教資料] 法器介紹 - 香板
- [佛教資料]法器介紹 - 打板
- [經典釋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
- [經典釋義] 了凡四訓(白話文)
- [經典釋義] 大悲咒的由來與淺釋
- [綜合整理] 關於坊間大悲咒出相圖的相關整理
- [探討釋疑]關於大悲咒句的探討與釋疑
- [辭義淺釋] 什麼是四依法?我們來看看淨空法師的開示
- [辭義淺釋] 什麼是三法印?
- [探討釋疑] 從四依法辨別通靈等非正道
- [綜合整理] 四十二手眼圖解 ( 含咒文、真言 )
- [版面維護] 加入音樂播放器功能
- [法寶經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
- [經典釋義] 金剛經的簡介、主要內容淺釋
- [經典釋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淺釋
- [法寶經典] 佛遺教三經《 佛遺教經 》
- [經典釋義] 佛遺教三經《 佛遺教經 》淺釋
- 參訪路線及方式
- [經咒唱誦] 阿閦佛咒
- [佛教資料]阿閦佛
- [綜合整理] 關於五方佛的整理簡介
- [辭義淺釋] 天龍八部
- [辭意淺釋] 四念處(住)
- [辭義淺釋] 悲的三種涵義
- [綜合整理] 諸佛菩薩誕辰及紀念日
- [辭意淺釋] 十二因緣
- [辭義淺釋] 和南聖眾
- [綜合整理] 佛教的宗派與傳承
- [法寶經典] 慈悲三昧水懺法
- [佛教資料] 關於梁皇寶懺的由來
- [辭義淺釋] 什麼是「默照禪」?什麼是「次第禪觀」?
- [禪修系列] 默照禪修持法
- [辭義淺釋] 關於佛歷的淺釋
- [辭義淺釋] 常在經文中看到劫,究竟什麼是劫?
- [辭義淺釋] 轉輪聖王
-
►
8月
(28)
- [綜合整理] 什麼是死亡
- [法會活動] 慶讚中元普渡活動
-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居士學佛不要入誤區
- [禪修系列] 觀行法門:七週緣慈
- [辭義淺釋] 阿僧祇劫
- [儀規行儀] 佛門行儀
- [法寶經典] 浴佛功德經
- [法器教學] 簡易梵唄打板的認識
- [辭義淺釋] 中陰身
- [儀規行儀] 為甚麼要做佛事
- [公案故事] 鬼逼禪師
- [公案故事] 我不會佛法
- [辭義淺釋] 四威儀
- [公案故事] 心存正念勿變豬
- [儀規行儀] 中國佛教儀軌制度
- [綜合整理] 基本佛法
- [辭義淺釋] 二十五有
- [辭義淺釋] 五根、六根、六塵、六境、十二入、六識、十二處、十八界、第七識、第八識
- [頂禮諸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 [綜合整理] 認識佛珠、念珠、手株的佛珠數 Part I
- [法寶經典] 佛遺教三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
- [法寶經典]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法寶經典]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 [經義淺釋]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 [辭義淺釋]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 [爭議佐證] 待整理編輯文章編號目錄一覽表
- [綜合整理] 死亡與重生
- [維護日誌] 加入文章密碼鎖定功能
-
►
9月
(28)
- [教學說明] 關於大悲懺
- [法緣影音] 大悲懺《佛光山法師禮敬誦持》
- [修行儀軌] 大悲懺
- [法寶經典]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 [辭義淺釋] 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
- [法寶經典]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經典釋義] 楞嚴經: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 [教學說明] 如何讀懂佛經
- [教學說明] 讀誦佛經如何才能『更快』而且得到『更大效果』?
- [探討釋疑] 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 [經咒法寶] 十小咒
- [經典釋義] 認識十小咒
- [辭義淺釋] 何謂繞佛?又為什麼要向右繞呢?唸佛繞唸如何才正確?
- [禪修釋疑] 禪修的知見
- [禪修教學] 居家習禪應注意的事項
- [頂禮諸佛] 南無帝釋古佛因陀羅-韋陀尊天菩薩
- [心靈文庫] 冤親債主的心聲
- [禪修教學] 習禪的利益與不習禪的過失
- [禪修教學] 基礎禪定之修學與勘驗
- [禪修釋疑] 禪修十問
- [禪修教學] 習禪調身法
- [辭意淺釋] 拙具羅香
- [禪修教學] 習禪調心法
- [禪修教學] 習禪調息法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與妙祥法師關於大悲咒的精彩問答
- [頂禮諸佛]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 [經典釋義] 楞嚴咒大意
- [法緣影音] 如何修觀音法門(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2)
-
►
7月
(51)
標籤雲
公案故事
(10)
心靈文庫
(39)
地藏三經
(3)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1)
佛教資料
(31)
典籍閱讀
(7)
東方三聖
(1)
法師開示
(40)
法會活動
(17)
法緣影音
(12)
法器介紹
(6)
法寶經典
(33)
阿閦佛
(1)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摩訶薩
(9)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8)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3)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7)
南無阿彌陀佛
(3)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6)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4)
修行儀軌
(5)
參訪路線
(1)
參閱學習
(3)
唯識學
(1)
探討釋疑
(7)
教學說明
(30)
準提法
(4)
經典釋義
(20)
經咒法寶
(8)
經咒唱誦
(6)
經咒釋義
(4)
電子書
(11)
電腦工具
(1)
綜合整理
(13)
儀規行儀
(3)
諸佛名號
(3)
禪修系列
(4)
藥師法
(2)
辭義淺釋
(52)